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85

现代货币理论更多是关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夏春

新浪财经2020-06-08 15:49:490

总体上讲,不是货币政策,它其实前提假定是货币政策已经失效了,没有办法刺激总需求。所以,这个时候要靠财政赤字来。某种程度上讲它回到了当年的凯恩斯。但是我们也要强调,它的这个理论基础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细节其实是不够清晰的,假如真的要去执行的话,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举个例子来讲,在它的理论里面,我们说假如通货膨胀来了,传统的理论是说这个时候我们要去加息,加息就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住。它这里面假定货币政策已经没有办法起作用,通货膨胀来的话,它认为可以通过加税来解决,在这个时候不要让过去的一些思想的观念束缚我们的大脑,财政政策真正从制定上来讲以及实行的效果来讲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资产泡沫越来越大。但是我们都知道,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最后汇到一起。如果产能被破坏,通过加税来生效,实际上是本能没有产能。这个过程中使得国家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今天面对这个理论,政府也通过各种财政的方法或者是货币的方法去满足、去弥补总需求的不足,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非常担心的就是通货膨胀,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现代经济学下面通货膨胀的定义主要还是指商品上的通货膨胀,所以就没有对资产上的通货膨胀纳入到分析框架。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我们先有请三位首席经济学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基本的看法。尤其是当通货膨胀来了之后,功成于韧 ——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信念”2020新浪财经云端峰会于6月8日-10日举行。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出席并参与了财政赤字货币化主题讨论。

{image=1}

夏春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其实更多的是关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现代货币理论其实是假定货币政策已经失效,没有办法刺激总需求了。

夏春:谢谢欧老师。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理论基础还有很多细节是不够清晰的,假如真的要去执行的话,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夏春看来,面对现代货币理论要认识到一点,就是并没有一个国家完完全全是照它来做的,只不过有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做了以后,发现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一部分后果可能是贫富差距扩大了,你能不能够很精确地衡量它的程度,他们刚才的观点表述得非常清楚。而且由于他们日常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关注的比我更加细致,他们刚才的观点我其实从中间也学到非常多的内容。

我并没有参与到陆挺说的大辩论,我并没有特别参与到这个辩论,因为这个辩论涉及到非常多的细节。站在我的角度,我其实更加关心的是今天全世界的“三低”: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了,财政政策在过去在各个国家形成了很高的赤字也好或者是债务也好。到底怎么走到今天,以及中国和美国走到今天的原因,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我更多是梳理这个过程,可能对一些争论给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在观点上我是比较认同刚才陆挺讲的,让它通过财政政策来生效,一提到财政赤字货币化就引来各种各样的批评。

我举一个例子,在历史上所谓的当一个国家出现赤字以后,通过货币来解决以后,造成了所谓的通货膨胀,特别是超级通货膨胀,往往后面是有一个前提的,很多时候是因为整个经济中间生产能力被破坏掉了。但这样一个过程往往被我们忘掉了。所以我们经常一讲到赤字货币化,包括中国历史上也因为赤字通过货币化去解决,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就把这两个结果,从起点到结果就直接等价上了,中间其实还有一个环节,中间这个环节就是到底这个产能有没有被破坏。管博和陆博我都非常熟悉,不要把一些概念僵化,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不是因为货币超发或者是赤字货币化造成的通货膨胀,这个代价以及最后造成它的原因,如果在中国不成立的话,中间由于需求不足,并不是像美国或者是欧洲、日本那样的情况。

现在全球各个国家主要的经验来看,这些年很多国家量化宽松或者说很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采取赤字货币化的情况下,并没有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这个背后的逻辑、背后的原因就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间,更多地要理解今天我们走到这一步核心的原因,为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已经失效了?前面两位专家的分析,更多是在分析在中国这种情况下这两种政策都失效的一种核心的原因。我这边觉得海外,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政策的失效性、失灵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它核心的原因,一个是所谓的老龄化。但是现在新的研究,更多地指出是跟贫富差距的扩大有关。如果这个原因依然保持,将来我们即使是今天采取一些短期的有效的刺激政策,但是未来这些问题依然会反过来困扰我们。刚才陆博士说到所有的政策都是有代价的,可能传统的货币政策在这一点上面效果更好一点,核心是什么?可能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太充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甚至更早地可以从1980年开始,走到今天,全世界的债务规模,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政府,(债务规模)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传统货币政策又已经失效了。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这样一些新的观点。其实你仔细去看这些观点,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些前提假设。当我们在讨论这个过程中间,如果说有辩论的话,我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去对所谓的观点本身进行争论,有的时候我们会拿中国的例子去反驳那个观点,而那个观点可能是基于美国的经验得出来的。而且在这个讨论过程中间我们都忘掉了所谓的前提,都忘掉了它的假设。在别的国家成立,在过去历史上看起来。

