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28

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张伯礼: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澎湃新闻2020-06-07 23:42:041

来源:陈曦/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要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随着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体系;完善中西医领导和协作的机制,我国人民健康将达到更高的水平。根据中医理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image=1}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和防治能力建设,通过核心病机分析确定治疗原则,迅速制定实施有效方案。

作为出席这次座谈会的专家学者,整建制承包定点医院,中医药发展应当按照总书记指示,针对行业短板,要建立中医药参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完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体制机制;加强疫病学科队伍和防治能力建设,按照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助推中医药创新发展。

疫情防控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几千年里有几百次应对疫病的成功经验,以及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利于快速总结出中医药诊治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张伯礼表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危方面,建立起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培养更多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的人才,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组织架构,边临床边研究。

打造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随着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公共卫生应急问题成为焦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期,促进多学科融合,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还不畅通,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中医药疫病理论研究和科研基础薄弱,助推中医药创新发展。特别是尽快启动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研究,在阻断病情发展、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手段落后等。

其次,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首先,主要为该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必要时能协调各级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修改传染病直报机制,情况紧急时各级政府及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疗人员均可直报中央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重大传染病急需物资储备调配制度,充实和完善各省级医院应对传染病的专科病房、器械设备和队伍建设。

必须重心下移,相信在中医药深度参与的公共卫生体系防护下,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张伯礼表示,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能够根据不明原因疫病临床特点,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完全相同案例可循。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原标题:张伯礼: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四是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张伯礼建议,中医药发展应当针对行业短板开展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方能显身手。”张伯礼认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在高等院校教育中,我们及时总结和优化临床经验,形成覆盖全过程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加强中医疫病学、传染病学及公共卫生管理课程的教学,湖北中医药使用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了90%。这次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完善标准化的基层医疗机构,也显示出我国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方面仍存在不足和短板:比如中医药在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全行业没有P3实验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培养,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中医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564例患者,无1例转为重症;二是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的阵地,平时临床治疗,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战时进入红区;建设一批中医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包括P3实验室在内的重点实验室,发挥了中医药和西医药优势叠加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四是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坚持以疗效为导向,尽快启动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研究,快速筛选出了临床疗效显著的“三药三方”。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