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575

回家,满载而归!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12-17 11:42:350

原标题:回家,满载而归!

“23天,终于成了。”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舱落地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一片欢腾,刚刚通报过落点信息的北京总调度刘建刚说出了这句话,这个数字他已经计算过了无数次,这次终于定格了,不会再变了。

{image=1}

嫦娥五号回家前3小时,12月16日深夜,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挥大厅里比发射当天的人还要多出一些,许多人并不在值班岗位,却也自发来到现场,想要见证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我们连续干了48小时不停歇采集到的月壤,一定要亲眼见证它完整无缺地回归草原。”本应该轮休的遥操作主任设计师张宽出现在大厅里,和他一样的还有十几个,他们都是月面采样遥操作团队的成员。

在12月3日月面采样圆满结束后,遥操作团队在嫦娥五号任务中的工作可以说已经完成,但是大家自发决定,投入到飞控岗位值班中去。他们解释说,这么做既是因为中心值班岗位压力大,许多控制都在凌晨,加入他们是为了缓解大家值班之苦,也是因为想要守护来之不易的月壤,想看到大家的劳动成果成功归来。而实际上,任务之前严苛的岗位锻炼让他们每个人都掌握了熟练的操作,也为他们随时能够补充上去创造了客观条件。

{image=2}

回家前1个小时,零点的时针早已走过,大屏幕上显示出了12月17日的时刻,就是这一天了,时间一点点逼近,各个岗位的人员也明显更为忙碌了,操作和口令声也更为密集。在这个肃杀的冬日凌晨,飞控大厅里却气氛热烈,每个人脸上多少都有20多天持续奋战留下的疲惫痕迹,但精神面貌却异常昂扬兴奋。几乎每个岗位的人,在工作间隙,都不自觉会抬头望一眼大屏幕上那个今晚的主角——嫦娥五号返回舱。其实对于现场坚守在岗位上的人来说,只管看着手里的数据就能够掌握嫦娥五号的动态,可还是忍不住想要看着仿真图像,看着它在轨道线上的位置,才能更安心。对于呈现这些画面的的李贵良来说,保障好三维显示图像的责任也显得格外之重。

李贵良的机位在大厅后侧的终端机房,是鲜有人关注到的位置,可是他控制的图像却最为大家瞩目。工作11年来,他承担过大大小小上百次航天任务的显示工作,说起来各个航天器的样子他如数家珍,想要看到它们在太空中呈现不同姿态对李贵良来说也是注入数据、生成而已。但是比起仿真的图像,他心里还是对实时显示的画面更情有独钟。

{image=3}

1时33分,随着北京总调度刘建刚的口令通报:“嫦娥五号返回舱再入大气”,大屏幕上出现了嫦娥五号返回舱的实时画面,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时,李贵良的心跳漏了一拍,“描绘了你在太空中的各种姿态,原来真实的你是这般绚烂模样。”现场的众人和他一样,再严肃冷静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波澜不惊,有的人甚至不自觉发出了感叹,现场的通信调度马忠正此时无暇顾及其他,因为任务全程和即将展开的搜救活动,他都要保证图像话音等各路信号的畅通,需要确保首长的指挥调度能够及时到达着陆场,而现场的工作情况也能够实时反馈回北京的飞控大厅。通信调度的声音是观众听不到的,但在岗位之间他们的声音却是最密集的,他们在幕后调度指挥着这场举世瞩目画面,为所有关注嫦娥五号任务的观众送去独家视角。

{image=4}

再入大气层26分钟后,返回舱顺利落入四子王旗着陆场,直升机、搜救车众多搜救人员动作迅速,在红外显示的画面里,夜幕中的他们浑身反光,追寻着这位“英雄”的身影。内蒙古的深夜大雪封路,在北京飞控大厅里的大家虽然听不到搜救队员的声音,却和他们一样同频心跳,急促呼吸。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找到了吗?”这样的问题不断被提及,10分钟,20分钟,终于,“雄鹰报告,直升机目视返回器着陆……”满载而归的嫦娥五号返回舱被我们找到了!

现场沸腾了,有人拥抱,有人欢呼,还有人喜极而泣,不同的庆祝方式,蕴含着同一种心情——我们终于成功了!

图文支持: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