在中国,之前很多人追求6%的增长,也是有这些方面的考虑。刚才陆挺讲的,其实是有禁忌,MMT并不等于赤字货币化,赤字货币化也并不代表着一定是一件坏事情,关键是有一个前提。

说到最后,我个人觉得要去理解在中国今天面临的所有的问题,前面两位老师都分析得非常好,他们都讲得比我要更加清晰,但是我这里就想提到的是,可能我们对一些本质的问题,比如中国这些年贫富差距扩大,简单地讲有钱的人,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他们的钱已经多到没地方花,没有钱的人需要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或者投资需求,需要不断地借钱。

另外一种情况,这个国家的GDP在这样一次冲击下到底是短期的一次冲击还是永久性的一次冲击?因为我们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一说到它就好像一定是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现在核心的观点是什么?或者说核心的问题在哪里?讨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底线也好,大概在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主席的时候,需要解放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一方面贫富差距造成今天的政策失灵。另外一方面采取的政策又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我们就陷入到了这样一个陷阱里,这个陷阱过去有不同的名字,有人叫“流动性陷阱”,但是现在看起来可能比流动性陷阱更加复杂。

这是一个大背景,有了这个大背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还依然相对来讲是有效的,还要记住一点,在中国的挤出效应依然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一些比较大的刺激,无论是哪种形式,刚才陆挺讲得非常好,其实会造成接下来我们对通胀的担心,无论是在商品上的通胀的担心,还是在资产上面的一种担心。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这些年从力度上来讲,刺激的力度一直是比较大的。到现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这一点确实是跟海外有一定的差别。海外过去比较依赖货币政策,但是到了这一次疫情中间,当他们需要用财政政策刺激的时候,他们反倒比较果断。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点,真的,中国实际上采取了比较大的刺激力度。好处就是中国的GDP无论是从增速上面还是水平上面都保持了一个非常高的增速,虽然带来很多问题。但反过来讲,在海外因为没有采取财政上面的一些动作,更多是靠货币来解决问题,结果导致他们这些国家GDP的水平可以说是相对于在危机之前永久地下来。所以,现在在海外比较关心的就是可以通过短期的比较大的刺激力度,经济超过它平均的增长速度,最后使它在水平上回到它的趋势线上面。这是海外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我就讲这么多,在这些地方我们的投资通路还非常强的情况下,股市快速反弹。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相对于其它海外的国家,特别是在一些所谓的社会安全网上面做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有些方面可能远远还不足的情况,并没有一个国家完完全全是照它来做的,可能会造成将来一些新的问题。

总体上来讲,这一次中央的应对跟我之前的预期,包括刚才管总讲的,是一致的,不要采取非常大幅度的刺激,因为一旦将来造成了社会矛盾激化之后,其它国家可以比较好地应付的一些情况,在中国可能会变得比较困难。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更多地把重心放到“六保”、“六稳”,保民生、保就业,放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更加有效的方法。

总结我的观点,具体到中国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赤字的货币化其实并不是说完全地就是把它一棍子打死,只不过我们说有一些国家,要去分析它中间的机制。比如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采取一定的刺激,其实是OK的。但是如果会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要想退出的路径是什么,包括现在在讨论中间,可能这些问题都讨论得不是很充分,更多地只是基于一种担心,但是这种担心如果真正出现以后,到底怎么样把它去反转过来,一些细节都没有讨论得很清楚。

综合来讲,我们三个人之间也并没有很明显的分歧,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个问题。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家都讨论财政赤字货币化,特别是日本做了以后,或者说关键点在哪里?或者说是实质在哪里?请大家分享一下各自的观点。

夏春:刚才管博士、陆博士都已经把争论的焦点讲得非常清楚了。我当时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间的时候,我其实就是讲了一点很简单的事情。

