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549

个人系公募设立命运迥异:老将陆续回归 林鹏追梦能否笑傲?

新浪财经综合2020-10-23 17:41:200

原标题:个人系公募设立命运迥异,老将陆续回归,林鹏追梦能否笑傲?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近日,林鹏的一连串动作吸引了资管圈内的无数目光。就在本周一旗下私募产品首日大卖150亿元,10月21日,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关于林鹏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已被监管部门接收材料。

随着个人系公募及私募“私转公”相继破冰,并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个人系公募在渠道资源、资金资源上存在的劣势同样不可讳言,和积累二十年的成熟公募相比,个人系公募的根基还太浅,同时对创始人的依赖度往往也较高。未来,若要在公募行业想站稳脚跟,终究还是要靠业绩说话,方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事实上,此次申请公募意味着林鹏向自己的最终目标又更进一步,但从接收材料到获批,按照正常流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不过,业内仍然看好其未来的表现。

申请材料已被监管部门接收

5月15日,一则关于东方红资产管理副总经理兼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林鹏即将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转眼间,朝着自己个人梦想前进的林鹏,在6月创设了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其本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他同时也是公司的法人代表。8月底,和谐汇一在中基协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

10月19日,和谐汇一资产首只私募产品在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等头部强势销售渠道发行,当日募集规模达到150亿元,刷新了中国二级私募单日募集的最高规模纪录。首发当日,和谐汇一更主动与代销渠道沟通,主动控制规模。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10月21日,林鹏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并获受理。此前业内已经有消息传出,林鹏率领的这支团队最终将目标定在公募基金业务上。一些渠道人士透露,和谐汇一在募集完首只私募,将进一步完善投研团队,转为公募机构。

事实上,有知情人士就表示,“此前公募牌照的申请就一直在推进,和谐汇一资产私募业务的铺开,是为了让公司投研团队保持在市场中的实战感觉,未来在向公募转型过程,也会更容易水到渠成”。

在感叹林鹏速度业内罕见之余,站在当下,回头来看,百亿爆款私募的发行或许只是为了将来公募基金而热身的。而作为一个个人系公募的成功案例,2018年获批的睿远基金在陈光明、傅鹏博的权益投资明星“光环”下迅速崛起。截至目前,睿远基金发行的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均成为了现象级爆款基金,分别刷新了当时公募基金的最低配售比例和最高首募规模。

“睿远基金陈光明、傅鹏博、赵枫享受的市场高光、渠道待遇,是我们很难想象的。行业机会常有,而陈光明不常有,睿远基金也不常有。而林鹏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有业内人士就表示。

个人系公募竞争日趋“白热化”

回望个人系公募的发展历程,2018年个人系公募发展速度尤为迅猛,博远基金、睿远基金、淳厚基金、同泰基金、明亚基金、惠升基金、中庚基金、蜂巢基金等公司相继成立。2019年以来个人系公募审批速度则明显放缓,只有达诚基金一家个人系公募获批成立。而随着林鹏递交的公募牌照申请,2020年个人系公募快速扩容,数据显示,年内已有7家个人系申请公募,或有望超越2018年成为新的获批高峰年。

事实上,个人系公募对创始人的依赖度往往较高,其在资金规模、销售渠道上一般弱于传统公募,完全靠业绩“说话”。不过,相较传统公募受机构股东影响,个人系公募在经营方面则更为灵活。进一步来看,申报个人系公募的基金人士通常都是业内资深人士,很大程度上,个人系公募的增加是有利于整个行业良性竞争和发展的。

不过,在部分个人系公募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有部分个人系公募依旧苦苦挣扎。由于新基金进入大型银行销售名单难上加难,很多强势渠道会设置白名单,但基本的门槛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例如产品规模和产品历史业绩表现等等,仅此两项就把新基金堵在门口。因而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个人系”基金公司,逐步陷入了恶性循环。

由此不难发现,随着个人系公募的进一步扩容,个人系公募间差距业已日渐拉开。在此背景下,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选择的同时,客观上同样提高了新进个人系公募的门槛。

在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看来,资管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机构集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募、私募、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和信托公司进入资管行业,加上监管审批提速导致基金产品供给大幅增加,行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每天都有几百只基金在同时发行,投资者和销售渠道争抢头部资管机构,市场份额加速集中。资管机构只有专注于核心投研能力,做好客户体验,逐渐树立良好的公司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