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715

璞泰来:负极短期供不应求 维持盈利能力稳定性成关键

新浪财经2020-12-21 23:41:160

文/理逻 郑军杰(实习生)

近来,电池负极行业资本市场表现抢眼。截止12月21日,璞泰来收盘每股涨至118元,近5日累计涨幅超过15%。另一家上市公司杉杉股份10月来上涨势头良好,累计上涨56.7%。

实际上,自10月以来,电池负极材料需求一路走高。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爆发带动了动力锂电池的增长,进而使负极材料的需求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海外尤其是欧洲需求尤为强烈。在全球负极市场,中国负极产能占80%以上。因此,目前国内厂商都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

据方正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该行业CR3和CR5分别为57%和79%,行业集中度较高。负极材料主要是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在天然石墨方面,贝特瑞一家独大;人造石墨负则是璞泰来、凯金、杉杉股份三家分得63%的市场份额。

根据行业预测,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材料需求约28万吨,复合增长率达22%;到2025年仅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10GWh,相应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26万吨。

正因如此,近来,各家厂商纷纷跑马圈地,投入大量资本进行产能扩建。今年4月贝特瑞募集20亿用于惠州市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璞泰来今年7月拟募资45.92亿元投建年产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杉杉股份8月募集资金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尽管国内各电池负极厂商纷纷产能扩张,但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结构性过剩显现,仅高端产品产能供不应求。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将聚焦于各龙头之间的竞争,低端产能将被逐步出清。拥有核心技术和优质客户渠道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目前,璞泰来产品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产品定位高端。那么,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璞泰来高端布局前景如何呢?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性能需求。由于动力电池对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要求在提高,人造石墨的性能优于天然石墨,是未来动力电池的主流应用市场。数据显示,人造石墨渗透率逐年提高,从2014年的56%上升至2019年的78.5%。随着人造石墨的应用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目前已经超过了天然石墨,是负极材料主流应用。

目前,电池负极行业龙头已经开始渗入人造石墨领域,行业内竞争仍较激烈。 例如,璞泰来以高端化、差异化路线,试图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其所覆盖的产能性能跨度较大。相比之下,贝特瑞产品主要是中端,在可定制化高端负极材料领域相对璞泰来弱。但是,贝特瑞近年来凭借优质的客户,人造石墨也在奋起直追进入第一梯队。而相比璞泰来,贝特瑞涉足行业历史更为悠久,同时产业链的布局更为完善。

负极材料竞争格局的演变,也跟下游客户密切相关。负极等电池材料验厂时间较长,一般数码类负极验证时间为6-12个月,动力电池负极验厂时间为18-24个月,由于对质量和时间的要求,产品的客户粘性很强。东吴证券表示,璞泰来客户包含ATL、宁德时代、三星SDI、LG化学等知名企业、公司是ATL主供,受海外电池厂的认可,已全面切入韩系电池企业,成为LG/三星人造石墨前二供应商。

由于专注于高端产品,璞泰来人工石墨平均成本会高于同行。有行业内人士透露,2018年璞泰来平均成本4.47万元/吨,相比之下,其同行杉杉股份、东莞凯金、翔丰华单吨成本分别为4.31/2.87/3.94万。

因此,企业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至关重要。负极材料的主要成本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为原材料采购,另一方面来自加工费用,这两部分占据人造石墨负极成本90%。

目前,璞泰来试图通过产业链一体化作为切入口来进行降本。首先是在原材料端实行自供,通过入股振兴碳材,4万吨针状焦产能,从而降低原材料针状焦的成本。其次,是通过自供石墨化降低制造费用。璞泰来通过控股山东兴丰,山东兴丰在内蒙新建5万吨石墨化的产能。璞泰来石墨化自供比例高,达到80%,而杉杉、凯金等自供比例不足50%。安信证券认为,通过产业链上游的整合,公司已实现了从原料焦、石墨化加工、炭化等关键原材料和工序的覆盖,已具备负极材料一体化的生产加工能力。

另一方面,高端布局最显而易见的优势是能有更大利润空间。从过往的盈利能力来看,璞泰来近3年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ROE虽逐年下降至15%的水平,但仍显著高于杉杉股份(毛利率20%左右,ROE低于10%),与贝特瑞接近。

有机构投资者表示,目前负极行业的第一梯队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竞争格局稳定,中短期看谁也无法替代谁,但这些公司将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下游客户集中度提升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挤压下,如何长期维持甚至是提升盈利能力。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