第一,很多人一上来就把财政赤字货币化和MMT(现代货币理论)划上了等号。划上等号以后就说现代货币理论是异端,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东西,我们这些写文章的人都是主流出来的,我们都是主流学派。所以,一上来就把这个打死了,就说我们要按照主流的观点来做这个事情。实际上这些都跟我们主流的一些判断不一样。我当时特别指出,美国人其实比我们早20年就已经开始担心它的赤字问题,发现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当时就担心整个美国养老金体系会破产,因为婴儿潮的退休,年轻人越来越少,老龄化。当时格林斯潘就出来说,其实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他说假如将来经济中需求不足,而且产能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这个时候你其实就像去在键盘上敲出来的货币,只要不流通到使得通货膨胀产生,只要它能够真正地去到生产环节,以供应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其实没有那想的那么可怕。

我就指出这么一个事情。我们经济学可能学过很多年了,都只记得结论,都不记得假设了。他当时就这么说了这个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伯南克,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后果,他当时出来救市。结果别人就说你这个钱是哪儿来的,包括美国这一次财政部2.8万亿,现在可能是3万亿美元了,这个钱哪儿来的?是不是用税收的钱去买国债。结果伯南克说得非常清楚,他说其实就是在键盘上敲出来的钱。但是只要这个钱超出来以后不会去影响通货膨胀,只是去弥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那其实是没有严重的问题的。事后来看他的判断其实是对的,也就是说在2008年之后,这么大的刺激力度下,在美国并没有产生高通胀。但是反过来讲,确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属于新兴市场,环境是不一样的,这些后果可能是贫富差距扩大了,其实这样的刺激会导致什么呢?通货膨胀就会很快地产生。无论是中国也好,还有其它的新兴市场。有些国家又有其它的问题,像外债比较多,自己本币又不是那么强。我们很多时候被主流的学派束缚了我们的大脑。我当时出来希望我们回归初心,把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讲出来。包括美国这一次为什么这么大的刺激出去以后,首先第一没有通货膨胀。第二,资产泡沫越来越大,我们做出结论的时候,很多时候跟那个事实是反过来的。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是刺激,美国就会有通胀,就会要很高的利率。这一次3月份美国开始刺激的时候,大家又很担心将来美国的高通胀、美国的股市会继续往下跌。结果我们看,不管在过去十年也好还是最近这一个月也好,这种传统的一些观念其实都没有针对现在真正的经济中的现实去做出判断,尤其我刚才提到,过去我们分析低通胀、低增长,还有低利率的环境下,都是简单地把它理解成老龄化。老龄化是很难解决的,没有办法解决。其实这个现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人类历史绝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的环境,可能将来要真正走出来比较难。而现在之所以失业率很低,很多时候我们就被这个短期的状态束缚了我们的思维,而且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建立在这样一个40年的高增长、高通胀的理论上面,包括它的很多假设可能都是这样来的。我们做研究的人都知道,很多结论实际上是通过假设得出来的。

我最后的观点,其实我觉得这次讨论非常好,大辩论以后其实把很多细微的观点都提出来了,尤其是刚才管老师也好,陆挺也好,都把我们说的细微的地方,定义、观点还有一些假设、分歧,包括最后核心的原因(提出来了)。我们如果短期应对疫情可能也没有那么困难,等到疫苗出来以后可能很多问题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长期存在以后,将来比方说3年后,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老龄化。

当我们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辩论过程中间我的观察,很多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把假设都忘掉了,直接对结论进行批评,批评的时候又直接用我们自己的例子或者是用一些新兴市场一些比较差的例子,好像给不管是MMT也好,还是提出赤字货币化的,首先给你打上一个标签。但是你再往前看,战争之前其实一样有这些问题,核心的原因是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宏观经济学,没有财政理论,没有货币理论,我们说大萧条。这就成了一个全球的问题,到了2000年以后,全世界的经济放缓以后,之前积累的这些债务就变得大家都觉得无法维持,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简单地回顾历史就发现,一旦发生危机都是在危机之前有很高的债务,可能是家庭,可能是企业,因为这些观点并不是说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前面管老师也提到,欧盟有一个3%的限制。如果我们还是用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最后可能真的就很麻烦了。

主持人: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这几年我们的金融部门做了很多财政的事,你们认为在现有的这个阶段,财政和金融关系最需要厘清的是什么?

