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245

金融科技收益下滑 银之杰并购转型之路能走多远

华夏时报2020-12-23 18:32:190

原标题:金融科技收益下滑 银之杰并购转型之路能走多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单美琪 孟俊莲 北京报道

近日,各大互联网存款产品陆续遭遇被下架,新一波的严监管正在来袭,互联网金融风向之变也令人唏嘘。记者注意到,此前金融科技公司银之杰(300085.SZ)也曾因质疑炒作互联网金融概念而遭到深交所问询。

然而多年之后,银之杰金融科技方向的主营业务也开始显露出疲态。根据2020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其中金融信息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22.23万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3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

这也意味着,上半年银之杰的金融科技业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1.71%,远比2014年的56.8%大大缩水。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公司尚处于亏损状态,照此前大肆投资收购的情况,或已面临运营资金方面的难题,而一味通过单纯的并购等也并没有使其业绩好看起来,金融科技业务营收占比也在逐年缩水,转型之路道阻且艰。

新增业务板块未见起色

驰骋金融科技领域经年之久的银之杰近几年业绩频露难色,又因近期遭受股东减持以及三季度由盈转亏而再次面临市场考验。

10月28日,银之杰发布了2020年三季报,公司202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827.33万元,同比止盈转亏,去年同期净利115.09万元。

截至三季度报告期末,银之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60.65万元,同比增加69.16%。

此前因业绩持续下滑,银之杰便于6年前开始开启“疯狂并购”模式,逐渐形成了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业务布局。

2016年4月21日,银之杰公告拟出资人民币1305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东亚前海证券,出资后占东亚前海证券注册资本的26.10%;6月13日,公司公告拟出资3000万元认购上海保险交易所的股份,作为发起人参与上海保险交易所的设立;数日后,公司再次公告,计划以自有资金1.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安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后占安科人寿注册资本的15%。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公司仍在持续推进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业务延伸发展,并且通过近年在综合金融科技领域的构建,已经发展了比较完整的战略布局,目前该方向业务范围具体包括征信、券商、互联网保险、大数据、资产管理等,但营收理想的却只有券商。

据上述公告,前三季度,营业外收入同比减少37.46万元,下降96.36%,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子公司安科创新(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安科创新”)本期收到平台索赔收入减少所致;前三季度,营业外支出同比减少10.71万元,下降56.90%,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子公司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亿美软通”)及安科创新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损失减少所致。

天眼查资料显示,安科创新致力于家居安防设备及智能家居附件领域。该公司注册资本108.6956万人民币,2016年11月7日股权变更后银之杰控股比例为51.0%。

亿美软通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商务服务商,由国际数据集团风险投资(IDG资本)在华注资,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由银之杰100%控股。而自2014年收购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后,银之杰也在2014-2016年实现了净利润同比三连升,但随后2017年净利润便同比出现下滑,虽然在2018年出现短暂回暖,但是2019年又出现下滑。

根据银之杰今年4月披露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1.79万元,较业绩预告和快报披露的预计净利润减少86.24%。公司对此表示,主要原因是投资的易安保险追加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所致。易安保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0253.32万元,实现净利润-11479.28万元,银之杰持股易安财险比例为14%。

此外,公司还通过分别持股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和国誉创富国际金融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等涉足个人征信、金融大数据等。但目前来看,其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的布局短期内恐怕不会带来较为可观的营收表现。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道征信实现营业收入1743.54万元,净亏损638.78万元,对银之杰投资收益的影响为-243.38万元;国誉创富上半年营收56.51万元,净亏损289.76万元。

金融信息化营收占比持续缩水

银之杰仅凭借投资并购为转型铺路可谓“山高路远”,一顿操作下来不仅没有给其带来可观的收益,反遭拖累。

财务状况上,最近三年以来公司业绩平平,公司2017—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48亿元、12.99亿元和11.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42%、13.21%和-9.10%;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223.85万元、3575.07万元和491.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84%、60.76%、-86.24%。

同样,从历年营收数据可以看出,自2015年起,也就是大肆扩展金融版图之后,银之杰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却逐年放缓。

{image=1}今年三季度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4.2%,同比降低6.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3%,同比降低2.5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下降2.9%,费用控制合理,经营性现金流近两期均为负。

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7.4亿,同比增长26.4%,高于营业收入15.1%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6.8%。期间费用率为26.1%,较去年下降2.9%,费用控制合理。经营性现金流近两期均为负,本期为-4460.6万,上期为-1.4亿。

曾让银之杰稳居金融科技龙头的金融信息化业务营收占比也在逐渐缩水。据介绍,该业务是向银行业客户推广智能印控机等金融软硬件产品。对比历年来看,其营收数据已经从2014年的56.8%缩减至2017年的7.8%。

到了2018年,其金融信息化收入为3.06亿元,同比增长243.1%,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6%,但相较于两年前仍缩减大半。甚至到2019年,该业务实现营收为1.72亿元,同比减少43.78%,占总营收份额仅为14.56%。

然而,其另外两大业务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则逐年上升,至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超过银之杰总营收的八成。移动信息服务则通过银之杰全资子公司亿美软通开展,为客户提供通信增值创新业务,在2019年实现营收6.33亿元;电子商务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安科创新以家居安防产品为主的跨境电商业务,在2019年实现营收3.76亿元。

就在公司历年收入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同时,曾经让其辉煌过的金融信息化业务也在持续缩水,而直接带来的影响将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光环难保,未来或动摇二级市场“金融科技”概念的追随者们。

实际上,公司因金融科技转型遇阻等困扰,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实践,并已经可以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应用解决方案。

据介绍,目前银之杰和银行的合作已经持续有20多年了,公司合作客户包括遍及大部分地区,用户覆盖超过10万个营业网点,约占全国银行业营业网点总数的45%;而在数字货币研究上,公司开展数字货币应用支撑系统研究,研究支撑数字货币流通和应用体系的关键技术,开发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方案。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