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847

毛振华:长远来看,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新浪财经综合2020-11-04 16:26:090

“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6期):内循环视角下的节约型社会建设”于今日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毛振华出席并发布报告。

毛振华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节流”和“开源”就成为了我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下的情况下,确保国内循环畅通的重要手段。

在其看来,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模式也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毛振华表示,应倡导“节约”的社会风尚,践行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要把体制优势发挥出来,让优秀分子带头,党员带头,并同时要以法规的形式对过度消费问题进行制裁,这样有利于推动合理的消费,也是节约资源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以下为演讲实录:

毛振华:谢谢杨老师,谢谢各位线上的朋友来听我发布这个报告。今天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一、内循环视角下的底线思维;二、长远来看,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三、节约型经济发展:“节流”和“开源”并重。

一、内循环视角下的底线思维

我们提出这个题目,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把一个老问题变成了特殊的新问题,我从几个方面来看。

1.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以“内循环”为主的重要应对思想。

中国得益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重要成员,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这是过去我们很需要的。2018年以后,我们提出不要依赖于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市场出现了问题,我们要搞“内循环”。现在我们讲一下“内循环”特定的、突出的含义,这是一个底线思维。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冲击,全世界很多国家或地区遇到问题、危机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些收敛政策,每个国家和地区就像一个城堡,外面有护城河,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护城河的桥放下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当遇到事以后,吊桥就收起来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成为了孤岛。疫情之后,现在国家间的交流减少了,这是我们看到的情况。

二是,其中更迫切的问题是中国和美国的大国博弈。美国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把中国当成了前苏联+日本。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采取了一个基本上一致的行动,要发动一场“去中国化”的行动。所谓逆全球化实际上是“去中国化”的全球化。

2018年,我从美国参加交流团回来之后,就提出了关于中美三部曲走势,第一步是贸易摩擦,二是孤立和隔离,三是全面冷战。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盟国思维,拉着它的盟国一起选边站,它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拉上了盟国,主要在北约、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这样一些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美国希望他们和美国一起与中国脱钩。当然美国也知道,他自己脱钩,这些国家会和它是竞争对手,所以必须要他们一起脱钩才能实现真正的隔离政策。所谓的冷战就是指要拉上盟国一起,如果拉不上盟国它就失败了。

2.美国频频制造极端事件寻求与中国脱钩,我国外部风险加大。

2018年我也讲到了,美国要不断制造极端事件来逼迫它的盟国选边站,他们不断的制造一些事件,他们盟国里有些国家积极参与了进去,看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对我国有密切相关的,比如矿石,我们依赖澳大利亚和巴西,现在主要是澳大利亚。假定我们把问题看得更严重一些,假定所谓的脱钩,盟国和它选边站的速度能够如美国所愿实施,我们将有更加底线的思维,我们和美国的斗争就是要在破解盟国选边站上成功,如果盟国选边站成功了对我们压力很大,但假定成功了,盟国脱钩的一致性增强了,我们也不能不做准备。所以,本轮讨论就是在这次基础上,是更加现在思维的讨论,我们不希望这个局面到来,但也要准备应对这个困难局面。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美国达成了它的所谓的盟国一致选边站,参与它的“大合唱”背景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在过去改革开放三四十年的环境下没有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主要的问题是原油、钢铁等重要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如果出现极端情况,就很难获得这些资源,这是很大的问题。

原油进口量占到消费量的70%,铁矿石是八成,中国是有替代的,但价格和品位比他们要差,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粮食,官方也一再说了,非常真实可信的数据我们是有安全性的,没有问题,但我们还有大量的粮食进口,特别是从品种看主要是大豆,大豆是用来做饲料和肉类的,我们肉类的转化81%也都是靠进口的,如果大豆出现供应紧张,对我们来说肉类供给就会减少,反过来对口粮的压力就会加大,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情况。

这些物资不光是粮食、原油、矿石在国际上都属于过剩的,并不短缺。我们讲的情况,在正常国际贸易情况下不用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好考虑这种突发或特别的困难局面,中国的这些东西,即使那些国家是多余的,他们也不卖给中国,在这种封锁隔离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另外这些都是国际大宗商品,都是要靠海运,南海是我国的生命线,从这个意义上南海冲突也是压力很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这些数据,物流的绩效指数在相对靠后,虽然我们规模很大,但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体系和质量、安全性全球只排第27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3.节约是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下,补供应链短板,确保国内循环畅通的重要性。

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外部交易获取物资和技术面临的难度和成本都有可能上扬。有些领域还是在技术和军工这些领域,有些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内部实现挖掘潜力,我们要立军令状解决一些技术攻关问题,有些可以解决,我们讨论的这些是最底线的问题,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解决起来更困难的,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改变的,所以这时候提出节约很重要,我们看看这个领域里有些什么可以做。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把节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拿出来说,这是一个新问题、大问题、急问题,需要我们用更高的战略性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

二、长远来看,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谈到节约问题,我们要回顾一下过去在这方面的认识。过去,我们要把国家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过很多的研究,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问题重新拿出来做一个回顾。

政府对节约问题,从建国初期起一直注重节约,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年大家都知道,要改变餐饮浪费的局面,总书记有批示,也形成了很大的热潮,这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背景。这些年在改革开放以来,在供求关系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政府在节约方面一直有一些,不管是国家的基础建设还是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做好国家战略的考量来看,都是把勤俭节约作为重要的指导对象。

