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294

王永利:货币实践已偏离初衷 货币超发会愈演愈烈

新浪财经2020-11-18 15:40:400

CMF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8 期)于2020 年11月18日在线直播。主题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核心逻辑:货币政策的重新寻锚。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出席并演讲。

王永利表示,当下的货币理论、货币实践已经偏离初衷,货币本身应该作为一个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其根本性要求是保持币值稳定。“但今天它已经偏离了这个初衷,更多的用于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用于刺激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等”。

王永利强调,其结果就是货币超发成为全世界的必然结果,而且会愈演愈烈。“整个货币体系面临着一个空前巨大的危机”。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永利:长久以来,或者说在货币政策上,人们都是讲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追求货币币值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包括刚刚颁布的(修改意见稿)里也强调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货币币值稳定是理论上认为的锚,是一个目标,也是货币政策的初衷和根本追求。

但是在实践中,今天我们要追求货币币值的稳定带来很大的挑战,首先是货币币值怎么衡量?理论上来讲,一国的货币总量要和这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可交易的财富价值规模对应起来。简单讲就是货币总量和财富价值规模对应,从而使货币总量能够随着社会财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灵活可调整的属性。

按照这个要求,我们传统的实物货币,包括黄金等等实物货币,因为它的供应高度受制于金属材质本身的供应,很难跟社会财富的增减变化灵活对应,经常发生很大的偏差,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以,这种曾经充当货币实物的这一类东西,必须要退出货币的舞台,回归其作为社会财富的本源。

相应的,货币必须从货币财富中退出来,作为价值计量单位和价值符号,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的使用价值或真正的物理价值,而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但它是建立在整个国家可交易的财富价值基础上的,是一种信用的东西,所以,要受到国家主权和法律的保护,这种货币叫做信用货币也叫做主权货币或者是法定货币。

转到这一步,一个最大的进步是使货币投放、货币总量具有灵活性,避免了高度受制于某一类东西,比如说黄金供应量严格的限制。所以,在货币体系上,这是有很大进步的,货币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推动了整个货币体系大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但是,在进入信用货币体系下,其实也面临一个新的挑战,缺乏了实物的严格约束之后,理论上可以根据社会财富的规模来灵活调节,但是问题是社会财富的种类繁多、分布极广,而且又经常处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形态和所有者也在经常变化,怎样准确的把握整个社会财富的价值规模以及它的变化情况,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所以,现实社会只能找一些和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物品作为样品,根据这些样品对人们生活生存重要性的程度不同,赋予它不同的系数,由此形成一个CPI或者PPI这样的东西,当然现在更多用的是CPI。

现在大家认为这不大够,可能要再往上,因为,货币总量调控传达到最终消费品还有时间差,中间还有总量判断机制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可能还要不断的丰富货币目标和中介目标的体系。

即使有了这样一些中介目标还存在问题,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社会财富都纳入进去了,那就有一个选择CPI指标本身的代表性到底够不够的问题,它的数据采集是不是及时,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完整。所以,在信用货币体系下,第一个问题是人们不可能准确完整掌握所有财富价值规模,而只能选一些样本做一个代表,这存在着样本准确性和代表性,能不能到位。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选择了其中一部分,所以不管是CPI还是PPI等指标,不仅会受到货币供应量、社会财富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使它们完全对应了,但单看CPI组成部分还受到它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在那边完全对应的情况下,如果有大量的资金追求本身的这种CPI样品的东西,CPI还会大幅上涨,或者大家不看好它转向追求其他的东西,CPI的变化就会下降。所以,它不仅仅受制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更重要就是金融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或者命脉,金融的发展包括国际金融的发展就是货币里边越来越多的货币流到了金融市场上,沉淀在金融领域里面去了,而没有真正流到实体经济,流到CPI这些指标上去。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发展分流了货币,我们简单看CPI和PPI发展并不准确,这是多年来大家也在争论,要不要把政策中间目标加进去一部分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问题,这个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货币大量涌到金融领域或者是大量撤回再涌到实体经济,这一定会对CPI产生很大的影响。

考虑到上面这些因素,各个国家都没有追求通货膨胀率或CPI变化率是0,今天所有的国家都在追求所谓的温和通胀率,发达国家一般把通胀率定在2%,一般的国家是3-5%,一些特殊国家可能会非常高。这种情况下长此以往,大家会发现货币供应量可能就会超过真正的社会财富的规模,而且偏离将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带来所谓严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甚至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所有的国家为了维持金融体系和经济社会的稳定,不得不进行所谓的逆周期操作去救市,这样大量的就要投放货币。

理论上讲,在遇到危机时多投放一下先渡过危机,在危机过去之后要把多投的先收回来,这是理论上应该做的事情,但在现实中这很难做到。一旦危机过了很少有国家能够在之后经济增长过程中再控制它增长,把原来多投的压回来,实际上为了赢得民生,为了促进就业,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执政地位,各个国家政府自然的选择一定是在已经抬高的台阶上不断的再抬高,所以,货币总量就会不断的扩张。

再进一步,会看到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汇率问题。今天基本上大家都不愿意保持一个汇率坚挺的货币,都是希望它能够稍微弱一点,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就有一个问题,推动世界各国竞相扩大货币投放,压低货币币值和压低货币汇率。由于这种种原因,最后结果使得货币实践越来越偏离货币理论,所谓的货币中性也好,货币币值稳定的目标也好,很难维护,根本难以维护。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零利率、负利率或者无限量化宽松的道路。在经济下行的状况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不愿意去扩大负债,扩大投资、扩大消费的情况下,经济更快的下行的情况下,最后只能逼着政府出面,政府来扩大负债,扩大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就业和社会的稳定。

政府要扩大负债,可能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包括金融部门依然不愿意去买,谁来买呢?最后无奈的选择也就只能由央行出来买,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看到,今天所出现的这种结果和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那些金融特别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的货币更多的用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这些国家,它就会率先进入零利率、负利率或者是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我们争论来争论去,其实整个货币体系不变的话,相信到最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会走上这样一条路,不是你追不追求的问题,是你无意识之间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在中国争论更多更突出的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问题,要不要赤字货币化,其实我认为在货币理论上更需要关注的是货币政策的财政化问题,今天的货币政策已经大大偏离了它的初衷,已经不可能维持货币中性,最后的结果更多的参与到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通过利率调整和货币总量变化,通过货币币值的压低等等,实际上是把社会财富从货币性资产拥有者,但是又不愿意扩大投资消费的这部分人群中更多的转向敢于扩大负债、扩大投资和消费的人群。

实际上,货币政策最后就会变成一个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工具,而且货币政策对财富的重新分配原本在财政上用税费征收的方式再进行分配更广泛、更深刻,一般人还不知道,阻力非常小。所以,各个国家很容易都走上这个阶段,到最后大家会看到在推动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方向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很大的共性,二者很难分开,而最后只能互相配合。

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自己认为所谓的现在货币理论MMT是根据实践发展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来的,从它指导实践来讲,如果货币理论和货币体系不做一个根本性的变革,MMT不是坏事,它很有现实意义,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个问题,这是我一直在反思的。

今天的货币理论货币实践已经偏离初衷,货币本身应该作为一个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它的根本性的要求就是要保持币值稳定,但今天它已经偏离了这个初衷,更多的用于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用于刺激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等,其结果就是货币超发成为全世界的必然结果,而且会愈演愈烈。整个货币体系面临着一个空前巨大的危机,所以我认为现在是要好好反思的,真正的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货币之锚到底是什么?我先讲到这里,后面大家可能还有讨论,需要的时候我再发表意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