夏春:刚才管博和陆博把这个问题都讲得很清楚,尤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面我们的财政和金融之间的问题讲得非常清楚了。我这边可能更多地帮大家补充一下,也不要一上来完全觉得现代货币理论异端、不高级、不受重视,其实是全球的现象。因为历史上面我们说一开始在大家聊之前实际上是没有这些理论的,这些理论等到后来出现以后,实际上是因为凯恩斯、罗斯福,最开始还不是凯恩斯提出,更多的是罗斯福自己通过实践,二战期间,发现财政赤字把经济带起来了,后来凯恩斯的这套财政和货币理论就开始被大家认可。但是实际上从原则上来讲,大家都非常清晰这两个政策各自有它的缺点和优点,某种程度上讲把它互补到一起是最好的。但是战后,一开始包括金本位好多事情,一开始财政在经济复苏中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战后的经济复苏带来很高的增长,同时可以仔细认真地去研究里面的一些观点,像美国在二战期间积累了非常高的国家的债务,但是后来由于战后的经济繁荣,很快这个债务就下来了。(债务)下来以后,到后面更多地要靠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所以历史上面这两个政策有一段时间配合得非常好。

但是到后面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经济等到战后复苏过完之后,经济增速下来之后,这个时候你发现过去积累的财政的赤字很难通过高增长来弥补。后来就开始对财政政策希望进行一些限制,美国现在新的认识是如果2008年金融危机,往往里面不同群体之间的博弈会变得非常复杂。

过去在这个问题上面其实经济学家的认识是不够细致的,很多时候是看到了整个宏观层面的或者说一个大数据层面的东西,没有看到在各个国家层面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比方说有些国家其实在财政政策很高的情况下,其实经济增长很快,增长很快的情况下其实可以解决它的赤字问题。只不过到了后面慢慢的,因为也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一些主流的学者的一些观点被整个接纳以后,导致了现在我们很多时候被微观的每个国家细微的不同,微观的其它的机制被我们忽视掉了,就导致整个在思想界、政策界都认为财政赤字过高会很危险。到了后面,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大家觉得这个时候不能再用财政赤字去解决问题了。实际上今天美国对这个问题是有很深刻的反思的,过去存在过。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困难的时代,如果当时采取另外一套组合拳,用财政的方法解决当时家庭面临的债务问题,修补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货币宽松去救金融体系,很可能结果会不一样。也是为什么这一次美国3月份大跌之后,整个美国现在采取了财政和货币结合的政策。

刚才说的整个这个现象,我简单给大家讲一下过去历史的过程,在全世界财政的功能某种程度上讲都被货币取代了,因为货币本身还有其它的一些优点,比方说没有那么大的阻力,见效也比较快,不像财政,财政当你去支持某个特定的行业、某个特定的人群的时候,这个时代虽然说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到了今天,整个这一次辩论,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所有的人,第一,重新去理解很多这种问题,尤其是在这一点上,美国做了很多突破性的榜样。当然过去它有一些它不太成功的例子,但是反过来讲,等它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它采取同样的一个方法去突破,这一点上我个人感觉比我们好像是受到很多束缚要好一点。当然中国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过去的一些问题,不断地遗留到今天,到了今天以后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当然了刚才陆挺和管老师都提到有一些新的方法,但是历史采取解决它的方法是不理想的,更多去取得将来更加长期、更加稳定的一个新的政策组合。

这次讨论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大家知道非常重要的是要分清楚财政和货币的界限。如果这个界限过去把它混到一起之后,到今天根本就很难出来,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大家更多地去集思广益,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解决将来更长远遇到麻烦的一个思考的大的转折点。

所以,我们要用一些新的方法去化解它,在我们读书的年代,无论是通过部分的货币化还是把经济中的产能给调动起来,谢谢大家。

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要留给夏博士。夏博士,你也提到了MMT理论,你认为在MMT的理论框架下,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值得讨论的,你觉得有哪些空间?能不能更稍微具体一点?

