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554

饥饿的威胁与难回的故土:疫情中叙利亚人道危机阴影

澎湃新闻2020-08-06 12:46:160

原标题:饥饿的威胁和难回的故土:新冠疫情中的叙利亚人道危机阴影

“叙利亚冲突的最大悲剧之一,是一代年轻人正在成长,他们只知道战争:炮弹、鲜血和痛苦。”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近东与中东地区负责人法布里奇奥?卡尔博尼在一篇文章中谈到。

比起一代叙利亚人无法磨灭的记忆,外界似乎已经开始遗忘这场延宕已久的战争。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才又一次让人关注起叙利亚的人道主义状况。

据统计网站worldmeter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4日,叙利亚累计已有84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6例死亡。上个月,叙利亚境内唯一一个仍被反对派控制的地区伊德利卜出现确诊病例,引起了人们对叙利亚近十年内战后缺乏卫生基础设施、难民营人满为患状况的担忧。

“经过连续九年的冲突,今年年初新冠肺炎大流行席卷全球之时,叙利亚正经受着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超过900万叙利亚人仍然面临着粮食不安全,货币贬值造成的价格急剧上涨,叙利亚陷入了进一步的贫困和对援助的依赖。”卡尔博尼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

{image=1}

疫情、制裁与经济危机

7月初,一名在伊德利卜工作的医生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此后,该地区又接连出现3例确诊病例,均为医护工作者。疫情在伊德利卜的发展迅速引起人道主义救援者的担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在叙利亚共有494起针对卫生设施的袭击,其中近70%(337起袭击)发生在伊德利卜。叙利亚反对派领导的“临时政府”卫生部长玛拉姆·谢赫7月称,叙利亚北部的卫生部门已经十分脆弱,大量医疗设施遭到炸弹袭击,而且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和设备。

而在伊德利卜之前,疫情早已在整个叙利亚蔓延开来。“此前,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大马士革及周边地区,现在显然更加普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病例出现。”卡尔博尼指出。

3月22日,叙利亚卫生部报告该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时,人们不会想到病例数会大幅增加,毕竟这个打了九年仗的国家很少有外来的游客。但叙利亚政府还是立即采取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关闭商铺与餐厅等措施。

叙利亚卫生部8月1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3月以来,叙利亚共记录了78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是,叙卫生部同时也承认,由于经济制裁和对叙利亚的封锁,叙利亚缺乏能够进行大规模病毒测试的手段,因此无法找到所有病例。叙卫生部向民众警告,应对当前的疫情需要“极端谨慎”。

{image=2}

卡尔博尼指出,叙利亚政府在疫情初期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有效避免了第一波感染,但加剧了贫困趋势,无数叙利亚家庭不得不面对失业或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局面。因此,虽然病例数仍在上升,但叙利亚目前已经放松了隔离措施。

过去几个月来,叙利亚经济一直处于“自由落体”状态。据路透社7月报道,叙利亚镑在几个月来贬值了约70%,许多叙利亚人买不起生活必需品。

今年6月,美国国务院公布了《凯撒法案》(Caesar Act),旨在制裁协助叙利亚政府或帮助其进行战后重建的外国人,这是迄今为止对叙利亚最为严重的制裁。消息落地,叙利亚镑再次大跌。叙利亚镑兑美元汇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500:1左右,6月已跌至3000:1。

7月10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叙利亚代表迈克·罗布森表示,“已经有证据表明,叙利亚人减少了餐食……如果货币继续承受压力,将很难获得进口,到2021年小麦收割前的几个月可能会出现真正的粮食短缺。”

由于经济情况不断恶化,今年6月,叙利亚出现了2011年内战后极为罕见的抗议。在远离战火的叙利亚西南部的苏韦达省,反政府抗议持续了数周,示威者喊出了与2011年相同的口号。

“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和民众的生活压力可能会导致更多叙利亚人被迫离开祖国。”卡尔博尼指出,“针对叙利亚的敌对行动加剧,也会对本已经生活困难的民众带来重大后果。”

邻国的“崩溃”

受美国《凯撒法案》影响的不仅仅是叙利亚。同样深陷经济危机“濒临崩溃”的邻国黎巴嫩同样受到影响。长期以来,与叙利亚的贸易已经使得黎巴嫩的外汇储备缩水,而且加剧了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凯撒法案》的执行范围也扩大到了在叙利亚经营的黎巴嫩企业。

