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38

无规模化产能 皓元医药转战科创板:净利增幅高于营收

新浪财经2020-05-29 10:50:041

公司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领域知名度较高,但是由于“单次销售量少,品类多”的特点,单个产品无需大规模生产,所以大部分的生产都是在实验室完成。对于几十千克至吨位的产品需求,公司目前尚未完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此次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6.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安徽皓元年产121.095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一期)。项目投产后,公司将自主从事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规模化生产。(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小飞鼠)

新浪财经讯 5月26日,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元医药”)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小分子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研发和生产技术改进。

上市前净利增幅大 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

皓元医药成立于2006年,曾于2016年5月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3月终止挂牌。公司采取第一套科创板上市标准,即“(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作为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为数不多的前端、后端一体化企业,公司在报告期内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前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长,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

2017-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4亿元、3亿元和4.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56%(2018年)和36.23%(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53.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0.69万元、1841.42万元和7342.96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7%(2018年)和298.77%(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21.2%。

2019年公司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一方面是因为销售毛利率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费用率的降低。报告期内,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为57.18%,相比2018年增长5.61个百分点。此外,2019年管理费用为10.4%,相比2018年减少7.68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2018年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较高所致。

目前已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尚无与公司业务完全相似的公司,公司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业务和药石科技相似,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和博瑞医药(维权)、凯莱英、九洲药业相似。

从营收结构来看,2017-2019年,公司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8125.49万元、1.51亿元和2.3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6.71%、50.41%和58.49%;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70.96万元、1.48亿元和1.6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3.29%、49.59%和41.51%。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2.11%、51.67%和57.47%,在同行业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毛利率较高,分别为67.71%、68.29%和70.7%;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毛利率为38.44%、34.78%和38.83%。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从销售来看,由于面向的客户众多需要较多的销售人员,公司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在Google、Baidu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0.67%、10.74%和11.53%,均高于同期可比公司均值4.05%、3.32%和3.1%。

存货周转率低 募资用于产能建设

皓元医药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主要在药物发现阶段提供毫克到千克级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包括喹啉类、氮杂吲哚类、萘满酮类、哌嗪类、吡咯烷类、环丁烷类、螺环类等化学结构类型的几十个产品系列,涵盖几乎所有小分子药物研发过程中常用的化学结构类型。

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相关业务应用于药物临床前和进入临床后。目前,公司完成生产工艺开发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种类超过100个,其中84个产品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产品涵盖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等领域。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9262.18万元、1.19亿元和1.5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32%、39.13%和27.65%,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3.55%、46.99%和35.29%。存货中库存商品占比50%以上,主要为可直接对外出售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中间体和原料药产品,原材料主要为待检测、分装或用于进一步合成工具化合物的分子砌块。

值得一提的是,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较低,报告期内,可比公司存货周转率均值分别为2.01、2.13和2.08,均高于同期皓元医药存货周转率1.26、1.37、1.30。

公司销售的产品对应客户的小试、中试、验证批阶段,供应量逐步扩大,并在客户的药物获批上市后,形成连续稳定的供应关系。所以公司产品销售受客户项目进展影响较大。针对存货的低周转率,公司设定了较高的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分别为1601.98万元、2597.43万元和3556.04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4.75%、17.90%和19.16%,计提比例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在较高的水平。

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高。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分别为2819.4万元、3542.23万元和5304.4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21%、11.8%和12.97%,与同行业平均值相比基本持平。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