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118

拼多多事件后 谋求上市的知乎能独善其身吗?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1-06 14:36:551

来源:超财经

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中,作为其中重要的参与方之一的知乎完美脱身,并以正义者的姿态将拼多多账号关闭。

{image=1}

作为内容平台,对答主内容的审核是核心的工作之一,能被大众可见的内容不但代表着用户的价值观,也代表着平台的态度,拼多多的一名第三方外包公司的员工能将这种触犯众怒的内容代表拼多多官方在平台上发出来,本身就是知乎内容审核的漏洞。

实际上,正在谋求上市的知乎面临的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困境,摇摆的定位使得知乎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方向,商业变现路径与此前一直标榜的高逼格似乎又不相兼容,知乎正面临着既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路径又遭遇内容类平台要对用户内容负责的困境。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2010年8月,被称为“中国版Quora”的知乎上线。

成立之初的知乎通过“邀请码+实名制”的形式注册,入驻用户一般都是在某些领域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比如李开复、徐小平、王小川、雷军等人,知乎凭借用户的知识分享社交链组建出早期的流量池。优质的用户和克制的用户增长方式,一直是知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开放注册前,知乎的用户数量只有40万人,但是用户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7%,职业人群占75%以上,收入4000元以上的用户占60%;正是这个时候,“谢邀,人在蒙古,刚下航母”、“圈子太小,利益相关”、“xxx是种怎样的体验”的“知乎体”开始流行。

2013年3月之后,知乎开放注册,仅仅9个月时间,知乎注册用户数量就从40万增长到了400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知乎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3.7亿。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流量是一切商业逻辑运行的基础,但是流量的涌入对于以高逼格用户和高品质内容著称的知乎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这不但对知乎以往的形象产生了影响而且显然知乎也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些海量用户。

海贼-王路飞是知乎在内容审核漏洞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位知乎ID叫“海贼-王路飞”的用户在知乎社区一共回答过244个网友的提问,分饰244角,他时而是吸毒八年的瘾君子,时而是受小人加害的公司老板,时而是民警,时而是渔民,时而又见义勇为被打成十级伤残,同时还是职业代驾和存款8000万的裸贷受害者。他用他生动翔实的“真实”经历给了相信他的人一个大耳光,同时惊呆了吃瓜群众。

{image=2}

虽然知乎在2017年封掉了这个账号,但是这244个回答在知乎的内容审核中竟然畅通无阻,所以,有人用“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来评价知乎。

但实际上,封掉一个“海贼-王路飞”,知乎上还存在着千千万万个“海贼-王路飞”。他们会根据问题,编写令人喜欢的动人的故事。这些经常以“我的一个同事”“一个小学同学”“我的邻居”为开头的人物设定已经成为了一种泛滥之势。

公关黑洞

知乎里有一个问答是“为什么在公关方面,知乎常常把事件弄成事故?”。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人认为是因为知乎既不敢对用户内容完全放手,又不敢对于有些敏感内容痛下杀手。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知乎的用户层决定的,“半罐水的知识分子是最难搞的”。

{image=3}

正是这种首鼠两端使得知乎的内容越来越背离最初的定位,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大量涌入,一些高精尖的原创者开始撤退,知乎问答质量也随着内容泛化遭到注水。伴随着知乎越来越往社交平台的方向走,标榜“做精英内容”的知乎越来越沦为软稿集散地和公关洗地重灾区。

2017年12月24号,知乎上一则“高通845与麒麟970,究竟谁的AI更强?”的提问中,两位大V “图灵Don”与“张小凡”先后以谢邀的开头给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答案,答案当然都是在捧高通。

{image=4}

号称有一整套防抄袭识别系统的知乎审核系统在此次事件中却完全失灵,这两条内容一模一样的回答是在随后网友的截图举报中成为热点才引起知乎的关注,最终,注意到这场车祸的知乎对这两位大V做了永久封号处理,意图把对平台的影响降到最低。

