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664

重磅深度:这类基金正站上风口 明年或有望爆发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08 20:41:520

重磅深度!这类基金正站上风口,明年或有望爆发

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创 基金君

前三季“固收+”基金规模大增4000亿

实现翻倍增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股市震荡,“固收+”基金规模大增,前三季度增长逾4000亿元,比去年涨了一倍。

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固收+”基金受到投资者青睐,有基础市场走势的影响,也有资管新规净值化转型、基础利率下行等背景因素的刺激。未来,注重资产配置,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满足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需求,仍然是基金公司努力的方向。

第三季度规模激增1800亿

震荡市催生“固收+”基金需求

7月份股市冲高回落,在3200点~3400点反复震荡。股市震荡期间,偏股基金赚钱效应弱化,债券型基金收益震荡回升,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固收+”品种获得市场青睐:三季度规模增长1820亿元,两类产品总规模达到7872.12亿元。其中,二级债基规模增长近550亿元,偏债混合基金规模增长1272.14亿元。

从今年整体数据看,前三季度“固收+”产品规模增长超过4000亿元,规模实现了翻倍。其中,新发基金成为“固收+”基金规模大扩容的主力,新发规模2910.75亿元,在4000亿元新增规模中占了七成以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固收+”产品的规模增长与基础市场行情走势密切关联,产品在震荡市呈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固收+”基金每季新增规模为1591.03亿元、635.16亿元和1820.45亿元———,可以看出,二季度股市涨势较猛,固收+策略产品规模增量偏少。

“从投资体验的角度来看,投资者更愿意在震荡市投资‘固收+’产品”,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谭昌杰表示,从今年的情况看,在股票上涨较快的时段,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会弱一些,这可能跟投资者喜欢追求短期收益相关;震荡或者调整市中,投资者很难获得即时的盈利体验,便把资金投资到“固收+”产品中。

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也认为,在股市大幅上涨阶段,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更青睐进取型基金;当股市处于熊市或者震荡市时,风险偏好下降,更倾向于稳健型基金。“固收+”产品既可以控制资产波动,又提供更多收益可能,受到投资者青睐,最终收获规模的大幅增长。

除了股市波动的影响,债券市场的波动也会对“固收+”产品规模产生影响。

光大保德信基金固收多策略组主要负责人黄波认为,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一般要滞后于市场表现。今年五六月间,债市回调显著,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固收+”的需求,6月和7月的大幅上涨又提升了“固收+”产品业绩。过往两年股票市场表现不错,“固收+”的盈利模式得到认可,产品规模大爆发。

受益于净值化转型、基础利率下行

“固收+”基金市场需求广阔

除了基础市场走势的影响因素外,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固收+”基金规模的大扩容,离不开资管新规净值化转型、基础利率下行、股债市场走势预期的大背景,未来“固收+”基金仍有广阔的需求空间。

银华远景基金经理贾鹏分析,今年“固收+”产品规模激增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债券收益率水平总体处于历史低位,单纯依靠配置债券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目标;二是“固收+”产品兼顾权益和债券投资,既能分享债券资产的稳健收益,又兼具进攻性;三是与“固收+”产品风险收益目标匹配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今年以来保险、养老金、年金等长线机构投资者是“固收+”产品的投资主力军,而在净值化转型要求下的银行理财资金对于“固收+”产品的配置需求也在加大。

易方达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张雅君表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需求是最大的推动力,大量的理财资金寻找可替代产品,在当前市场的产品序列中“固收+”是比较接近的一种。此外,基础利率处于相对低位,债券资产提供的收益有限,通过权益和其它方式进行收益增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力。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今年以来“固收+”基金规模激增,主要是低利率环境和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影响下,客户投资理财需求的溢出效应明显,凸显了“固收+”产品的理财替代作用,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

从市场走势预期看,未来股票、债券市场均有机遇,而“固收+”的核心能力是资产配置,把握各类资产投资机会和规避风险,使得产品能创造稳定的收益,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投资体验。

“‘固收+’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资产配置,较为准确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决定了产品运作的成败。”黄波说。

博时基金绝对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卓若伟表示,站在目前时点看,股票、债券、可转债市场均有机遇,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单一领域投资难以满足收益预期。“固收+”可充分利用资产配置优势,把握股债投资机会,兼顾收益及控制波动的要求。

