登陆注册
1003408

3位省委书记参加这场会 长江“中三角”越来越重要了

新京报2022-12-26 19:49:450
3位省委书记参加这场会 长江“中三角”越来越重要了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阳逻港(2020年4月12日,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据湖北日报报道,12月23日,2022年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视频形式在武汉、长沙、南昌同步举行。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出席会议。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主持会议。

长江中游三省协同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长江中游三省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在战略协同、设施联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共治、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深度合作,挺起长江经济带“龙腰”、中部地区崛起“脊梁”。

为此,会议举行线上签约仪式,三省签署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中老铁路作用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格局的协议》《长江中游三省畅通商品流通合作协议》《长江中游三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协议》《长江中游三省省会城市重点合作事项》等14个合作协议,明确了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合作领域。

其中,《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中老铁路作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格局的协议》和《长江中游三省畅通商品流通合作协议》两项重要协议,由三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签署。

《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中老铁路作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格局的协议》提出,三省将推进公、铁、水、飞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和合作共享,利用怀化国际陆港对外通道和对接东盟品牌优势,协同三省焦柳线、沪昆线上的城市货源在怀化集并,统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实现用户“一次注册、三省通用”。

《长江中游三省畅通商品流通合作协议》则明确,降低三省间市场主体平台费用,促进商品尤其是重要消费品在三省的消费推广和自由流通,构建互利共赢、繁荣稳定的区域大市场。

此次签署的协议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打通省际瓶颈路(航道)、“一江两湖”系统治理及大气污染防治合作、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能源建设及供应互济合作等诸多领域。高层次谋划、高规格推动、高效率融合,长江中游三省协同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实际上,此次会议是长江中游三省提前设置的“常规动作”。

2021年,长江中游三省联合印发《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明确每年召开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和常务副省长联席会。当年9月,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举行,推进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正式揭牌。

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长江中游三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定位。此后,三省印发了《推进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73项工作任务并实施“挂图作战”,推动协作事项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5月20日,长江中游三省发改委主任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工作调度会。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落实国家印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四五”实施方案》,促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面总结三省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共同谋划下阶段重点工作。

目前,三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方面进展加快。

铁路方面,安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长赣铁路建设正式启动,襄常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公路方面,咸宁至九江高速公路、桂新高速桂阳至新田段、沪昆高速昌傅至醴陵段改扩建工程、G357汝城至崇义公路开工建设;输电网络方面,南昌—长沙特高压、荆门—长沙特高压投产送电,南昌—武汉特高压开工建设,互济共享的特高压环网结构加快构建。

三省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联盟,已有220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累计促成科技服务交易327笔,交易额达1.21亿元。长株潭、鄱阳湖、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发展,湘江西岸科技创新走廊、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通过签订湘赣边区域、泛珠三角区域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机动车违法处理等19项交管业务和6类户籍业务实现三省通办,12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省会城市跨市通办。

此外,三省聚焦幕阜山、武陵山等重点区域,强化省际国土空间规划协同,推动跨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和主体功能区政策相统一,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根据三省协同发展工作机制,2022年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如期召开,将更好地承担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使命,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武汉都市圈承担新使命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涵盖湖北、湖南、江西3省31个城市,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也被称为“中三角”。

早在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就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基础设施、产业、市场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2013年开始,武汉、长沙、南昌先后签订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南昌行动》,致力于启动一体化合作进程。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经过“十三五”时期五年的联动与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总量由2014年的六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39万亿元,人均GDP达7.2万元,分别位居我国主要城市群的第三位和第四位。

在国内城市群阵列中,长江中游城市群被纳入“优化提升”的范畴,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四大城市群,位于同一层级。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推动中三角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GDP高达27.6万亿元,坐拥8个万亿元GDP城市,近半城市跻身全国GDP百强市。相比之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明显差距。面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并起的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发展愿望更为强烈。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推进,三省的协作近几年变得更加紧密。《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四五”实施方案》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绘制了蓝图、规划了路径,三省深化交流合作的前景因此更加广阔,进一步加强在交通、能源、生态、开放、消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挺起长江经济带“龙腰”、中部地区崛起“脊梁”。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近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同意。武汉都市圈正式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国家发改委关于武汉都市圈的复函中特别提到,“武汉都市圈要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以武汉都市圈的获批为标志,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随着国家层面对“中三角”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经济体量最大的武汉都市圈,将在“中三角”组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定位,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一大看点。

特约撰稿人/赵志疆(媒体人)

责任编辑:张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