2.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一个勤俭勤奋的民族,这是我们的文化,以浪费和奢侈为耻。在经济学上看,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禀赋不均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资源稀缺性就决定了经济学家解决的问题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经济外部性的研究做过一些讨论,我们在讨论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的时候,对这些问题有比较逻辑的推理。

我们知道资源的配置其实是一种资源交易,这种交易需要成本的,所以,在特殊的企业性质中,对交易成本的研究是到了一个非常深入的程度,因为我的博士论文也正好是写这方面的,当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现在回忆起来,拿出来考量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把交易成本的分析放到一个框架里看,即使我们有能力获得这些资源,通过很多渠道和方法,但交易成本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讨论,在全世界近些年来有一些新兴学派都对我们的讨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我说这些是说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但不是小问题。在物质相对充沛的环境下,有些人觉得陌生,其实理论上它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它有很好的、很重要的理论基础。

3.我国的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这是因为我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现有经济模式还是导致了一些浪费。我国人均自然资源严重不足,需要节约型发展,耕地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均比较少,资源是短缺的。

我们是农业国转换过来的,现在看积累还不到位,比如人均钢铁的蓄积量。发达国家钢铁厂的数量会下来,是因为他们有很大的人均钢铁的蓄积量,废旧钢铁循环利用,有些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配套,它的需求量是下降的。中国还在工业化的时期,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中国的客观情况就必须要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在高资源消耗、特别是在依赖进口资源消耗上下工夫,现在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三、节约型经济发展:“节流”和“开源”并重

为什么要首先解决节流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如果短期没有解决节流的问题,短期会很难弥补。首先要指导这种风尚,实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我们要把体制发挥出来,让优秀分子带头,党员带头,并同时要以法规的形式对过度消费问题进行一个制裁,这样有利于推动合理的消费,也是节约资源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一是要强化节约和节约的利用土地,现在土地的浪费、撂荒、烂尾楼、农村的广泛的空置的房子和住宅,这都是很大的浪费,这与我国现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这里还是有很多文章可做。

能源水资源方面节约的习惯过去就有,现在年轻一代和老一代都不一样。一些重要的基建项目的讨论,特别是消耗了大量中国短缺资源和国家短缺资源的项目应该有所控制,这和背后资本有很大的关系。

二是除了节约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考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在我们特别短缺的领域里还要讲到开源,这也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所以我们讲节约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讲某些节约是一种行为,是一个文化风尚,我们还是要看到它在特定的领域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特定产业领域里还要有产业政策。所以,要把开源和节流结合在一起,要把培育新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结合在一起。

比如原油紧张,原油有可能出现困难局面,对于能源要发展资源替代型的新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新能源的发展成本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的成本差不多,因为传统的那部分由于环保的原因它的成本是上升的,这块成本由于技术进步成本是下降的,所以达到了竞争格局。

问题是现在新能源政策有鼓励,但现在又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新能源发电的电得不到收购,得不到电网采购。

另外要注意用科技进步降低资源消耗,比如煤制气、煤制油转化为新能源,但这里核心的东西是科技进步,要把成本降下来。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补短板是很有帮助的。

在新能源方面有一个讨论,新能源领域里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现在的情况是有了很好的基础,怎样让新能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很重要的问题还是政策。因为电力中间端有一个电网系统,这是由国家管控的,另外像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些领域重点还是涉及到汽车厂的政策,在这个领域里有些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要打造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在特定的短缺领域,比如钢铁,我们尽管说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单个需求量是有差距的,但和历史相比,也是有很大的量,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总量也不小,所以加快这块的回收产业链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有段时间我们不太重视这个东西,甚至觉得要拉动需求浪费就浪费一点,但现在在新的形势下思维要有很大的改变,这种看起来现在很不合时宜,要扭转这种思维。

在科技进步方面,除了人之外,整个社会通过科技进步来降低资源消耗,这是一个大节约。所以在能源、农业这些重要领域里都有了很好的基础,有可能通过努力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科技进步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能源供给结构和格局。多年来美国对原油依赖程度非常高,美国当时高度关注中东地区,也发生了石油危机。但美国有大量的页岩气没法利用,这是经济学的问题。

我们要考虑建立一个适应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长效机制,要把当前短的特定环境下的底线思维和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善能够结合在一起,能够处理好促消费与构建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不要讲到扩大内需促消费就可以浪费,还是要做节约型经济发展的模式。

建立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完善资源节约的标准。这些方面过去有些工作,现在看起来要加快进程。

加快对相关产业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对节能型的要进行重要的支持,并且政府要带头使用节能建筑、节能电器,要达到一个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要把政府的减税政策、产业政策还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舆论能够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且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推动,这样就能够把当前特殊情况下的底线思维所要进行的节约的这一项工作和长远发展能够结合在一起。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后,中国“两型”社会会大大迈更进一步,会更有竞争力。

还有一条必须要提出来,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还是要推动市场化的运行,让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型的长期理念结合在一起,当前是要把重要的供给链上的短板能够关注起来,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能够把当前的困难和长远的需要有机结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再来看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新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是个急问题。

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