宋扬认为,仅股票投资能力强或债券投资能力强,都不能满足为“固收+”基金持续创造稳健收益,在配置策略上,会平衡股票资产的配置,注重把握风格切换;在债券方面,从之前的防守策略逐渐积极起来,并把握债券市场反弹的时机。“今年‘固收+’基金的主要收益来源是股票,明年将大概率转为债券。”

张雅君、谭昌杰、贾鹏预计,明年宏观是经济弱复苏、政策慢收紧。在宏观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股票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债券市场逐步进入配置区间,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多元的超额收益来源,避免单一来源造成的过大波动。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实现各类资产动态配置与宏观经济变化的再平衡。

“固收+”成中长期战场

各大基金公司秣马厉兵“开干”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固收+”产品成为近期市场的“流量担当”,不仅涌现出不少百亿级爆款产品,机构定制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将“固收+”作为业务布局的重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需求巨大,是行业中长期拓展的重要战场。

大刀阔斧做大固收+业务线

“固收+”产品爆款频出,激发基金公司布局力度。

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管理总部表示,“固收+”产品能够满足持有人的低风险配置需要,将是2021年产品布局的重心之一。公司会加紧推出新产品,类型上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并重,开放式和持有期都会布局。

博时基金绝对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卓若伟介绍,博时基金将继续加强“固收+”产品布局:二级债基中采用“固收+可转债+股票”策略;偏债混合基金采用“固收+可转债+普通股票+打新+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策略,此外,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部分灵活配置型基金也采用固收+策略。

“我们今年重点布局了‘固收+’产品,未来‘固收+’也是重点布局的类型,以偏债混合型为主,设置一定的锁定持有期。”安信基金表示。

机构化定制成短期爆点

10月份以来,固收+产品频现爆款。11月2日汇添富稳健汇盈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一日售罄”,大卖171亿;10月份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期基金募集规模达到145.6亿,这些产品不少是银行定制产品。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旺盛,类似银行定制模式在基金行业悄然兴起。

“银行定制基金,为客户优先提供优质产品;同时,定制发行也为银行利用稀缺产品招揽新客户提供了渠道。”黄波表示, 银行定制产品条件较高,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稳健回报型的“固收+”产品,回撤严格可控,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令客户损失严重;二是产品管理人长期业绩优异,牛市熊市都有有稳健的回报;第三、产品策略容量大,利于产品规模持续增长。

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表示,银行定制基金,无论什么类型,一般体现了几点考虑,一是银行对该产品有明确的、广泛的客户需求;二是银行对该管理人非常认可;三是银行对首发销售规模有充分的信心;四是为了排他性的只针对本行客户进行销售。今年以来银行大量定制“固收+”产品,归根结底是由于规模庞大的理财产品转型过程中的溢出效应和客户对理财产品替代的强烈需求。

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谭昌杰表示,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和非标为主,权益投资占比较小。银行定制基金,是借助基金公司的投研资源,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有益尝试,“固收+”产品已成为银行进行理财替代的重要补充。今年以来主要大行已经跟广发基金定制了多只固收+产品,部分已经发行完毕并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

“‘固收+’产品今年增长很快,主要是因为理财净值化后需要寻找替代品,很多购买固收+的投资者都是之前购买理财的,银行发行的规模和体量都非常大。银行定制产品可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控产品风险收益定位。”易方达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张雅君说。

机构和个人投资需求旺盛

“固收+”是长期战场

那么,“固收+”的市场需求是长期还是短期?回答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基金公司都选择了长期,认为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都有巨大需求,未来3-5年都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固收+产品可分为对收益目标和相对收益目标,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前者。”谭昌杰表示,如果市场波动不太大,“固收+”产品能维持正回报,这类产品在未来3-5年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张雅君认为,“固收+”产品需求是长期的,其本质是居民的低风险资产配置需求。货币基金收益率在低位,理财净值化以及“房住不炒”下房地产配置价值的降低,这部分资产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固收+”在风险收益谱系中比较接近这一需求的一类产品,未来会持续有资金流入。

博时基金绝对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卓若伟表示,今年“固收+”规模翻番,但对多数投资者对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固收+”策略基金还比较陌生,甚至部分专业的基金销售平台对于“固收+”基金的分类也不清晰,宣传也不足。

“固收+产品的市场需求是长期的,这类产品中以债券资产作为底仓,同时可以投资一定比例的股票,是典型的资产配置型产品。这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都较为一致。我们预计,这类产品在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较高的增长。” 银华远景基金经理贾鹏表示。

