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095

川企天齐锂业超百亿欠债还不了 大企业开始不讲“武德”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1-16 17:27:040

川企天齐锂业超百亿欠债还不了, 大企业开始不讲“武德”

来源:一点成都

文|林中路

2020年,真是有太多的想不到。

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特朗普和拜登的总统大选之争,但其实,现在国内有一个比美国大选更应关注的事,正在发生,而你或许并没有注意!

那就是年底,企业债务的腥风血雨。

继华晨集团、永煤集团债券违约之后,曾经的明星白马股天齐锂业也暴雷了。

不但年轻人不讲“武德”,企业也开始不讲“武德”了。

13日晚间,四川锂资源龙头企业天齐锂业自曝百亿贷款面临违约风险。

根据公告,天齐锂业的18.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4亿元)并购贷款将于2020年11月底到期,存在无法及时、足额偿付导致违约的可能性。

消息一出,近20万名股东欲哭无泪。浓眉大眼的白马股也暴雷?

面对天齐锂业债务违约“黑天鹅”,16日早盘股价开盘跌停,随后打开跌停板。截至收盘,天齐锂业仍跌逾7.6%。

近期,企业信用债违约连续上演。难熬的2020年终于到年底了,而债务“暴雷”风险或才刚刚开始?

{image=1}

天齐锂业是中国锂资源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锂资源开采、销售和锂盐产品生产制造。

公司2010年上市;2012年,发起对澳大利亚企业泰利森的收购。

泰利森是天齐锂业的上游供应商,拥有全球品质最高的锂辉石矿,正是这笔收购,让天齐锂业掌握了锂资源供应的话语权。

虽然这起天价收购让天齐锂业2013年债务总额同比提高了179%。但是,风口之下,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让债务问题得到化解。

2018年5月,天齐锂业以40.66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259亿元)拿下智利锂矿巨头SQM公司23.77%的股权,加上原本持有的2.1%股权,合计持有SQM公司25.86%的股权,成为SQM公司第二大股东。

这也是迄今为止四川民营企业的最大海外并购案,被称为“蛇吞象”式收购。彼时,天齐锂业全年营收只有62.44亿元。

同时,天齐锂业自筹的资金为7.26亿美元,其余资金都是由银行提供的贷款。财务压力可想而知。

并购,有时候并不是上市企业的解药,而是一剂毒药。

是解药还是毒药?关键看“时候”。风口过后,飞上天的猪总要掉下来。

彼时,天齐锂业收购SQM股权可谓“买入即巅峰”。受供求关系影响,暴利时代很快结束,锂业市场下行。

显然,天齐锂业董事长、四川富豪蒋卫平此次并购“不是时候”:在高位接了盘。

面对即将到期的巨额贷款,天齐锂业表示,已向中信银行牵头的并购贷款银团提交了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的申请,目前尚在审批中。

{image=2}

根据公告,天齐锂业于今年6月30日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获得约6亿元贷款。

但公司现金流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暂未出现好转。

随着百亿贷款即将到期,而天齐锂业甚至连利息都偿还无力。目前,天齐锂业已经暂缓支付2020年内到期的部分并购贷款利息。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应付未付银团并购贷款利息金额约4.71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76%。

天齐锂业还表示,如果未来在偿付债务本息方面遭遇困难,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资金状况、财务状况及日常生产经营都存在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此外,天齐锂业还披露了三大风险,包括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及相关履约风险;项目建设或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控股股东持有公司股份质押率过高的风险。

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规划落地,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天齐锂业陷入如此困境令人唏嘘。

然而,蹊跷的还不止公司无法偿还贷款,就在“暴雷”之前,大股东曾频频减持。

根据数据显示,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控股股东已经连续减持。

天齐集团于11月3、4、5、6、9日,累计减持971.6792万股,单月合计套现2.26亿元。下半年以来,天齐集团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3455%,总计套现14.33亿元。

而就在公布无法偿还贷款的同一天,股东李波还减持了9.53万股的公司股份,套现231万元。虽然金额不算高,但这“前脚减持,后脚暴雷”的操作,不禁让人生疑。

{image=3}

天齐锂业的债券违约,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11月10日,河南省国企永煤集团10亿元超短“20永煤SCP003”到期未能兑付,构成实质性违约,市场哗然。

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国企出现实质性违约,大超市场预期,尤其是公司在违约前划出了核心资产,这加深了市场对其“逃废债”的疑虑,可以说直接动摇了信用债券的根基。

据了解,投资者基本在当晚即开始梳理全部地方国有企业发行人,次日开始抛售。

近期这类企业的违约十分集中,包括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

这里需重点提一下华晨集团。多年来,华晨集团背靠合资品牌华晨宝马,维持着正向利润。

不过11月4日,华晨集团突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公告称,公司10亿元到期私募债券,因公司资金紧张,未能按时兑付债券本息。

而10亿债券只是华晨集团债务规模的冰山一角。2020年半年报显示,集团总负债达到1328.44亿元。

更雪上加霜的是,有家银行近期也宣布债务全部减记。

13日,包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于11月13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总计:5.85亿元)不再支付。

与此同时,央行和银保监会也于11日发布文件,称包商银行已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也就是说包商银行事实上已破产!

如果说民营企业债务违约市场见惯不怪,近期国有企业集中违约则引市场担忧。

近日,清华系的清华控股、紫光,天津泰达集团,宁夏远高集团,河北邢台钢铁,辽宁华晨、本钢等发行的债券,均大幅下跌。

信用环境一旦被破坏,要重新建立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前几年民企违约多,所以后来它们的融资环境恶化,一直没有真正的恢复。

现在随着“国企信仰”逐步打破,说明了什么?当然是极度的困难。

实体经济、地方经济的困难,随之而来的企业风险出清,特别是部分国企风险出清或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