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992

白重恩:未来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国内消费

新浪财经2020-11-25 15:43:340

11月25日-27日,“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出席并就“十四五”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主题发表演讲。

{image=1}

白重恩表示,中国的消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基本上都在60%左右。国内的投资贡献大概是40%左右。外贸的顺差有一段时间对中国的增长贡献很大,但是最近这些年基本上就在0%上下徘徊。这告诉我们未来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增长的重要动力是来自于国内的消费,其中特别是居民的消费。

白重恩指出,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其它G20国家相比,除了沙特阿拉伯之外,其它国家的缴费消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是50%左右,但是中国还是在40%以下,简单地做跨国的比较,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是适中的,其它国家是太高了。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比重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劳动者报酬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最主要的来源,我们每个人想想家里面的收入,工资是我们最重要的收入,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这是最主要收入的来源。我们还做一些投资,如果家里有老人,还有社保的收入。支出方面,我们要纳税,我们要社保缴费。有的加,有的减,我们就得到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最主要的一部分。”白重恩说。

白重恩表示,2009—2016年之间,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在经济中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一段时间基础设施投资快速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比如建筑业的就业,2007年大概是3500万,2009年增加到5000万,短短的几年大幅增加。当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这么多的对低技能或者是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劳动者的就业的需求的时候,就必然会带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比较快,住户调查的数据,看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的收入的增长的速度,发现在2009年之前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劳动者,他的工资增长的速度越慢。在那一段时间,中国的收入分配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因为越高收入的人收入增长越快,越低收入的人收入增长越慢。但是中国2009—2016年之间很奇迹地发生了收入低的劳动者工资增长得比较快。什么原因呢?就是大量投资是为这些劳动者增加了就业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收入就增长了。这是中国那一段时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增加,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基尼系数下降,这四个事情同时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不继续做呢?如果这个对收入分配有好处,对居民消费有好处,为什么我们不继续做呢?就是因为难以维系了。”白重恩说道。

因为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把该投的很多都投了,但还有一些该投的,但是再找到社会效益比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变得越来越难了,而且这些投资是用什么样的资金去支撑的呢?大部分是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的债来支撑的。这一段时间尽管有这么多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同时也有问题发生,就是投资的效率、投资的回报率在不断地下降,债务的积累在不断上升。所以那条路不能一直走下去,要想新的路,怎么样再找到新的对低教育者的就业的需求。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邓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