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370

固态电池再受关注:能否规模化应用“赶日超美”?

新浪财经2020-12-29 06:19:550

文/理逻 唐之霖(实习生)

近日,资本市场上对固态电池的关注度再次提升,而这距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已时隔一年。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了哪些变化?

9月,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研究报告,报告称中国直接针对固态电池行业的政策较少,主要是从提高锂电池行业标准,培育新型产业角度为固态电池发展提供路径引导,从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续航要求角度倒逼固态电池产业升级。固态电池可用于医疗设备(智能手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等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电子产品领域。前两者的增长潜力巨大。

对此,光大证券认为当前固态电池已经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各企业都希望抢占先机赢得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不过,也有行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宁德时代电池开发负责人在接受相关采访时坦言,宁德时代要实现商品化,恐怕要到2030年以后。表示无法量产的企业还有很多,攻克成本和技术问题的难度大于预期。固态电池电解质的价格居高不下,多项进展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液态锂电池向固态电池的转变也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液态-->固液混合-->纯固态的转变。固态电池产业化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电子电池,优点是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提升。固态电池和液态锂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电解质和中上游的负极材料(正极几乎一致,但如果完全发展至全固态电池,隔膜要被完全替换)。

固态电池不含电解液,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其核心固态电解质决定着固态电池的各项性能参数。使用锂金属负极能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可从现有的300Wh/kg的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同时省去冷却系统,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总体上,目前固态电池的缺点可从三个层面分析。一是工艺技术层面,固态电池的固固接触面容易接触不良。将液态电解质换成固态,相当于把浸泡在海水中的鹅卵石用沙子去包裹,鹅卵石和沙子间有较大的空隙,包裹力差。二是加工层面,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缺失是固态电池高成本的一大原因。固态电池的制备工艺是全新的,没有产业链,而建立产业链作为产品的固定成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生产门槛高。三是原材料层面,生产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所需的薄膜LIPON量产成本高;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需要隔绝水和氧气;银碳层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贵金属纳米银成本较高,这是固态电池高成本的另一大原因。上述三大缺点决定了固态电池产业化尚远。

固态电池按电解质材料可分为三大体系,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属于有机固态电解质,而氧化物和硫化物属于无机固态电解质。基于此,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分为三种,三者在导电、安全性、能量密度、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加工原材料、使用寿命等方面存在些许差异。

聚合物固态电池在聚合物电池在加工上存在优势。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现有锂电池的比较接近,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现有设备实现量产,然而在导电性、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能量密度方面存在劣势。聚合物固态电池的离子导电率低,提升离子导电率必须加热到60或85℃以上,这就意味着用电设备必须保持在充电和高温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再是聚合物质地柔软,即便固态电池可抑制锂结晶的生长,锂结晶依旧能够穿透固态电解质,造成短路。最后是能量密度方面,电化学稳定性不好,能量密度有局限且无法提升。

相比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的导电率较高,但仍不如液态电解液。在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方面也没有多大改善,固固接触接触不良,导致面接触变成点接触,界面损耗大。与此同时,使用寿命方面,氧化物的机械性能坚硬,容易脆裂,大大缩短了电池的使用时长。

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例子导电率性能更高,是所有固态材料中唯一能超过液态电解液的材料,也因此被视作全固态电池未来最有可能的技术路线。但在加工原材料方面的劣势尤为突出;硫化物接触性好但界面稳定性极差,能与空气、有机溶剂、正负极活性材料发生反应,与水接触后甚至能产生有臭味的H2S剧毒气体,直接违背固态电池安全性的初衷。

当前,中日韩欧美共有53家企业专注研发固态电池,其中有9家着眼于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研究。各国的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欧美企业偏好氧化物与聚合物体系,而日韩企业则偏好硫化物体系,相对来说,我们固态电池方面起步较晚。

从行业布局上看,欧美车企对固态电池的关注度高,大型车企如宝马、福特、大众等投资高校衍生的初创企业如Solid Power, Quantum Scape等获得技术支持,奥迪和保时捷也在后续跟进。今年十月,Solid Power已宣布拥有小规模制备硫化物全固态电芯的能力,每周一百只左右,容量0.25Ah以下小电芯用硫化亚铁材料,24Ah及以上大电芯用NCM622材料,负极为金属锂。预计2021年上市,2026年装车。Quantum Scape主打1000Wh/L以上、380-500Wh/kg的高能量密度电芯和快充技术,但因其展示的电芯厚度和高能量密度并不匹配,招致了行业内部的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Sakti3本是全球氧化物固态电池的龙头,并在去年12月宣称生产出了能量密度达1000Wh/kg的固态电池,但Sakti3现因经营不善和技术路线问题倒闭,投资它的戴森不得不暂时放弃固态电池的跟进。投资固态电池公司需警惕技术路线变更和市场竞争风险。

日韩地区在固态技术领域起步较早。日本方面,丰田早在2008年就与固态电池企业Ilika开展了合作,2019年初,宣布与松下合作;三菱、日产紧随其后,与雷诺联合投资初创公司Ionic Materials,共同研发固态电池。日本在国家战略层面也给出了足够大的支持,近年来日本科技省和新能源研发机构年投入近4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8亿元),举全国之力,联合39加机构,推进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预计其在日本动力市场的渗透率在2025年可达50%,2030年可达95%。在韩国方面,LG化学、三星SDI和SKI三大电池企业组成联盟。今年3月,三星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了60℃下1000多循环的固体硫化物电池,负极材料采用银碳复合物,成为公开数据中最好的硫化物固态电池。

我国2000年后一直致力于追赶日韩,并逐步成为了锂电子产业化的主流。考虑到硫化物例子导电率高、活性强,成本高,研究难度大,研发门槛高,较短期内难以出现突破性成果,我国做氧化物全固态电池更多,并着眼于固态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改性。参与主体包括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研究机构,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电池企业,也包括万象集团、比亚迪等车企。

目前,辉能科技是氧化物电解质技术的领军企业,首创“固态陶瓷电解质”锂电池,用抗压的固态陶瓷电解质取代隔离层和电解液,解决了漏液问题、短路问题,增加了安全性能。国内的赣锋锂业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2017年也引入中科院团队开展战略布局。2018年第一代固态锂电池指标达单体容量10Ah,能量密度不低于240Wh/kg,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0%以上的水平,在电解质膜技术上实现了100吨的量产能力。宁德时代2016年开始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研究,目前电池实现了单体容量325mAh,能量密度达300Wh/kg,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2%的指标。

一位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目前只在氧化物固态电池上有一定的优势,总体上与欧美、日韩等国家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硫化物固态电池短期内无法赶超。此外,目前在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力度也偏弱,距离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尚有时日。

责任编辑:戚琦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