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61

疫情催生美国在线配送的机与危

新浪财经2020-07-24 13:37:191

新浪财经北美特约 王晶

疫情对企业构成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在这场疾风暴雨中,两类行业迅速应变,并从中找到商机。一类,是具有快速转型能力的企业,及时调整“作战”方针,另一类,则是本已蓄势待发的行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食品杂货递送行业。

随着疫情在美国的蔓延,催生了民众对商品递送服务的大量需求。根据CivicScience发布的报告,5月份,在接受调研的美国成年人中,有22%正在使用食品递送服务,4月初该比例只有19%。同时,根据另一份由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1500名人中,41%都表示预期在未来数月会在网上购物。eMarketer则预测,截止2021年,全美在线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会上涨23.4%至320亿美元。毋庸置疑,电商行业正在迎来快速增长时期。

不得不说,在美国疫情爆发的初期,Instacart的出现一度成为了我家必备的日常APP,因为在包括亚马逊旗下的两个生鲜配送服务Amazon Fresh和Whole Foods基本无法在网上抢到递送窗口,而Instacart的情况相较好,哪怕窗口只能选到一周之后。

成立于2012年,标榜一小时送货到家的O2O食品杂货送货服务商Instacart与美国多家连锁超市合作,雇佣代购员去客户下单的超市按照清单购买食物,并送达客户家中。在整个购物过程中,如果客户下单的商品缺货,代购员会与客户沟通是否愿意选择类似商品替换。

这样的工作原理赋予了Instacart两大优势。第一,客户可选购物场所范围广泛,Instacart网站基本覆盖了民众日常消费场所,比如在新泽西地区,可选超市包括Costco、HMart、ACME、Sam’s Club、Target以及药房超市CVS,相应扩大了配送窗口时间。第二,部分Instacart的代购员在为顾客采购商品时,自己也可以进行购物,提高市场效率,整合并优化了社会资源。收费方面,每单运费$3.99起,根据商品的重量和时段等多种因素变化,并同时收取服务费。如果希望免去运费和高峰时期的加价费用,可以加入Instacart Express,一年为$99或一个月$9.99。

疫情的爆发令零售实体店、餐饮、购物中心等营业利润重挫,流量严重下行,但也令新兴经济模式的Instacart逆势猛涨,尤其是在疫情高峰期,包括Instacart在内的商业模式成为了足不出户的民众的消费选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暂时失业的人群暂渡难关。根据GlassDoor网站统计,在承担感染风险的同时,这些代购员的平均时薪介于11-13美元之间。

受益于特殊时期,包括Instacart在内的电商业绩逆势增长。根据市场数据,Instacart在四月份净利润约1000万美元,该网站的消费者在4月的头两周总计购买了约7亿美金的商品,包括在Costco、沃尔玛和Kroger等连锁超市的订单和覆盖美加区域的配送服务。Instacart CTO Mark Schaaf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仅3月份,Instacart的订单量同比骤增500%,APP下载量环比增加218%。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3-4月期间增聘了30万名员工。Instacart在资本市场亦顺风顺水,今年6月,Instacart完成新一轮融资2.25亿美元,估值升至137亿美元。

与Instacart运作有异曲同工之效的还有外卖送餐平台DoorDash。根据Edison Trends统计的数据,自3月初以来,DoorDash的销量开始上涨,美国市场份额超越了同行竞争者UberEats和Grubhub。其中,DoorDash在第三方外送订单中占据45%的市场份额,UberEats占据28%,grubhub占17%,Postmates占7%。同样是在6月,DoorDash完成4亿美元H轮融资,最新估值升至160亿美元。

{image=1}

市场需求的骤增也带来了资本市场的一轮轮角力。6月10日,欧洲食品外送平台Just Eat Takeaway以每股75.15美元的价格,73亿美元收购Grubhub,借此将市场从欧洲扩大至美国。7月6日,Uber宣布以26.5亿美元收购送餐服务公司Postmates,由此将其在美国的送餐行业市场份额增至37%左右,缩短了和第一名DoorDash的差距。

历史性的“居家隔离令”给代购平台带来了历史性的业绩突破,也令包括Instacart、DoorDash等公司在IPO进程缓慢回温之际成为最受投资者期待的公司。不过,随着从应对危机过渡至后疫情时代,依赖于民众网购需求的公司面临至少两大考验。第一,急剧增加的订单量和需求也对公司的技术创新构成挑战,在30天之内完成三年目标增长的背后,亟需后台对网站、APP和服务的强力支持和维护。

第二,疫情之后如何维持市场?疫情结束后,这些因特殊时期形成的消费行为(网购代替实地)是否能得以持续还不得而知。拿餐厅举例,目前虽然全美餐厅陆续重新开放,但受限于对餐厅内就餐量的限制,大部分人群仍只能依靠外卖或配送方式。一旦餐厅可以完全开放,食客们是否依旧还会依赖外送平台?同理,对于超市杂货的网购消费行为,当疫情完全结束,消费者们是否还愿意通过代购员帮他们选择蔬菜和肉类,同时负责额外的配送费和服务费?

疫情令零售业在极短时间内收缩线下布局而进一步转移至线上,同时也加速了各大平台的收购与整合以抢攻市场。单一的市场模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如何共生,成为适者,可能才是企业们需要研究考量的竞争策略。

(作者王晶介绍:《亲历纽交所》作者,华尔街媒体人)

责任编辑:李园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