但实际上,高通本身就是知乎的一个甲方客户,对于双方的合作,知乎对外宣传的逻辑是这样的:其用户是有决策能力能够影响周围人的意见领袖,是能够对大众的购买产生影响的种子用户,这些种子用户的意见能在微博、微信、搜索引擎当中产生大量的传播从而产生对甲方的价值。

但在操作中,知乎的最终给他的客户高通所带来的却只有危,并没有机,其宣称的kol高质量回答并没有出现,对用户购买的影响也并没有看到,知乎所谓的“高亮不高冷”的宣传效果随着这场闹剧而荡然无存。

大V出走和审核乱相

在知乎的问答中,本身就有不少对于其审核机制的吐槽。

一位叫“唯唯”的答主的评价是“如果是人工审核,我都要怀疑是不是书都没念完就出来工作了”。

当初号称尊重作者、尊重原创内容的知乎在向流量妥协后的不但面临着普通用户对于内容审核不满也面临着大V在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激励政策而出走的现实。

早在2017年3月,悟空问答用重金挖角知乎300名大V,并与他们签订了独家内容专享条款,这些被悟空问答签约的大V将不能再为知乎提供内容。

2019年1月,知乎大V再次出走知乎,入驻刚刚开通知识付费的微博问答。与上一次不同,这次并非平台的挖角行为,而是大V们的主动选择。

大V两次出走知乎,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在知乎上,大V们不但很难赚到钱,而且也很难感受到平台对原创内容创作者的友好。

曾经的知乎大V张佳玮在悟空问答挖角事件发生后曾这样评价知乎:“其他网站在意所谓知乎大V,是赞美知乎的激发能力,但这点价就能买走,也可以说是知乎不擅长保护了吧?不得不说,在激发火焰这一点上,知乎做得很棒。但在保护和留下火焰方面,知乎并不算很好。”

有不少答主在回答上述“吐槽下知乎审核机制”这个问题时,对于知乎审核机制的逻辑感到无语,有一位答主讲述了他的经历,某篇内容发出后被知乎平台删去,在持续不断的沟通后,最终又重新被上架,知乎官方对此的解释是“误伤”。

{image=5}

有同样经历的不在少数,有网名为“肥宅”的网友回答说

“我也一样,审核通过后过十分钟有被锁定,根据盐选会员专属客服提示修改后通过,过了一个小时有被锁定,申诉被驳回,再去轰炸客服,结果客服过了一个晚上核查后又恢复了,期间一字未改”。

正是这种一次次的误伤使得平台作者对知乎失去了信心,“知乎药丸”是近几年来知乎平台上不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有不少网友发出“可否有争气的平台取而代之?”的感叹。

商业变现的困境

影响变大后必须要做的内容审核使得知乎不完善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而当知乎选择向流量妥协的时候,这种困境越发明显。

现在正在谋求上市的知乎不但面临着用户的困境,也面临着商业化转型的困境。正是一方面想要引入甲方实现流量变现,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自己一直以来在中文互联网鄙视链顶端的地位,知乎的商业化进程困难重重。

纵观知乎这些年的商业化路径,盐选会员、知乎live,视屏模块、知识付费……几乎过去几年在风口上出现过的概念知乎都在尝试,但直到如今却依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型。

曾经的早期用户因知乎逐渐向大众娱乐化转化而不断的抛弃知乎。而对于那些大量通过流量进来的用户,因为在知乎上找不到像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一样的娱乐方式也并不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价值。

从变现层面来看,知乎变现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也要靠甲方。2017 年 9 月 20 日,知乎机构号正式开放注册,虽然已经有不少机构或企业进驻知乎,但从传播的角度来讲,知乎本身并不是一个适合传达官方声音的窄众平台,在传播链条中,知乎常常是作为话题提供方的角色,真正的传播还是要靠微博、微信这些大的社交平台,在话题引爆中知乎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

知乎此次在内容审核上的疏漏给更多官方账号敲响了警钟,为了安全,此次事件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会减少在知乎平台的活跃度,可能会成为上一次大V在知乎集体出走后的又一次用户的出走。

失去了大V后再失去企业客户,空有数亿用户但却没有优质内容的知乎还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