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2480

今年新基金发行破3万亿 但有14家基金公司“一基未发”

聪明投资者2020-12-17 18:58:420

今年新基金发行破3万亿!但有14家基金公司“一基未发”,23只基金发行失败

截至12月16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募集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关口,达到3.04万亿。

这也是中国基金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新基金单一年度发行成立规模超过3万亿元。以前的最高纪录不到2万亿。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延续了火热势头,成立新基金1355只,募集超百亿的基金更是达到了40只,同样创下新基金发行纪录。

这其中,今年的偏股基金发行更吸引市场关注,在这背后,显然是这两年红火的股市和高企的基金收益带来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发行规模不断刷出历史新高的同时,仍有23只新基金发行失利,超过2019年全年的数量20只。

其中,发行失败的案例中,有16只是债券(包含偏债类)基金,占比接近70%,成为失利的重灾区。

此外,在130家公募基金“热热闹闹”发新基的同时,也有14家基金公司今年“一基不发”。

可见,一方面投资者买基金也越来越挑,不再是盲目下手,另一方面,投资者选基金也需要个更好的工具武器,这里必须就要提到我们评选出的“聪投TOP30”基金经理榜单。

简单说,选择聪投TOP30榜单上的基金经理,首先,肯定能跑赢市场,其次,持有一定时间,极大概率都能赚钱。

聪明投资者统计了今年以来发行失败的基金:

一、 今年有23只基金发行失败

16只债券类基金

{image=1}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11日

1、 债券类基金成为发行失败的“高发地”,6只“固收+”募集破百亿

在22只发行失败的基金中,一共有15只为债券类基金(包含偏债基金)。

以11月24日宣布发行失败的国都聚合为例,基金的募集期为3个月,基金公告称,因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国都证券2001年成立,2014年8月份获得公募牌照,6年多的时间内,一共发过8只基金,其中1只,也就是国都聚和发行失败了。

还有4只基金已经到期,包括3只已清算的和1只正在清算的,剩下的3只,国都创新驱动、国都量化精选和国都多策略还在存续期。

旗下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崴、张晓磊、廖晓东分别是2017、2018和2020年才开始管理基金,管理年限都比较短。

目前相关产品总规模仅为1.0558亿,相比历史上最高接近9个亿的规模,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规模反而是越来越缩水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配置了债券资产,另外一种以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为主的“固收+”产品受到不少资金关注。

“固收+”基金可以算是今年的网红产品了,发行相当火热,今年,一共有6只“固收+”产品发行规模突破百亿元。

{image=2}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11日

“固收+”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来获得稳定的固定投资收益,同时“+”的那部分通过配置打新、股票、定增、转债等权益资产来获取更高收益。

以华夏鼎清为例,公告显示,产品属于二级债基,产品的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主动地投资管理,合理配置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该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

2、 多只封闭式(包含定开)基金发行失败

除了多只债券基金发行失败,还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封闭式(包含定开,下同)基金也都发行失败,比如主动权益类的就有德邦科创3年封闭、方正富邦优势精选一年定开等。聪明投资者之前曾写过关于封闭基金的文章。

以德邦科创3年封闭为例,这也是首只募集失败的科创主题基金。11月11日,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3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

从合同来看,基金备案成功的条件为: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资料显示,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科创板,今年2月初获批,募集期为8月4日至11月3日,但最终的募集以失败告终。

三年期封闭基金的锁定时间较长,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于基金经理的考验就比较高。

除了要担心基金经理中途离职的问题,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是吸引投资者购买封闭式基金的“定心丸”。如果摊上一位水平一般的基金经理,显然不捧场的可能性更大。

3、小公司往往成发行失利主阵地,东兴证券2只债基均募集失败

{image=3}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10日

可以看出,发行失败的基金中,大部分都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其中有7家基金公司的总规模还不到100亿,规模最小的仅1亿左右。

比如东兴证券,今年旗下东兴鑫阳66个月定开和东兴臻至,这两只债券型均募集失败。

{image=4}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10日

东兴证券的最新规模为57.92亿。旗下共16只基金,规模最大的是纯债基——东兴鑫远三年定开,最新规模超20亿。

有13只基金的规模低于2亿,多数都是几千万、几百万规模的迷你基,权益类迷你基占比达70%。

从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来看,成立时间最长的东兴改革精选,从2015年9月至今,5年多的时间仅有26.9%的总回报。多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比较一般,像东兴量化多策略、东兴蓝海财富和东兴兴晟,成立至今仍然是负回报。

从东兴证券旗下基金重仓股情况来看,主要偏平衡型的大盘投资风格,茅台、五粮液、伊利、中国平安等都是其长期重仓的个股。

二、“基金零发行”的基金公司

除了发行失败的基金,今年还有“一基不发”的基金公司。

今年以来,一共有14家公司没有发新基金,包括中海基金、泰信基金、江信基金、先锋、恒越等等。

总体来看,这些公司多数都是小公司,规模基本都在100亿以下,很多公司的产品数量为个位数。

目前基金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显著,

目前,规模排名前十大的基金公司的规模占全市场总规模的42%,大公司占据了绝对优势,今年的40只过百亿的爆款基金基本全部来自大公司;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小且无特点的基金公司,突围难度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