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647

内蒙古:多举措发展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 预计2-3年可促1万多人就业

新浪财经综合2020-12-03 11:25:091

原标题:我区多措并举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

来源:内蒙古日报

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是奶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下决心把奶业做强做优的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扶持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业力度,推动内蒙古民族传统奶制品品牌建设,助力奶业振兴,帮助牧民增收。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抢抓机遇,趁势而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此项工作,现已初见成效。

一、把脉问诊,明确方向

(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全区有19家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手工坊1012户。日加工鲜奶能力9560.73吨,日均实际加工鲜奶量393.3吨,年产值6.07亿元,就业人数在2000人左右。民族传统制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助力牧区稳定脱贫、牧民增收致富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形成奶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内蒙古自治区奶业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

(二)问计于民群策群力。今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把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作为全系统的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经过对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手工坊多次调研、邀请专家“把脉问诊”,探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良策,研究确定了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即把民族传统奶制品家庭手工坊的提档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试点示范为切入口,坚持“传统原料、传统工艺、传统生产加工方式”,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改善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规范生产流程、加强检验检测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标准化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坊,引导具备条件的加工坊升级注册为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医用价值、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品牌,助力牧民增收,实现奶业振兴。

(三)小步快走稳扎稳打。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分三步走,即2020年为试点推动阶段,以开展试点示范为抓手,统一设计包装标识,实现商超、网店销售,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完成专项行动方案设计、任务部署、责任落实、试点启动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全面铺开; 2021年为深入实施阶段,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举措,总结推广试点示范经验,更加突出品质提升,有效扩大产业总体规模,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2022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创树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传统奶制品公用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对此前采取的措施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提高,实现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面发力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作为牵头部门,一方面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把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作为全系统的重点工作,通过规范登记许可服务、严格执行地方标准、规范生产加工过程、加强产品检验检测、有效延长保质期限、创新产品包装设计、强化品牌培育力度、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积极助推产品销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十条措施,着力做好本系统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联合自治区发改委等10部门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总体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九大具体工作举措,明确各盟市政府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促进民族传统奶制品提档升级、产业健康发展。

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传统奶制品手工坊登记办法》,修订《生乳制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8版),帮助家庭式手工坊提升生产加工条件,在保证食品安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具备条件的准予登记,对不具备条件、经整改后能够达到要求的准予登记,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取缔。

以技术支撑和智慧支持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与区内高等院校、企业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传统奶制品培训研发基地”设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师资、科技人才、蒙汉双语教学等方面优势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创新技术、提升价值“赋能”。

按照“试点示范先行,逐步总结推广”的工作思路,立足于现有基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条件,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首批遴选了160家民族传统奶制品试点示范建设单位,其中旗县级实验室5个、示范园区、大型牧户(合作社)、手工坊等100个、主产区旗县商场超市35个、旅游景区演示体验场所20个;明确了试点示范建设五项标准,即产品包装升级、进入商超销售、实现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生产过程符合现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要求、监督抽检实现试点全覆盖等;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验收通过后,“以奖代补”,支持手工坊发展。

向社会公开征集民族传统奶制品包装设计,帮助指导商标注册打造区域品牌形象。从全国各地公开征集476件产品包装设计中遴选出70件,免费提供给手工坊选用,改变过去无包装或简易包装的状况。目前已开发制作外包装19款150种规格,其中用于固态奶食11款99种规格、液态(含奶油类半固态)奶食8款51种规格,开发制作内包装2个系列9种款式、模具16个系列98种款式。

截至目前,186家国内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报道(转载)了我区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867条,转载463次,浏览量35894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营造了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已成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热点。

三、成效初显,战果可期

目前,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特别是主产区旗县主动出击、先行先试,广大生产经营者参与热情高,对提升产品品质、增强竞争力充满期待。一些家庭式手工坊还有扩大生产规模的强烈意愿。有的民族传统奶制品已进驻商超销售,有的产品规格多样,包装精美,售价比以前高出数倍,且供不应求。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1家企业、111家手工坊进入商超101个专区专柜销售。首批72家手工坊开通了“美团点评”线上销售渠道,194家上线各类电商平台。旗县级食品检验室已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利用移动检测车为手工坊免费巡回检测,并开展广泛宣传引导,努力打造为我区食品检验战线的“乌兰牧骑”。

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工程,深受牧区群众欢迎。下一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全力推进试点示范创建,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大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营销推广。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合作,在产业政策、先进典型和创业事例、品牌建设、监管服务等方面深化宣传报道;引进第三方营销策划专业团队,开展包括诸如网红直播带货等多种营销手段,扩大影响力和销售面;引导旅游景区(点)自建或引进蒙古族传统奶制品生产展示、演示区域,让游客体验蒙古族饮食文化;开展民族传统奶食品工艺大赛,挖掘推出一批传承人,提升民族传统奶制品文化品味,打造“民族传统奶制品”公用品牌。据初步测算,通过2—3年的努力,预计可增加1万多人的就业机会,年处理鲜奶能力和产品销量可增加1倍以上,达到20万吨,产值实现翻番,达到30亿元,将对牧区稳定脱贫、牧民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苑秀玲)

责任编辑:刘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