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31

或将改名的“黑人牙膏” 曾是上海滩国货之光

澎湃新闻2020-07-07 11:34:500

你知道吗?或将改名的“黑人牙膏”,曾是上海滩国货之光

近日,因美国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而死的事件引发的风波持续扩大,一些以黑人形象作为特征的品牌也开始面临巨大挑战。当地时间6月18日,高露洁公司接受采访时承认,该公司正在就是否改名等事宜,重新全面评估审查旗下的中国市场牙膏品牌“黑人牙膏”。

{image=1}

此消息一出,国内网友纷纷感慨美国竟是如此上纲上线,而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市场若是改掉“黑人牙膏”的品牌名,多少有些反应过度之嫌。原因无二,“黑人牙膏”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个舶来品,这个名称也绝不是翻译的产物。“黑人牙膏”,原本是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品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曾是上海滩的国货之光!

20世纪三十年代,宁波三兄弟严柏林、严仲林、严季林以生产销售雪花膏起家,创办了“百昌洋行”(后更名为百昌行),该公司后又推出“她的友”、“阿墨林”等药水药膏,亦深受欢迎,在日化行业逐渐站稳了脚跟。

当时的中国,牙膏尚属美容化妆产品范畴,利润空间大,且正处在逐步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市场上升期。眼见这一商机,严氏兄弟从另一家国货牙膏品牌“三星牙膏”挖来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终于在1930年代中期成功投产。

关于“黑人牙膏”品牌的确切诞生年代,有1933年、1935年等说法,而据笔者对民国时期各大报刊的查阅,所见最早的报道/广告则是在1936年,因此至少我们可以认为,1936年,是“黑人牙膏”品牌真正开始走向市场,走向消费者的一年。

一向善于营销宣传的严氏兄弟很清楚,作为一种并无较高技术壁垒的产品,想要让这个牙膏品牌畅销于市,非采取富有特色的市场宣传方式不可,说的通俗点,就是要有“噱头”!

{image=2}

1936年11月21日的《申报》上,“黑人牙膏”以“现代医药界之惊人发明”为题,刊登了一则整版广告。其号称用黑人牙膏刷一次牙,就相当于其他普通杂牌牙膏刷一个月的效果。而对于为什么叫“黑人牙膏”,其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黑人牙膏之发明,发明之动机,端于黑人牙齿,类多洁白齐整,遂悉心加以研究,始知黑人日常所嚼之树枝,中含洁齿植物素甚富,乃以科学方法制成具有白齿杀蛀功效之特质,此种特质如在五百倍之顾微镜下普通原料,而配以有益牙齿之结晶体,并依照齿科原理,摒绝现行牙膏牙粉之普通原料,而配以有益牙齿之特质数十种,精制而成,故其功效确能白齿杀蛀除口臭以及坚固牙龈等,即多年不擦之焦黄烟牙,如以黑人牙膏擦之,不数日,即可变为白净光洁之牙齿,或正在发酵之牙,如立即擦用黑人牙膏,则潜伏内部之牙虫,可立被消灭,并可使其他未腐之牙,不受波累,又可保证二十四小时内不口臭,擦齿时且作苏苏之异声,此非牙刷擦齿之声,亦非膏质稠咂之声,乃其中植物洁齿素与特种妙剂荡涤牙缝积垢之声,为黑人牙膏所特具,请用者注意及之。

总之一句话,黑人牙膏,高科技,不寻常,美白除臭,效果持久。

站在如今的角度,黑人牙膏此举无疑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基本可以等同于鸿茅药酒之流。但在当时的上海滩,连续不断这样的宣传却着实“俘获”了消费者们的芳心。加上百昌行此前经营其他日化品牌时候所积累的销售渠道优势,黑人牙膏很快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此基础上,该品牌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比如为上海平民肺病医院捐助建筑基金。又如举办“黑人杯”足球赛,为上海私立贫儿教养院、贫儿工艺院筹集资金。种种这些,也使其在上海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image=3}

值得一提的是,严氏兄弟在1936年时就以华商好来药物公司的名义注册了黑人牙膏的商标,有研究者指出,该商标模仿的是当时广受欢迎的美国喜剧演员艾尔·乔逊(Al Jolson),后者以抹黑面部的演出闻名。黑人牙膏无疑希望通过黑色皮肤与洁白牙齿的鲜明对比,加深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特点的认知。

{image=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黑人牙膏逐渐跻身上海最主要的几个牙膏品牌行列,这从以下几个例子中就可见一斑。

比如,正是因为黑人牙膏这一品牌的成功,1930年代末百昌行推出的香皂产品亦冠名“黑人香皂”,并配以“品质至上、信誉至上,如同‘黑人牙膏’一般”这样的Slogan。

{image=5}

又如,由于黑人牙膏的知名度、影响力,其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商人的目标:1938年,上海商人徐某盗用黑人牙膏商标,销售劣质花露水被查处;1941年,公共租界中央巡捕房又破获一起生产假冒黑人牙膏的案件。

再如进入1943年,面对日渐严峻的战局,日伪当局开始对各类战略物资进行愈加严格的管制。由于牙膏的包装材料锡也在此列,因此必须拿着旧牙膏皮,才能买到新牙膏。有意思的是,1943年3月26日上海《新闻报》上刊载了一则题为《购买黑人牙膏须携带旧锡管》的消息,这种以单个品牌代表某种商品品类的做法,无疑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黑人牙膏在当时上海牙膏消费市场所具有的江湖地位。

{image=6}

抗战胜利后,黑人牙膏继续在上海畅销,当时《申报》设有“市价一览”栏目,发布各类商品价格,而黑人牙膏也一直都在“化妆品”大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在牙膏市场中的代表性自不言而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留在大陆的“黑人牙膏”更名为“黑白牙膏”,而该品牌的另一支则去到港台,继续经营“黑人牙膏”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品牌在港台及东南亚市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1985年,该品牌为美国高露洁-棕榄(Colgate-Palmolive)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由于该品牌原英文名称“DARKIE”有种族歧视意味,遂于1989年改为“DARLIE”,并把商标变为现今图案──白脸男子露齿笑,但是其中文名称“黑人牙膏”依旧保持至今。

{image=7}

本文首发于《瞭望东方周刊》,内容有做微调。

原标题:《你知道吗?或将改名的“黑人牙膏”,曾是上海滩国货之光》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