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014

中国影子银行报告:释疑影子银行后续监管 避免杠杆率快速上升

一财网2020-12-04 21:01:431

原标题:首份官方报告释疑影子银行后续监管,前期治理有效避免杠杆率快速上升

我国影子银行隐患一度非常严重,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但应看到,影子银行不会消失,将和传统金融体系长期共存。

12月4日,《金融监管研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中国影子银行报告》。这一报告由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共同撰写发布。报告指出,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的作用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

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高达51万亿元。经过三年专项治理,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广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84.80万亿元,较2017年初100.4万亿元的历史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风险较高的狭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39.14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了12万亿元。

{image=1}银保监会课题组相关人士表示,影子银行的规模会是动态的,和经济增速、市场具体需求密切相关。高风险的部分还要继续压降,未来会支持合法合规、对实体经济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业务。

风险隐患一度居高不下

中国影子银行在2008年后迅速发展,随着金融业务范围的拓展和跨行业、跨市场综合经营的扩张,影子银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到2016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亦高达51万亿元。不仅使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违法违规问题日益严重,而且也大大抬高了我国宏观杠杆水平,吹大资产泡沫,助长脱实向虚,严重影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一些国际组织也多次发出警示,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已严重威胁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2016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的影子银行可能成为中国式“雷曼破产危机”的源头。影子银行犹如悬在我国金融体系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不及时强力“精准拆弹”,必将酿成全行业系统性风险甚至金融危机。

《中国影子银行报告》指出,我国影子银行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与其他经济体不同的特点。

比如,以银行为核心,表现为“银行的影子”。从资产端看,影子银行的客户绝大部分是银行的客户,实质为通道业务;从负债端看,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资金的主要提供方

此外,以监管套利为主要目的,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刚性兑付或具有刚性兑付预期;收取通道费用的盈利模式较为普遍;以类贷款为主,信用风险突出。

未来支持对实体经济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业务

影子银行风险的居高不下,不断推高杠杆水平、助长脱实向虚、严重掩饰资产质量真实性、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激励,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例如,2013年12月,推出同业存单业务,一些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进行同业理财投资和委外投资,虚增资产负债,资金只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绕圈”,并未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指出,要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金融管理部门对影子银行重拳出击,努力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通过严厉整治市场乱象、规范对交叉金融监管、坚决拆解非法金融集团、严肃追责问责、全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等,三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组指出,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我国影子银行统计监测体系和认定标准,厘清了影子银行的真实规模和业务分布。通过风险排查、现场检查与监管督查,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基本确认了风险最终承担主体。

从治理成效来看,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得到根本遏制。比如,加通道、加杠杆和加嵌套的高风险业务得到重点清理。同业理财在2017年初曾达到6.8万亿元的历史峰值,2019年末降至8400亿元。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由2016年底的23.05万亿元降至2019年末的15.98万亿元。同期委托贷款和网络借贷P2P贷款分别由13.2万亿元、0.82万亿元降至11.44万亿元和0.49万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同业理财、委托贷款和网络借贷P2P贷款分别进一步降至6607亿元、11.22万亿元和0.19万亿元。

与此同时,风险抵御能力也有了提高。今年以来,新冠疫情使中国经济社会遭受巨大冲击,世界经济也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金融政策是其中重要一环。

银保监会课题组相关人员表示,前期精准拆弹影子银行为金融政策的发力,特别是为逆周期调节措施出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信贷大幅增长预留了空间,避免了风险进一步积累,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杠杆率的快速上升。

“我国宏观杠杆率在过去几年稳中微降,扭转了过去每年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速。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和地方政府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也得到控制。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扩张政策并没有大幅推高宏观杠杆率,也没有加重部门债务负担。如果没有前几年严厉的结构性去杠杆,我国的杠杆率绝不会是现在的水平,相关宏观对冲政策的实施会遭到严重掣肘,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课题组称。

银保监会课题组相关人员强调,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有所升高,这在疫情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也是逆周期调整的体现。但要看到,高风险影子银行的规模仍在持续下降,一些低风险、对实体经济支持大的有所升高。未来会支持合法合规、对实体经济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业务。

对于后续监管思路,课题组指出,要健全统计监测、严防反弹回潮、建立风险隔离、完善监管制度、慎重开展综合经营。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