十年来未受“阿拉伯之春”动荡影响的黎巴嫩,境况也并不比叙利亚好。经济学家预测,黎巴嫩将经历“委内瑞拉式”的崩溃。自去年10月起,黎巴嫩民众的抗议已经持续近一年,这期间黎巴嫩镑已经贬值了80%,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100亿美元贷款的谈判也陷入僵局。

“黎巴嫩仍然是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进入叙利亚的重要入口,黎巴嫩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对叙利亚局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叙利亚镑的贬值和通货膨胀,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叙利亚的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卡尔博尼对澎湃新闻表示。

{image=3}

自身经济不堪重负的黎巴嫩也已无力吸收来自叙利亚的难民。许多黎巴嫩民众认为,叙利亚难民加剧了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还挤占了各个政府部门的资源。

在叙利亚内战引发的边境危机达到高峰时,黎巴嫩向150多万叙利亚难民敞开了大门。虽然这些难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依赖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但随着黎巴嫩经济的持续恶化,叙利亚难民问题进一步撕裂了这个原本就宗教多元、政治派系林立的“马赛克式”小国。

因此,尽管有大国的反对,黎巴嫩仍然批准了一项叙利亚难民遣返计划。

“黎巴嫩坚持要求难民返回没有任何战斗的叙利亚安全区,特别是,叙利亚政府欢迎他们返乡,并保证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支持和照顾。”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7月表示。

黎巴嫩政府称,遣返计划旨在防止“人道主义行为的政治化”,有必要找到一种强调黎巴嫩人民关切和叙利亚难民尊严的解决方案,同时尊重在黎巴嫩“经历关键的经济、社会和安全问题”期间禁止其定居的规定。

异乡不是客,返乡路漫漫

与黎巴嫩一样,五年前曾经对难民“敞开怀抱”的欧洲,早已变了一副面孔。

今年3月,欧洲难民的“守门员”土耳其宣布不再阻止难民前往欧洲,难民问题一触即发。在欧洲东部大门希腊,从土耳其漂洋而来的叙利亚难民尤其不受欢迎。据中东新闻媒体Al-Monitor报道,疫情期间多次发生希腊警察从难民营中驱逐难民的事件,希腊海岸警卫队还使用暴力迫使难民回到土耳其。

{image=4}

南欧的难民危机在疫情期间也进一步恶化。据“德国之声”报道,地中海难民救援组织Sea Watch报告称,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央的兰佩杜萨岛上“气氛异常”,岛上的局势极为紧张,在过去的几个月,有近5500名难民独自抵达岛上。

意大利前副总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北方联盟党魁萨尔维尼希望把新一波难民潮再次变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在上周访问兰佩杜萨岛期间,萨尔维尼指责难民应该对岛上旅游业损失和渔民的糟糕处境负责,他多次在推特上反对难民“入侵”,得到了众多右翼支持者力挺。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疫情暴发后抵达欧洲的难民数量最初有所减少,但在今年第二季度边境管制措施放宽以来,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有所增加。1月后进入欧洲的26800名难民中,原籍国为叙利亚的占10.9%。

然而,随着叙利亚内部局势趋稳,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遣返难民。7月初,丹麦政府宣布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情况已稳定,叙利亚难民不再需要临时保护身份。丹麦移民与融合部部长马蒂亚斯·特斯法耶表示,“在叙利亚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在欧洲获得保护的同胞也必须回家。”

叙利亚已经进入武装冲突的第十个年头,战争在该国部分地区仍在继续,但重建已提上日程。那些不再被邻国和欧洲欢迎的异乡人们,或将选择重返故里。阿联酋《国民报》援引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若条件合适,将会有73%的叙利亚难民返回,80%的人认为叙利亚的安全状况改变后才能做到这一点。

“那些流离失所者的命运和未来备受关注。在过去一年中,叙利亚境内外约有50万人返回家园,他们冒着武器污染、基础设施毁坏等挑战和危险,重建社区和生活。”卡尔博尼对澎湃新闻表示,“他们必须得到支持,支持他们也是支持更为广泛的叙利亚重建工作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朱学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