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168

耗材集采冲击波

贝果财经2021-01-09 06:03:020

耗材集采冲击波

本报记者/阎俏如

2020年,医药健康行业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一整年来大事不断。11月以来,陆续进行的国家层面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备受瞩目。心脏冠脉支架从万元时代跨进百元时代,行业震动。

其后不久,国家医保局《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接踵而至,第二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箭在弦上,范围瞄准骨科领域等六大品类。

无论耗材集采还是药品集采,均剑指流通环节虚高的价格水分。最终通过以价换量,耗材生产企业节省流通成本,代理商的角色向配送商转变并实现集约化,医疗机构回归医疗服务本身的价值。行业变革的前奏已经吹响。

国家医保研究院价格招采室负责人蒋昌松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耗材集采对于患者、医保基金和行业能起到多赢作用。在短期,患者诊疗负担和医保基金支付负担均得以减轻;在中期,医生有望享受更加阳光的待遇,收入有望提高;长期来看,集中采购能够鼓励医药产业创新。

耗材价格雪崩

2020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品类将大幅扩围,在此前血管介入类、眼科类等基础上,增加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类,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耗材真实使用量进行数据采集,以预估下一轮带量采购需求。

蒋昌松介绍,国家医保局选择集采品类的标准一方面是这些产品单价较高,占用医保基金较多,对患者和医保基金造成负担较重,同时价格水分较高;另一方面是这些产品技术较为成熟,标准化程度高,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产业化程度高。

由于在第一批集采中,冠脉支架价格骤降,市场格外关注第二批高值耗材集采的品类范围。

在2020年11月5日进行的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报价工作中,最终有8家企业的10个品种拟入选,入选产品报价在469元~798元之间,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

与2019年相比,本次集采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预计全国患者将于2021年1月用上国家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同时,天津市医保局副局长张铁军介绍,本次集采加大了监督、抽检的力度,保障在市场流动的产品全部合格。对产品的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周期监管,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除了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实际上,国家医保局此前已经指导和推进过地方开展医用耗材集采工作。早在2019年7月,安徽省、江苏省就已经针对骨科耗材、冠脉支架等品种开展了集中带量采购,实现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破冰。2020年5月,京津冀等北方9省市开展了人工晶体耗材联盟采购,进一步探索了高值医用耗材联盟采购的方式。据了解,目前各省已经以独立或联盟的形式普遍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共有50种产品。

2020年12月25日,河南省召开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目前三批112个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已在河南省落地实施。执行国家和河南省集中采购结果后,药品和耗材一年费用将由155亿元降至33亿元,一年可节约费用约122亿元。其中,省级开展的人工晶体、留置针两类医用耗材平均降幅66.5%。

净化行业环境

可以看到,无论国家层面组织冠脉支架集中采购,还是各地组织的高值、普通耗材集中采购,均取得了大幅度的降价结果。那么,如此高的降价空间来自哪里?

蒋昌松指出,降价空间主要在流通环节。现阶段,国内耗材销售模式仍以代理制为主,流通环节有多层中间商。集中采购实施后,生产企业可以直接将产品配送至终端,原来代理商的角色转换成为配送商。在未来,大量的代理企业可能会走向集约化。

国家医保局方面此前表示,带量采购挤出流通环节不合理的水分的同时,通过医保基金预付政策,督促医疗机构与企业及时结清货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在实施集采之前,冠脉支架在国内的价格明显高于国际水平,进口第三代药物洗脱支架此前国内价格超过一万元,相比之下,在全世界价格最低的巴西约为人民币2183元。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带金销售”是推高价格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企业并未得到如此高的利润,大部分收入被用于销售环节。

进一步通过集采挤掉带金销售的水分,净化流通环节后,企业的创新意愿得以加强。国内几家冠脉支架龙头企业均在近年来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在手术机器人等新领域展开探索。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指出,通过集中采购,企业不再需要支出流通费用。同时,企业将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研发,进一步推动自身创新发展。在过去,企业不得不在销售、推广方面大笔投入资金,长期以来行业形成了重销售、轻研发的局面。此次集采可以看作对医用耗材行业生态环境的净化,从冠脉支架开始,改变这种不公平的、低端的竞争环境。

在此次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工作中,入选品种大部分为国产支架,有人担心长期下去,患者是否难以再用到进口品牌产品。蒋昌松指出,集采对于国产和进口品种是一视同仁的,并不会刻意偏向某一方。从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国产替代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带量采购压低了耗材价格,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如果在同等质量下价格更低,自然会占领更多市场。

医疗服务价值回归

耗材价格下降的同时,市场普遍关心,集采是否会影响手术医生收入?实际上,目前各地已普遍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因此冠脉支架降价本身不影响医疗机构的收益。各地在推行取消耗材加成政策时,同步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机构的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得到了体现。

不过,据国家医保局方面介绍,为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本次集采从政策设计上延续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激励政策。对于集中带量采购节约的费用,经考核后,按一定比例给予医疗机构结余留用,并支持和引导医疗机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医务人员使用中选产品的积极性。把原来的灰色空间变成了结余留用的激励,医疗机构不仅执业环境更安全,激励也更到位。同时,也为医疗机构收支结构“腾笼换鸟”、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创造更大空间。

钟东波指出,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将鼓励医疗服务价格回归到医生的价值本身。近年来,国内经常出现临床专家因为收受医用耗材回扣被查处的案件,对社会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集采挤压耗材的不合理利润空间,最大限度减少医疗腐败,能够给医生创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让医生能够更专注于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钟东波透露,集采实施后,已经实行DRG(按病种付费)的地区不下调支付标准,结余部分医疗机构可以留用;尚未实施DRG付费的地区,医保将拿出结余资金的50%用于激励医疗机构。

实际上,在第二轮高值耗材的集采开展之前,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要求完善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参照有关规定,医保资金节约部分,经考核按不高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结余留用的比例由医疗机构结余留用。开展按病种(病组)等方式付费的地区,在确保患者自付部分完全享受集采降价效果的前提下,首年可不下调相应病种(病组)医保支付标准,以后按规则定期调整病种(病组)医保支付标准。

上述配套政策意味着,一旦DRG价格按照高值耗材的集采价格来制定,未来不能进入集采或不愿意降价的高值耗材将很难进入院内市场,行业格局正面临重塑。

责任编辑:李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