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452

1997普陀山观音像开光(97年普陀山菩萨开光)

兴仁信息网2023-04-07 17:49:180

求一篇普陀山一日游导游词谢谢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南海观音铜像导游词: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普陀山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观音铜立像。也许大家会问:舟山处于东海,可是为什么观音铜像要叫南海观音铜像,而不是东海观音铜像呢?这个啊,是因为历代帝王多建都于北方,所以称它之南的地方为南海了。如《尚书》中的入于南海,其实啊,这个南海也是指东海而言的。所以,铜像就叫南海观音铜像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石,每只有7吨多重,就好象是睡狮初醒,保护着这一带!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用石狮子吗?这个啊,是因为狮子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威武和庄严。分辨狮子雌雄的方法,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为左雄又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雌雄,爪下为球,象征着无上权利,必定为雄师,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定为雌狮子!大家再来看这四尊金刚力士,高3.9米,用花岗岩镌刻,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

现在请大家跟我沿着阶梯往上走,第二,三层为集散广场,正中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九龙石柱。大家请看左右对峙的两个手持金刚杵的金刚力士。右边愤然闭嘴的是哼将,那罗延金刚,左边的是哈将,便是密执金刚了,合称为哼哈二将。他们就是《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骑火眼金睛兽的郑伦,陈奇两位将军的形象。但要说明一点的是,在佛教中是没有哼哈二将这样的叫法的。站在这广场上,大家可以往四周看一下,右边能看到南天门,短姑道头,海岸牌坊,正山门和客运码头。向西边便可以看到西天一线和观音冻。左边能看到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直木可远眺莲花洋,洋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断,层层白浪扑向岸边,那涛声就好象船只在礼佛广场诵经。

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瞻仰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尤其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正好象轻轻地移着莲步款款向我们走来,令人顿生膜拜之心。

请大家仔细观看,观音大士头顶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表示能降服歪魔邪道,是观音正身像的标志。再来看她的双目,垂直向下看着,眉毛像两轮新月,左手持xx(xx原是古印度的一种无坚不破的战车,佛教比喻佛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xx能吹破众生烦恼邪恶,如xx吹破山岳岩石一样;另一种说法是佛法如 xx辗转不停。)她的右手施无畏印(无畏印表示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佛有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大佛身高18米,总高33米,那么这个“33”在佛教中也是有特殊含义的,一种说法是说观音有32个化身,再加上一个正身像毗卢观音就是33;另一种说法是3,6,9在佛教中表示吉祥的数字,3 3=6,3*3=9,所以要用“33”。佛像用亚金铜材制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壁板厚约6毫米,总重量70吨,大士面容含纯金6.5公斤,96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极高。大家可能又会问了:观音她到底是男是女啊???其实啊,观音无所谓男女,她象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礼念,代表的是一种品格,能有慈悲有爱心的人就是菩萨。但是观音的塑像可以塑成男身,女身,动物身等。简单得说,慈悲的人就是菩萨。

这尊铜像是1997年农历9月29开光的,开光那天,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天,乌云密布,好象要下雨,早晨8点,当妙善方丈宣布开光的时候,铜像上方天空顿时金光闪闪,佛光普照,好象有白衣观音的圣像出现在天空,在场的4000余还内外信众亲眼目睹,承受佛光,无不惊叹。

各位团友,南海观音铜像的基座分两曾。底层为功德厅,里面有铜雕,木雕装饰。上层为五百罗汉堂,里面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观音的32化身只有在普陀山才有的,这是做为观音道场的标志,在其他地方是没有供奉的。正中铜柱直径5.6米,直径上层通顶部接莲花座,其工艺为国内首创。铜柱上筑有20副观音说法图和全上方丈妙善大和尚像。铜柱外包有12毫米厚的纯透明特制玻璃护罩,四周为大型木雕壁画,用进口柚木雕成。四副壁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发生在普陀山的四大传说,即“短姑圣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这些壁画精雕细刻,不仅工艺高超,而且充分显示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关于南海观音立像的提问:立像建造时间

“南海观音”铜立像是普陀山当时的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倡建的。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公历1997年十月三十日)举行开光大典。

普陀山观音像哪一年建造的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

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

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扩展资料: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开山鼻祖慧锷大师当年舟触暗礁而船不能前,有人说就是今天普陀山南天门外的新罗礁(因唐时韩国商船队长过此礁而得名,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连胜考证之)。

正是这个新罗礁,见证了唐朝时中国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活跃的海上商贸往来;也正是这些数不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才会有慧锷等高僧入唐求法而从五台山带来了如此一尊将光耀千秋的“不肯去观音”留在了普陀山,从而造就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不断汉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陆路,一条是海路。虽然主要以前者为主,但“海上丝绸之路”对佛教的传播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观音信仰的传播,由于海商必须长期与大海打交道,安全自然第一,最惧怕的莫过于遇上海难而人财两空。

既然海上保护神观世音菩萨能“令诸众生,大风不漂,水不能溺”(《妙法莲花经·普门品》),自然会成为他们信仰、供奉的对象。

据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记载:“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风波寇盗,望山归命,即得消散”。

许多海商及入唐求学修行的外国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风浪、烧香拜菩萨,祈祷航程平安。这些因素,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1997年普陀山灵异事件 发生了什么?

南海观音开光那天本来是阴天,蓝蓝的天空见不到太阳,当主持人宣布开光仪式现在开始,与此同时盖在南海观音铜像上的红布被揭开的一瞬间,突然光芒万丈——太阳出来了,一缕阳光正射在南海观音的头上,照的观音闪闪发光、金光灿烂。还有一种更神奇的说法:那天,八时十五分大会司仪宣布,“观音菩萨铜像开光典礼开始”,奇迹瞬刻出现了,天空中显现银白色观音菩萨立姿圣像,在场信众仰天狂呼赞叹,掌声如雷,达数分钟之久,许多信众感动得泪流满面,真是充满法喜,不一会又见天空观音菩萨显迹下方,数度出现荷花般浅红色云彩,并未移动,亦达数分钟之久,这真是奇异。人们都说那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了,信不信由你,由当事人自己。当时,现场3000多人目睹了此奇观。

这是网上找的描述。不过我不信灵异事件,可能是大气原因造成的视觉巧合,加上那些信徒过分神化就让人觉得相当灵异。

九七年普陀山观音菩萨显灵视频

如上,九七年轰动一时的普陀山观音菩萨像开光仪式灵异视频。

普陀山观音像哪一年建造的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

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

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扩展资料: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开山鼻祖慧锷大师当年舟触暗礁而船不能前,有人说就是今天普陀山南天门外的新罗礁(因唐时韩国商船队长过此礁而得名,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连胜考证之)。

正是这个新罗礁,见证了唐朝时中国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活跃的海上商贸往来;也正是这些数不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才会有慧锷等高僧入唐求法而从五台山带来了如此一尊将光耀千秋的“不肯去观音”留在了普陀山,从而造就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不断汉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陆路,一条是海路。虽然主要以前者为主,但“海上丝绸之路”对佛教的传播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观音信仰的传播,由于海商必须长期与大海打交道,安全自然第一,最惧怕的莫过于遇上海难而人财两空。

既然海上保护神观世音菩萨能“令诸众生,大风不漂,水不能溺”(《妙法莲花经·普门品》),自然会成为他们信仰、供奉的对象。

据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记载:“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风波寇盗,望山归命,即得消散”。

许多海商及入唐求学修行的外国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风浪、烧香拜菩萨,祈祷航程平安。这些因素,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