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723

医疗信息化迎爆发式发展,线上医疗还有哪些困难?

新浪财经2020-09-27 23:49:512

文/理逻 盛雨露(实习生)

受疫情影响,线上问诊、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医疗信息化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早在2018年8月28日,医政医管局便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今年4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在文件中国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医疗首诊”,这是医疗信息化的又一大突破。

对此,安信证券认为:“疫情之后,乌云亮出“金边”,互联网医疗产业迎来最好的时代。互联网与医疗产业的结合将产生出包括互联网在线诊疗、医药电商、互联网+健康管理等全新的业态。借助互联网医疗的强大势能,医疗信息化厂商凭借自身技术、连接、数据在内的三大核心价值,正在积极地参与到上述新业态的发展之中。”

华泰证券也指出:“互联网医疗首诊放开,有利于互联网医疗用户基础扩大,进而使互联网医院更容易实现经营效益。互联网医院盈利能力提升,反过来会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互联网医疗供给端壮大,实现互联网医院普及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供给端和覆盖面的扩大,将促进医疗资源实现下沉和再分配,带来民生效益。”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下,很多信息化公司协同传统医疗机构正加速入局。以卫宁健康为例

,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330,89万元,同比增长18.49%;其中4-6月实现营业收入51,533,56万元,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64.96%。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也得到一众投资者“用脚投票”,近一年公司的股价涨幅达61.12%。

医疗信息化推动了不少助力医疗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公司得到发展,例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等,其中政策是推动医疗信息化产业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信息化临床医疗信息化(CIS)阶段,预计2020-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CAGR有望接近10%,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1288.2亿元。疫情作为医疗信息化的催化剂,将推动医疗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那么,在医疗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线上医疗还遭遇了哪些困难?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探索完善线上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并且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对于线上平台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线上的医疗平台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搭建的互联网医院,第二类是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的互联网平台,两类线上医疗平台存在许多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分散线下的就诊压力,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后者以营利为目的,提供轻问诊服务。由于前者更具专业性,且于线下医院相连通,因此更符合中国人的问诊需求。

但是,就目前而言,线上医疗只能作为线下问诊的补充,患者看病大多数是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进行的。从消费者心理来讲,面对摄像头和电脑实现问诊,没有和医生面对面的沟通,相互之间的信任难以搭建。

更长期来看,公立医院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要更好。社会线上平台的医疗信息化存在监管问题,患者的就诊数据是重要的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另外缺乏监管意味着大量的医保资金流入社会平台上去,容易造成医保资金的失控;而且线上平台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监管,公立医院需要保证患者的医疗事故率最低,而社会平台以盈利为目的则会权衡事故率和赔偿金之间的比例。不仅如此,目前线上平台也并不完善,没有许多患者管理都是流于形式,且缺乏明确的收费机制。

对此,一位机构投资经理认为,线下医药医疗体系并不会很快被线上医疗替代。“线下体系中话语权较强的主体,如医院、大型医药零售企业等,将加快与医药信息化龙头公司的合作,最终两者会合力侵蚀行业内小玩家的市场份额”,该人士认为。

可见,线下医药医疗的主流玩家具有政策支持多、客户(患者)粘性强等诸多优势,这使得线上玩家无法如电商冲击传统商场那样迅速替代线下玩家。 随着电子病例建设、医疗健康的互联互通建设、业务流程的重建与优化、医疗机构上云等发展,线上线下主体优势互补携手前进的可能性更大。

责任编辑:戚琦琦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