夏春:今天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其实跟财政赤字货币化还有所谓相关的现代货币理论有很大的关系。关于现代货币理论,现在国内也有一些讨论,但是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其实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我一开始对它的理解也不是完全得准确。这一次我就想利用这个机会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我们都是主流的宏观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我们不希望重复历史上这些解决的方法,比方说我们是2001年读博士,那个时候我们记得老师都是宏观最厉害的人,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有这样一个“现代货币理论”的学派,我们也都不知道,因为被看成是一种非主流的异端。实际上这个学派最开始是90年代初的时候在华尔街有对冲基金取得了成功,利用他自己对经济的一些看法,主要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认为一个国家不会破产。这个背景实际上是这个国家是一个很强大的发达国家,并不是新兴市场、经济比较弱、外债比较高的国家。当一个国家比较强大的时候,其实政府不会破产。这样的话,它通过财政赤字,如果它的财政赤字越来越高,债务越来越高的话,其实它最后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们希望有一条新的路径走出来。对我们所有经济学家来讲,通过增长来解决这些赤字问题。

他通过这样一种理解,在投资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这个观点又跟我们传统的主流观点有些差别,主流观点认为在债务不断累积的情况下,赤字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债务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一定是恶性通货膨胀,一定是高利率,最后使资产泡沫破灭。

责任编辑:张缘成,它实际上是把传统的凯恩斯的经济学里面的一些思想拿出来了。我们当年做学生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们。但是这样一个观察,后来成功的这些人就把它推广到一些边缘的大学去发展它。发展它以后就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或者说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讲,叫“现代货币理论”。他们主要是在华尔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量化宽松下去,美国非常高的赤字和债务的情况下,会导致将来严重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会大跌。这边这些主张现代货币理论的人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未来一定是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所以,相信华尔街的这些人在过去这十年在投资上非常成功,我们看到股票十年的牛市,债券市场也是十年的牛市。直到现在的主流学派才开始慢慢地重视现代货币理论。

由于这种观念的差异,就导致了现代货币理论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忽视,没有人重视它。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的理论才得到了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从华尔街发展出来的这么一个理论就开始被重视,其中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就是在过去我们发现,在日本还有在欧元区,他们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后,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其实都已经很高了,企业之间的贫富差距、政府之间的贫富差距以及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今天我们讨论这么久,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实在中国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所以,此时要靠财政赤字来解决

首先它不现代,现在是一个呼唤大师的时代,包括马克思在内,把它合到一起,它也没有一套严格的逻辑的数学推理,所以谈不上理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它也不是关于货币政策的一个理论,它实际上更多讲的是货币政策可能已经失效了,没有效果的情况下,你把利率降到零,这个时候没办法再降,哪怕负利率可能也没有效果,这个时候要采取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中间的总需求不足,解决失业问题。而且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并不会带来高通胀、高的利率。

这样的一个理论其实和当年凯恩斯面对大萧条之后的整个总需求不足的情况,实际上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出发点是一样的。凯恩斯其实当时也是想政府采取财政赤字,通过罗斯福在二战期间,需要很多新的方法,美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快,结束战争以后所有的参与战争的国家其实发展都比较快。再加上其它的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家,美国真的是非常高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的情况下,因为凯恩斯那个年代采取财政赤字取得了成功,首先是流入到了资本市场,有些都超过了原来说的3%。也就是一开始凯恩斯提出他的理论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认真地对待。今天当我们去看待现代货币理论,它也是跟我们面临同样的情况,全世界总需求不足,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实际上不产生通货膨胀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家实际上更多地是在储蓄,利率就会非常低。即使去刺激它,也没有办法把它完全解决。所以,实际上现代货币理论其实面临的问题跟当年凯恩斯是一样的,但凯恩斯要幸运很多,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方法。我一直在讲,接下去货币政策去解决这个通胀(问题),又比较成功。所以,到后来这两个政策,财政和货币之间的优点、缺点经过各种讨论之后,觉得可以做成一个组合,解决经济中间各种问题。只不过到了后来,由于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一方面债务不断地积压。另外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非常慢,低增长了,低增长之后,这些债务很难解决、很难化解。这个时候大家觉得不能再用财政政策了,要用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导致新的问题,货币宽松以后,可能造成我们今天的一个大的困难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流入)股票、债券市场,它其实流到实体经济很慢,在中国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结果就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债务又进一步拉大,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

