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9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创下多个“之最”?起草组揭秘

澎湃新闻2020-05-22 20:35:110

首设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有何用意?

原标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创下多个“之最”?起草组揭秘了

与历年相比篇幅之短,起草历时时间之久,修改次数之多,报告工作时间跨度之大……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幕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创下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多个“之最”。

除了本身的特殊之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延期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这样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的面世,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李克强总理在作报告时提到,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还提出要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为何报告篇幅近年来最短?

大家都注意到,与以往相比,今年报告的篇幅明显缩短。往年的报告通常都要在1.5万字以上,有时还会接近2万字,但是今年仅为1万字左右。

这也是首次设置抗疫特别国债,更因其1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引起关注。

而且,过去的报告是部署全年工作的,今年实际上是部署今后7个月的工作。而形势又在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报告修改量就大了,所以很多部分是重新起草的。”

“回顾过去工作这部分,比如往年总篇幅1.95万字左右的话,大体上这部分会在4000字左右,今年的则少多了。”黄守宏说,从内容上,过去每一年回顾了当年的成绩之后,报告还会再介绍上一年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但今年的报告中没有了这部分内容,回顾工作这一部分简单扼要,只讲了一些去年的标志性成绩,和今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主要工作。

报告中,近年来一直推进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医保基金监管等工作,今年也因为报告篇幅所限而舍掉,重点将应对新形势的新举措、新办法进行了表述。“没有写到的,同样重要,同样需要持续用力开展,而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写就不做了。”他指出,在今年的形势下,报告必须集中重点、集中焦点,这也是社会各方的期待。

“抗疫特别国债发行了1万亿元,市场上有些预期更高一些。”孙国君认为,就抗疫特别国债来说,这个规模是合适的。

为何未设全年GDP预期目标?

按照惯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提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预期目标。但在今年的报告中,并未对全年GDP作出具体的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作报告时指出,这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他解释,因为是抗疫特别国债,它的重点支出一定是“抗疫”两个字,是针对抗疫来发的特别国债,是一种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这笔钱一部分直接用于地方的抗疫支出包括补短板的建设,另一部分通过中央财政直接转给地方使用。但因为今年同时还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亿元,这些债之间要配合着使用,同时还有预算内投资。

“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说不重视经济增长,不是说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为此,《报告》提到了“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孙国君介绍,从当前来说,有两个方面需要增长来支撑:一是今年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需要经济增长支撑。按照前些年的经验数据,一个点的增长速度对应大概200万新增就业;从脱贫的情况看,全国有近3000万的贫困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解决脱贫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果就业有问题,收入就有问题,并会带来消费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增长至关重要。二是经济下滑的时候,往往会导致一些风险的出现。比如金融和其他一些领域,一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不是风险的风险,可能会因为经济下滑所产生。再比如基层财力问题,没有经济增长,财力也会出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一项来确定财政政策的力度,一定要通盘的看今年《报告》提出的财政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的配合,包括财政政策的执行方式。比如稳就业、保民生的直接责任、直接压力在市县政府,今年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省里不存截留,直达市县基层,这是以前没有的一种机制。”孙国君说。

5月22日中午,报告起草组成员走上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的台前,揭秘了这份报告的出炉过程,同时,对于为何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首次设置抗疫特别国债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还介绍,由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今年报告起草历时时间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春节之前写的那一稿和今天报告这一稿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方面可以说是面目全非。”

“对写报告这类的文章来讲,越短越难写,因为容量有限而方方面面的要求和需要表达的东西又很多。”黄守宏提到,按照程序,报告经过人代会批准之后,会把目标任务进行具体的分解,同时一些没有写上的政策措施也会纳入其中,国务院现在已经在作部署。“报告里面提出的政策是基于对当前的形势,包括对国际疫情走势、国内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判断基础上做出来的。如果说形势一旦发生超出预期的变化,报告里也讲了,对相关的政策将予以完善。”

责任编辑:刘光博

《报告》也提出了今年下一个阶段要实施的一些政策,比如财政政策的重点是把资金用在稳就业和保民生上,金融政策主要是保市场主体,就业和社保政策重点是把民生底线兜住。“我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经济会逐步企稳回升,全年基本盘不会有问题,民生也不会有问题。”孙国君说。

吹风会上,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释,不确定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感染者近500万,每天新增人数仍接近10万的高水平,下一步疫情发展趋势谁都无法预知。二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疫情是当前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最大因素。全球疫情走势无法准确判断,也就相应无法判断各国疫情管控措施会怎么调整。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很多分析都认为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甚至提出衰退的程度可能不亚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各国经济都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