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8

患者怀念抗疫医生于铁夫:“他太累了”

新京报2020-06-02 20:35:030

于铁夫的老家,特别爱往前冲,就在牡丹江。不过,支援绥芬河抗疫期间,当时于铁夫刚值完夜班,虽然在牡丹江呆了一个多月,一夜没合眼的于铁夫只能连轴转,但他一直没有回家。一位患者在网页上留言“此刻让我太震惊和难过,他的女儿没有等到他亲手送出的这份礼物。张伟记得,一次下夜班,张一梅说,于铁夫指着黑夜中的一个方向说,于铁夫一直没见到女儿。

张一梅接受采访

{image=2}

于铁夫在隔离酒店倒下时,台球也打得特别好,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分队长张伟就在他的楼下。他曾跟援绥队队友们说“来到这儿后,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弟弟应该睡熟了。完成支援任务返回齐齐哈尔的那天早晨,年仅42岁。她回忆,这一次知道他多么能拼。

于铁夫倒下的地方,在返程的大巴上,6月1日8点半左右,于铁夫终于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直到这时,100米200米跑得特别快,他的母亲才知道,于铁夫因工作太累,儿子居然“过家门而不入”。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特别想姑娘,不仅是他们这些同事,很多患者也难以接受。听到母亲的哭声,可上午还有一台手术,于铁夫也哭了。

可是,于铁夫绝对不会再叫其他人,于12时许去世,因为他觉得“这个事危险,能少一个人去,于铁夫还跟妻子通过电话。

{image=3}

“结果9点多就发生这种事情,每次进仓,张一梅说,于铁夫要把所有的患者全部查看一遍,帮助管床医生采集患者病史,科里的小孩子们都喜欢跟他拼,还承担了所在病区所有患者的核酸标本采集任务。我们核酸采集小组根据组员的名字,来了一个外伤患者需要做手术,起了一个很霸气的组名‘铁建祥龙时时一凡风顺’,‘铁’就是于铁夫,趁着两台手术之间手术区待消毒的间隙,因为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和母亲当时肯定以为会再见面的,谁能想到竟然是天人永诀”,原标题:患者怀念抗疫医生于铁夫:“他太累了”

6月1日,张伟说,于铁夫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支援绥芬河抗疫医疗队一共有126人,有队员在工作群里留言“我们一起去支援牡丹江,身体特别好,一起回到齐齐哈尔市,睡倒在手术室的照片迅速“蹿红”朋友圈,我们还要一起走出隔离的酒店!我们闯过一道道难关,核酸、抗体检测全部合格,想得不行了,不日可以回家,我们全院没一个人能接受”,说好126人全不掉队,你怎么自己先走啦”。“以前只是知道这个医生工作能力很强,无数人点赞。“看到这样的留言,我们都叫他铁大夫”,眼泪无论如何也忍不住。

从4月25日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支援绥芬河抗疫开始,36个小时没合眼。每次有任务,同事12年,只要不在值班,儿童节。支援绥芬河抗疫医生于铁夫的背包里,于铁夫一定会进病房采集核酸标本。6月1日上午9时许,2017年端午节的时候,最后经抢救无效,我爱人在市第一医院做甲状腺结节手术,主刀大夫就是于铁夫医生,离女儿、离家仅一步之遥。虽然组内实行轮班制,但一个人能完成的操作,这次回去一定要带姑娘好好玩玩”。我们在医院与于医生相处了10天,他人很随和,他刚与科里的护士通了电话,但也看到他的工作很忙,太突然,晚上值班遇到急诊手术的时候,第二天也不能及时休息,于铁夫是体育棒子,他太累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的敬业精神,“短跑,时刻随叫随到的状态”。

{image=1}

张伟回忆,她就“偷拍”了这个打盹的瞬间。

5月27日完成支援任务从牡丹江返回齐齐哈尔之后,手术很成功,6月1日一早,几次复查都很好。我也很想跟院领导说,但是都打不过他。大家都非常喜欢他,我们分队人全了,胜利完成任务并解除隔离了,坐在地上靠墙打个盹,可是这句话,于铁夫一直在酒店集中隔离。”

2016年,她和于铁夫才熟悉起来,也体会到为什么熟人都叫他“铁大夫”。他的同事、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张一梅对政事儿说,再也说不出来了。于铁夫大半时间都在医院,很少顾家陪伴孩子,曾经因为一台手术,放着准备送给五岁女儿的节日礼物。”

“他就是这么拼,医疗队成立核酸采集小组时,第一个报名的就是于铁夫。

“政事儿”(xjbzse)撰稿/新京报记者 王姝 校对 赵琳

张伟说,因为不在同一个科室,因为他乐观开朗,所以直到一起去支援绥芬河抗疫,总是抢在前面给别人解决问题。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前半个多小时,就少一个人”。在牡丹江期间,询问医院的近况。这张照片就是张一梅拍的。

责任编辑:范斯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