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2766

平平无奇的港股基金为何近来频频受到机构垂青?牛年是否有牛市?

每日经济新闻2020-12-17 22:36:420

平平无奇的港股基金为何近来频频受到机构“垂青”?牛年是否有牛市?

原创 每经记者 理财不二牛

最近公募基金市场被3万亿元的发行总规模刷屏了,这个数字创下了公募行业新的历史纪录,背后是不错的业绩表现作为支撑。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平均回报7.83%,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16.29%、表现最佳,也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吸引向了投资A股的基金。

不过另一方面,在近期的多家机构研报中,“港股”却成了一个热门词汇。有人在报告中提到“成长可期”,也有人将其表述为“交相绽放,更上层楼”。虽然港股近两年表现并不出彩,但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忘记这片投资的沃土,事实上恒生指数从10月至今已经反弹了超过12%。

那么在2021年的牛年,被看好的港股市场能否迎来一波行情?不便直接投资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又可以通过买哪些基金来进行“借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了投资港股的基金业绩,并就此采访了优秀的港股基金经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

陆港通基金表现明显更优

客观来说,港股近年来的整体表现确实比较疲软,尤其是在2019年以后A股和美股都迎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恒生指数的表现就显得稍弱了。平安证券研报显示,自2015年以来恒生指数年化收率为-0.30%,年化波动率年化波动率18.74%。

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余昊告诉每经记者,虽然从指数上来看,近两年A股明显是个牛市,而港股本身其实是处于一个熊市,但公募港股通基金跟港股本地或者外资投资者相比,表现仍然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南下的公募基金这两年普遍表现远好于外资的港股基金,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南下资金主导了港股的估值变化方向,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涉及港股主题的基金类型主要包括QDII基金、投资范围包含港股通标的的基金以及香港互认基金。在这其中,投资范围包含港股通标的的基金又可以分为沪港深基金、重点配置港股的指数基金等等。出于投资者可以接触到、方便投资的角度考虑,参考Wind基金分类,每经记者统计了QDII基金、陆港深基金(内地)和港股ETF基金这三大类基金今年以来的表现,希望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展示。

首先是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

{image=1}

今年以来回报最高的工银瑞信香港中小盘美元,收益率是49.6%,放在整个QDII基金中确实算不上高。相比之下,38只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中还有18只收益为负,也能侧面反映今年港股市场的疲软。

再来看看港股ETF基金的整体表现:

{image=2}

ETF基金的情况似乎更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收益最高的大湾区ETF也只有37.61,而34只基金中有一半(17只)基金的收益都为负。

最后给大家呈现的是陆港通基金今年以来的表现:

{image=3}

相比之下,陆港通基金的整体收益情况明显好于前两类基金。有投资港股的基金经理告诉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与前两类基金不同,陆港通基金可以有一定仓位投资于A股,而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表现显然优于港股,也为这类基金带来了更好的回报。

港股价值股在2021年的表现有望“强势归来”?

虽然港股基金今年的表现平平,但也不能阻止机构对未来港股市场和相关布局的看好。

平安证券在研报里指出,港股市场目前总体处于弱势,但近年来积极向新兴产业推动创新与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中概股加速回流大概率成为趋势。另外,从一级市场来看,港股打新率远高于A股市场,中概股的回归将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多打新机会;从二级市场来看,港股标的池的拓宽加上相对较低的估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入市。

余昊也坦言,现在肯定是港股非常好的一个布局时点,但不一定是因为港股估值低。“从整体市场而言,港股估值是相当低的,特别是在A股和美股这种大的权益市场估值都在一个历史分位数较高的背景下。但是港股跟自己比的话,港股新经济标的也是过去两年港股通流入的比较多,这些新经济标的其实跟历史上比的话基本处于历史分位数的中间位置,并没有特别的便宜。”

在他看来,从影响市场的四个维度看,港股明年有望整体表现较好。

国际方面,弱美元和强中国经济历史上往往指向配置资金对港股的倾斜。美国重启零利率和资产购买计划,同时大幅放松当前财政政策和未来的通胀约束,弱美元将是未来两年的宏观大背景。而短期抗疫水平影响经济景气,中国经济表现非常突出。“故明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上,港股将是重点。”

国内方面,在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此消彼长的周期中,也隐含着权益策略的改变。通常,企业盈利趋势较好,而货币和信用边际偏紧,港股跑赢A股,而反之A股跑赢港股。这是由于港股和A股共享同样的盈利趋势,而港股的估值变动主要依赖盈利趋势,但A股的估值变动主要依赖货币和信用环境。“明年大概率处于企业盈利趋势较好、而货币和信用偏紧的情况,大概率出现港股跑赢A股的情况。”

供给方面,港股的成分正在经历从旧经济过渡到新经济的过程中;而从长期看,新经济占GDP的比重将持续提升,带来权益市场新经济长期跑赢整体经济。而从需求方面来看,港股通机制的引入带来了港股部分板块的估值提升,根据A股的偏好,A股高估值行业AH估值差收窄,A股低估值行业AH估值差收窄不明显。而收窄的过程正在进行中,未来将继续提升港股的预期收益。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