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表示,“固收+”产品的火爆兼具短期与长期因素。短期来看是一种避险需求,从长期来看则是居民理财的需求,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是大势所趋。相对来说,“固收+”更能满足稳健风格投资者的需求。“固收+”兼顾股债市场,可以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进可攻退可守,波动和回撤都较小,是银行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偏好的产品类型。

平衡产品收益风险

“固收+”持续考验投资能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公募基金有着多年净值型产品管理经验,可谓“固收+”市场上的主力团队。今年“固收+”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基金公司更是大力布局。

发力布局“固收+”基金

基金公司各展所长

易方达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张雅君介绍,公司的“固收+”产品主要是二级债基及类二级债基操作的偏债混合类产品,超额收益的来源较为多元。“多元超额收益来源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可以更好地控制波动,在某一策略出现失误时,其他策略的超额收益可以弥补;同时,超额收益多元化,也不会对单一资产或者策略过于追逐,避免“赚最后一分钱”的风险。”

经过多年打磨,广发基金旗下以广发聚鑫为代表的“固收+”产品也在市场中赢得了口碑。广发基金表示,公司固收投资团队经验丰富,努力把握底仓资产的基础收益;而且获取股票阿尔法的能力较强,能够做好权益资产的加法。

“固收+”产品的管理要横跨多个不同类别资产,博时基金“固收+”团队由多个部门的优秀基金经理协同作战。博时绝对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卓若伟介绍,公司“固收+”投资团队由固定收益总部、绝对收益投资部、股票投资部、指数及量化投资部等投资团队的优秀基金经理组成,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策略的“固收+”产品安排一位或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追求基金资产长期、可持续增值。

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谈了他对“固收+”产品的理解。“仅仅做好选债、选股、选优秀管理人,无法实现穿越单一资产的周期波动,持续创造绝对收益。‘固收+’产品运作的关键在于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通过宏观研究和前瞻性判断,做好大类资产的择时和配置。鹏扬基金目前重点发展的产品是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

据了解,安信基金近期布局的“固收+”产品为偏债混合型基金,主要投资债券市场,以期获得相对稳定的固定收益,同时通过投资股票二级市场加强组合收益的投资策略,追求基金资产长期稳定增值的投资目标。

银华股债混合团队旗下二级债基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已接近400亿,公司重视从中长期角度分析各类资产的相对性价比,而非短期择时或主观的宏观判断,最终使组合体现出较好的风险收益特征。

如何平衡“固收+”产品收益风险

考验基金公司管理能力

如何保证“固收+”产品在跨越多类资产的同时保持平稳运作,考验着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固收+’产品运作的难处在于做到真正的‘固收+’,即无论是在何种市场氛围中,产品+的部分策略需要持续给组合贡献正回报。2018年以来,股票市场巨幅震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保证策略有效相当艰难,需要投研部门不断努力。”光大保德信固收多策略组主要负责人黄波表示。

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管理总部认为,当前“固收+”的运作难点在于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有纪律地予以匹配。比如理财替代型的需求特别大,但回撤希望控制在2%以内甚至更低,可以说控回撤比获取收益更重要,基金经理要调整好心态和策略,也需要一套有效的体系和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

“‘固收+’产品的难度是在如何平衡收益和风险。”张雅君认为,“如果为了控制波动,我们可以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但是相应的收益率也会下降。而为了收益率,波动可能会加大。如何正确地认识风险,并在合适的时机承担合适的风险,使得产品风险收益比最大化,可能是最困难的地方。”

华创证券表示,考虑到资产投资限制和策略容量,股债配置是当前固收+策略的主流。根据股债资产配置比例确定方式的不同还可以细分出多种策略。此外,也有部分固收+策略会纳入更多的资产类别,以使组合收益更加平稳,例如美股、黄金、商品等资产,通过量化模型确定各资产的权重配比。

在华创证券看来,固定比例股债配置策略长期来看收益上能明显战胜单一债券资产,且具有良好的绝对收益特征,例如回撤小、创新高能力强等。但是,固定比例股债配置策略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较弱,遇到股债双杀或者波动极大的市场时,其表现会受到影响。而在固收+多资产静态配置的基础上结合资产轮动模型的结果对各资产比例做一定程度的调整,组合资产配比更加灵活、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