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882

周四上市恰逢网络小贷监管升级 马云的蚂蚁接受考验

新浪财经综合2020-11-04 11:43:090

周四上市,恰逢网络小贷监管升级!马云的蚂蚁接受考验

来源:金融投资报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随后蚂蚁集团回应称:“今日,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与相关管理层接受了各主要监管部门的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image=1}

同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防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保障小额贷款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1

“花呗”“借呗”还能跨省吗?

毫无疑问,国内的网络小贷行业,未来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

{image=2}

新规指出,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网络小额贷款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以蚂蚁的“花呗”“借呗”为例,由于两家相关的小贷公司注册于重庆,因此将只能在重庆当地展开业务,其他的网络小贷公司更是如此。

不过,新规也指出,对极个别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审查批准、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

相关许可证3年一发,就像汽车需要年检,此后经营这种小贷业务,也需要定期接受监管审核,重新申请牌照。

而不在“极个别”例子中的小贷公司,想在全国各地多开几家公司也不现实,因为新规中还有一条“网络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不低于50亿”。

企查查数据显示,蚂蚁集团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之中,提供“花呗”服务的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而提供“借呗”服务的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则只有40亿元,距离“跨省经营”的标准还差10亿。

本金有限制,加杠杆的幅度也有限制。

新规指出,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同时,网络小额贷款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此外,新规也对网络小额贷款借款人的授信额度提出了要求。

其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根据借款人收入水平、总体负债、资产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使借款人每期还款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小贷公司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方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2

金融科技公司被指“普而不惠”

经过数次监管加强之后,国内的网络小贷行业也不再像数年前那样“疯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网络小额贷款相关企业共551家,近三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新增企业204家,2019年降至80家,2020年1-10月则仅有8家。从地域分布来看,陕西(179家)、重庆(107家)、江西(59家)是网络小额贷款相关企业分布最多的省份。

但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监管可以松懈。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11月2日发文指出,在收费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统一标准,一般高于持牌金融机构。比如“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举例来说,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有2.15万亿元。其中,蚂蚁的两家小贷公司只占了约2%,98%的资金来自合作的金融机构(含网商银行)和ABS(资产证券化)。

{image=3}

ABS,即资产证券化,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帆曾指出,蚂蚁旗下的小贷公司通过ABS等融资工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循环抵押借贷获得资金,于2017年一度达到了“百倍杠杆”。

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的网络小贷公司,在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联合贷款中,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

这意味着,此前不少网络小贷公司借贷给客户的钱,实际更像是依靠互联网导客引流优势盈利的“二道贩子”。更别提部分公司还存在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信息管理不当的风险。

3

蚂蚁周四上市影响如何?

11月1日下午,蚂蚁集团公布科创板网上投资者打新的中签情况和网下初步配售结果。根据公告,网上申购中签号码共有701696个,每个中签号码对应认购500股蚂蚁集团股票。在此之前,蚂蚁集团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约516万户,创下科创板新高,而最终的中签率为0.12670497%,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同样极高。

11月5日,蚂蚁集团将于A+H股同步上市,其中,A股代码688688,港股代码06688。

然而“顺顺发发”的寓意虽好,眼下的蚂蚁集团,却在上市敲钟之前,先听到一声监管“警钟”。

虽然这声警钟并不单纯针对蚂蚁集团,但仍有不少投资者担忧,公司接下来的上市行动会否受到影响。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营收占比63.39%,其中,又以“微贷科技平台”的比例最高,占蚂蚁集团总营收39.41%。

{image=4}

分析人士指出,网贷业务新规实施后,蚂蚁集团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其信贷业务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本报特约专栏作者贺宛男认为,在监管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数字货币多领域多场景渐行渐近等背景下,蚂蚁要在支付与商家服务和微贷平台业务之外,开拓更多元的创新业务,以平衡优化其收入结构。但这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

此前网上有论者称,“目前已上市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算术平均涨幅为161%、中位数涨幅123%,以此对应,蚂蚁集团中一签500股、发行价68.80元估算,首日大概赚4.23万元至5.54万元”云云。但如果蚂蚁首日上市真的涨123%,则它或许免不了走中芯国际的老路。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