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12

发展国内大循环需要都市圈交通、市场、科研一体化

新浪财经综合2020-08-08 02:30:322

原标题:发展国内大循环需要都市圈交通、市场、科研一体化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刘美琳

当下,国内关于“双循环”的讨论正热。

究竟什么是国内大循环?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然而,当前的讨论多聚焦于宏观层面,从中观角度进行解读仍相对空白。

更重要的是,这一崭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下,中国当前的区域格局或将迎来调整。笔者认为,在探讨国内大循环概念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区域的概念。国内大循环落地的过程中,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中观层面来看,区域大循环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讲,区域大循环不仅涉及都市圈内部循环的概念,还应引入都市圈与都市圈之间的互联互通,即外部循环。广州、深圳作为国内两大头部都市圈,内部各方面的循环都已较为活跃。与此同时,两大都市圈还同聚粤港澳大湾区内,目前已呈现出明显的联动发展效应。无论从消费内循环还是科技内循环来看,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在新循环经济格局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圈?都市圈怎样才能打通各种壁垒和阻碍,从而在更大的区域层级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大循环?

实际上,从最初的广佛同城,到广佛肇经济圈、广清一体化,再到如今的广州都市圈,广州在区域上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强,辐射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广州与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正不断冲破地理界线实现跨界合作。

不可否认,地理距离短是都市圈抱团发展的天然优势。珠三角城市分布比较紧凑,广州市中心到佛山市中心只有30公里。另一方面,成熟的交通一体化也是广州都市圈内部联系紧密的关键原因。以笔者本人为例,虽然居住于广州西部主城区,若乘坐公交车前往佛山南海区,路上所需时间还不到半小时。由于交通非常便利,城与城之间的行政边界感也更加模糊,餐饮服务业等消费市场也因此打破了城市的界限,实现了都市圈内部的消费循环。从广州前往佛山吃宵夜再回家,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反过来,对于佛山商家来说,接待广州顾客自然也是常态。

再来看科技内循环。讨论科技,往往离不开R&D经费这一指标。它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以及试验研究经费。通俗地讲,基础研究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应用研究就是在此之上研究应用。试验研究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再对产品生产或工艺进行研究。这三部分,也对应着科技从理论规律到产品落地的上中下游环节。

这一点上,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呈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状态。在深圳都市圈,企业是科研队伍的排头兵。一直以重视研发著称的华为,仅凭一己之力,就撑起广东“半边天”。年报显示,华为2018年研发费用高达1015亿元,约占同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37.5%。

虽然深圳企业是当地科研的中坚力量,但一般来说,企业往往更关注产品层面,主要以最末端的试验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短板却比较明显。2018年,全国科研经费投入总量上,高校、政府、企业占比分别为7.4%、13.7%和77.4%;如果单看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企业占比极低,高校、政府、企业占比分别为56.4%、40.4%和3.2%。

相比之下,基础研究主要依赖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这正是广州都市圈的强项所在。广州高校实力雄厚,坐拥5所“双一流”高校。2018年,主要高校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161人,其中九成全职在广州;主要科研院所23位中外院士,四成全职在广州,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中超九成在广州。

2018年,广东全省科研经费以2704.7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可见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之间的科技内循环成效显著,在科研上中下游环节均实现了有效配合。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在构建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我们需要怎样的都市圈?通过上述讨论可见,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建设的前提,更是构建区域内循环体系的基石。在都市圈之间,一旦形成科研配套、产业联动的区域格局,将有效提升整个区域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层次。

超大规模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为构建高水平国内大循环提供了良好基础。在都市圈内部,城与城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有效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形成一个保证公平的统一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围绕都市圈消费、投资以及各种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根本上考验的是城市的营商环境成熟度。唯有以积极、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消费者、投资者,营造诚信、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在都市圈内部不断扩大自身的市场辐射范围,从而在这一轮内循环新格局之下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刚刚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将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如今,广州、深圳两个都市圈,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共振效应。未来在“内循环”背景下,两大都市圈还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者:刘美琳 编辑:耿雁冰)

责任编辑:刘玄逸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