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907

年内新增私募产品近1.6万只 31家外资私募合计备案94只产品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09 19:55:510

年内新增私募产品近1.6万只,31家外资私募合计备案94只产品

来源:金融1号院

柠檬不酸

今年可谓是私募产品大爆发的一年。“金融1号院”从私募排排网处最新获悉,年内新增私募产品数量已逼近1.6万只,其中百亿级私募发行总量高达2644只,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私募发行数量最多,合计近万只。同时,“金融1号院”发现,随着私募投研能力的提升,部分私募采取了“前段收益零分成”的方式,充分打造特征明显的产品,以此进行差异化竞争。

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告诉“金融1号院”,今年是私募基金“量变”的一年,产品实现大扩容,市场地位也随之提升。“随着私募行业监管框架更系统和成熟,违规、违法行为得到了整顿和规范,机构的合规意识不断提高,这是私募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同时,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而作为资产管理的子行业,私募行业顺势发展水到渠成,这是今年能够实现量的扩张的主因。”

百亿私募年内新增2644只产品

“金融1号院”最新获悉,今年以来,私募新增产品数量已高达1.58万只,打破了自2004年以来最高纪录,同时,也远超过往年度新增的总量。具体来看,2019年全年私募增加产品数量为1.32万只,2018年全年私募增加总量为1.11万只,2017年全年增加1.39万只,2016年全年增加1.47万只,2015年全年增加1.29万只;2015年之前,年度增加私募产品最高不过4000只。对比来看,今年以来,私募新增产品数量打破了新纪录,实现了大爆发。

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向“金融1号院”表示,今年以来,市场资金不断流入,私募新增备案规模也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增备案产品数量占全部数量的八成以上,远超其他类私募产品。私募产品实现量的扩张,具体原因在于私募业监管框架更系统和成熟,部分违规、违法行为得到了整顿和规范,机构的合规意识不断提高,这是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因素;同时,国民财富得到了迅速积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作为资产管理的子行业,私募行业在今年也迎来了大爆发。

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市场环境和投资理念转变,私募在投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后,差异化竞争趋势也较为明显,一些产品逐渐调整阶段性收益分成方式,来获得客户的认可。

“金融1号院”梳理发现,在今年新增的1.6万只产品中,百亿级私募整体新增了2644只产品,而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私募产品数量发行最多,合计高达近万只;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100亿元的私募,年内新增产品数量超过了3000只。

外资私募布局明显

在中国私募加快发展的同时,外资私募也不甘落后,其管理人和产品备案也同步有所提升。数据同时显示,年内已有31家外资私募合计备案94只产品,其中,10月份就新增了3只产品。

今年以来,已登记备案的外资私募有8家,分别是首奕投资、柏基投资、迈德瑞投资、鲍尔赛嘉(上海)投资、威廉欧奈尔投资、弘收投资、罗素投资、韩华投资;截至目前,外资私募总量达到31家,注册在上海的最多,有28家,其余三家则分别在深圳、珠海和天津。而在产品数量方面,外资私募总备案基金有94只,数量最多的是瑞银资管,共计备案16只,其次是惠理投资备案了12只,元胜投资备案了9只,路博迈投资备案了8只;毕盛投资、施罗德投资、安中投资分别备案了7只、6只、5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份新增的外资私募为韩华投资,当月新增备案的外资私募基金有3只,分别是毕盛投资的毕盛狮盈3号、毕盛狮盈2号,以及安中投资的安中馨混合6号。

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向“金融1号院”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为外资私募布局中国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的持续性超预期,资本市场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因此,外资私募看好A股市场更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纷纷进入到中国市场发行产品。

钜阵资本投资副总监钟恒向“金融1号院”表示,今年私募产品实现扩容,以及外资私募布局中国加快,其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丰富对冲工,包括股指期货、国债期货、金融期权、商品期权等,为更多投资者提供更多规避风险工具,由此也衍生出更多可操作的对冲类策略产品。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告诉“金融1号院”,今年私募产品备案大爆发,核心源于居民储蓄搬家以及信贷宽松双重共振,在此背景下,股市估值得到一次大幅抬升,进一步提升权益产品的赚钱效应。“年内私募产品备案提速,核心还是信贷宽松推动内资募资顺畅,从而产品暴增,而外资更多来源于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制度性完善,从而使得外资能更多参与到国内投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