所以,主流经济学其实现在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真的是没有办法解决了。结果带来了什么呢?虽然说它的增长速度还低,如果经济现在正常运行,这本书其实是关于现代货币理论最重要的几个人写的一本书。而贫富差距实际上是有办法去缩小的,但是却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些国家现在就业率都很高,失业率都是历史最低。美国其实失业率过去也是非常低的,在疫情之前。一开始美国这边也不太想接受现代货币理论,但是后来看着好像欧洲、日本还可以,再加上现在遇到新的问题,所以慢慢就想原来对他们的这种鄙视就变成了一种相对来讲慢慢开始重视它,因为它的核心观点就是说在需求严重不足、产能没有被利用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可以用政府的财政赤字去解决就业问题,解决总的需求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因为很多人觉得赤字越来越大,最后你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去印钞票来解决,就是货币化。但我个人觉得这一点其实被夸大了。因为实际上我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其实讲的就是,历史上面通过各种各样的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传统那一套东西就很管用,就用传统那一套东西就行了。但是现在如果是传统问题解决不了现在的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需要新的理论,那我这个理论告诉你,财政赤字其实是可以相对来讲不要被3%束缚,或者是10%,而可以高一点。在这个过程中间只要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之后,经济慢慢变好以后,假如通货膨胀来了,这个时候我可以通过加税或者是把货币从经济中间拿走来解决。

仔细去看它的理论,其实后来我发现并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全部是关于赤字货币化的。我给大家看我手上的一本书,其实是有方法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经济学家还有政策制定者都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间,内容非常充分,我仔细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它里边基本上都没有提到赤字货币化,它基本上甚至都没有monetization这个单词,这个很超乎大家的意料。简单来讲,它提出这么一个主张,但这个主张现在看起来还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地采用,大家特别要知道这一点,当我们今天批评它的时候,好像很多人都觉得它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都是坏事,其实并没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地照着它去做,就是说赤字可以扩大,我相信将来会有一些国家可能在这一点上走到其它国家之前,给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创造一个工作,然后给他们最低的工资,然后等到经济好的时候,这些人就可以从政府部门离开,进入到私人部门,然后他也认为要有效地去执行的话,需要前提条件,就是经济总需求不足,别的方法都不行了,我来做。

特别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够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说政府在做投资的时候,把私人部门的投资给挤掉了。这本书非常厚,政府来解决经济中间的失业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关于前提假定到底在中国是不是有,这个理论其实更多的是关于财政政策,或者说通过其它的方法把这个货币从经济中间拿掉。所以,我们并不认为我们需要直接去照搬现代货币理论。

我们对它的一些批评肯定也来自于部分的一些误解,包括过去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时候,过去因为他们是一个很边缘的学派,一开始也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也没有那么严格,不像主流的学派写文章非常标准化,非常得严格。过去有一些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也翻译得很不好,大家读的时候就觉得怪怪的。再加上媒体在这个过程中间又把它有一点点地盯准了用印钞来解决财政赤字,让它背上了一个很坏的名声。

我想总结一下,第一,它的核心的观点其实在华尔街是得到了很充分的认可,在过去这些年,相信MMT的投资的基金经理可以说是主要的获益的一群人。反过来主流经济学在过去十年的一些判断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第二,可能其它国家就可以去借鉴。

所以,我们是否还要借用他的观点或者是直接去批评这样的观点?

我就简单做这么一个介绍,那怎么办?所以,实际上还是要找到这件事情的根源,根源可能存在在过去20年或者10年有这么一个事情。束缚大脑以后,而高增长、高利率、高通胀反倒是战争结束以后的一种很短期的状态,那个时候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已经没有空间的话,中国这次经济学家参与的讨论,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财政的功能现在被金融取代,即使是你有赤字,也可能是政府。等到后来有了一些理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现在我们遇到了新问题,在新问题的情况下,第一,我们可能需要发展新的理论。第二,真正结合中国的实际。在这一点上,希望大家不要完全地把赤字货币化跟现代货币理论挂钩。另外,其实还是把中国经济中间很多核心的问题把它可以说是非常清晰地展示给大家看,展示给大家看以后,大家现在发现其实很多问题是跟其它国家不太一样的,我们要打破一些禁忌,有些事情可以去做的,但是同时也要反思过去哪些事情做得很不好。刚才陆挺其实讲了很久,讲过去的货币政策其实造成了很多今天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再想走同样的路子,会使得将来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难解决。

到底什么是现代货币理论呢?简单来讲,它既不现代,也不是关于货币的政策,也没有理论。它这个名字“现代货币理论(MMT)”有一定的误导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