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28

养老产业待破题:资本圈地监管滞后?亟需普惠性服务|观潮

新浪财经2021-01-27 12:13:530

新浪财经 刘丽丽

湖南益阳一名62岁老人跳江事件引发关注。据媒体调查发现,益阳当地多家养老机构以预订养老床位为由收取高额费用,死者疑被骗十余万元养老钱。实际上,类似的案件在各地屡见不鲜。湖南一位老人家属表示,家里老人被某养老机构所骗并报警,“结果发现当地派出所大厅里,全是这家机构被骗老人家”。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量资本进入养老行业,也带来了一些乱象。不仅是有关监管机构面临新的局面,普通人也不得不面对很多可能超出预计的新问题。老龄化时代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本角逐下的隐忧

“原来是政府一家独办,现在养老市场放开了,养老是一块热土,社会资本也在角逐养老市场,”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这样描述现在的养老行业。

养老机构建设开始提速,主要是从2008年以后开始的,并在2011年和2015年迎来两次井喷。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利好文件的出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从而吸引了大批社会养老机构纷纷布局。

徐佳增以浙江为例,“特别是我们浙江,更是资本追逐的地方,市场放开以后,上海的、重庆的、江苏的企业都进来了,还有泰康和一些央企也都进来了。”

就在近日,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与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大家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按照30%、30%、30%、10%的股权比例出资设立中国康养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

这四家企业都属于央企的下属企业,这也是国字号企业产融联合进军康养产业的缩影。中国诚通、国投集团、中核集团、华润、保利等央企,还有一批保险机构也都在投资康养产业,有不少项目已经落地运营。

大量各种类型资本的涌入,专业水平的良莠不齐,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法规、监管的相对滞后,也潜藏着一些风险。迫切需要解决养老问题的老人可能会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对于如何防止老人被假冒伪劣养老机构欺骗,甚至掉进披着养老机构外衣的非法集资陷阱,徐佳增表示,防止老人上当受骗,首先就是选择的养老机构必须是民政部门登记备案过的。“他们搞的那种集资,或者老年公寓保证金、会员制等,往往上当受骗的老人不清楚,以为养老总是好的,把钱交了,然后就找不到人了。这个也不是政府行为,是企业行为,那个企业没有到民政部门备案过。”

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应当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应当依法办理相应的登记。”

“就看他这家机构,是不是合法经营,有没有到民政部门备案过,”徐佳增介绍,正规的养老机构备案信息,在网上是可以查到的,“这个是根本。”

他表示,医养结合要通过卫建委,搞房建要通过规划部门,要工商部门登记,消防要通过消防部门等审批,那就是合法经营的。“凡是没有具备上述这些条件的,都是非法的。”

居家养老还是住养老院?

“确实需要养老机构,可以建设,但是不要建在我家小区旁边”,这是很多地方居民的真实想法。

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负面影响,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采取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养老机构遭遇邻避效应的事件,曾经多次在各地发生,很多还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在浙江嘉兴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嘉兴秀州路原丝绸公司大楼改建为中高档的养老院,投资8000万,设有300多个床位,医养结合,还有临终关怀服务。周边居民有人在网上发帖强烈反对,标题用的是《我们的孩子将与殡仪馆的车同进同出》。

发帖人表示,养老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简单说就是太平间和灵堂。“孩子们会问家长这个车是什么车,里面是什么人坐的?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给这些天真孩子解释啊!”

还有人在回复中怼了支持者,“你家可以住在养老院里?每天忍受120和殡仪馆的车进出?空气污染?每天的消毒水味道?家人,老人小孩怎么忍受!”“大楼南边紧挨着的居民区,隔三岔五听着救护车声、哭闹声也够呛啊!”

由于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应,丝绸大楼要建的养老院最终撤离,后来又选择了斜对面的楼盘,但还是引来了持续的反对之声,最终修改了用途。

在资本大规模进军养老产业之后,尤其是2016-2017年间,全国各地多处都有类似新闻爆出。

徐佳增坦言,确实有过这样的案例,不过他认为和养老院相比,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该是未来的主流,而且更受欢迎。

“在社区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街道都欢迎的。类似于日本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住在自己家,白天到社区中心吃午饭,还可以搞文娱活动,有棋牌、卡拉ok、理发等,还有健身、医务室。有点像托老所。”

他表示,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政府委托私人或者管理团队管理,这是今后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初步规划是9073,90%的人住在家里,7%的人可以到社区街道家服务中心,真正住在养老机构里的只占少数,只占3%。3%这些老人主要是80岁以上的老人,失能失智了,需要到养老机构请专人照顾”。

“提倡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徐佳增介绍,浙江搞的比较好,通过互联网在家里就可以呼叫送餐、保洁、买菜、理发、洗脚等等服务。而且浙江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提供4次免费服务,每次服务政府补助25块钱。这些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深入到了县乡村。

其实,“9073模式”最早发源于上海。上海从1979年起就跨入老龄化,是全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因此,上海在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道路上,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十一五”期间,上海就率先提出了“9073”养老服务模式。

但是近几年来,“9073”越来越少被提及,主要原因是居家养老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3%的入住养老机构比例可能过于保守,实际需求远不止此。

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总结了居家养老解决不了的难题: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老人家庭空巢化、城市化导致居住环境的孤立和恶化、难以解决的孤独感、难以终生维系生活自理能力、医疗保障缺乏及时性和效率等等。

而事实上很多老人不到不得已,也不愿意去入住养老院,他用一句话概括了原因,“养老院提供的只是一张床,不是一个家”。

如何处理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院的关系,其中有没有最优解,也还在不断探索中。

需求是橄榄型 但供给却是哑铃型

像那位湖南老人被骗十余万元养老钱的沉痛案例背后,是否也和普通人中关于养老的某种恐慌情绪有关?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供应数量和质量到底能不能满足需求?

励建安在讲机构养老困境时,认为存在对未来养老模式的误判,现象是养老床位供给不足与养老床位高空置率并存。

“实际上很多养老机构都是亏的,收费标准高,入住率不到30%、50%,不计财务成本,管理成本都要亏,一年亏几千万,现在就是跑马圈地,先把地盘占住,”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认为,这个理念是不对的。“现在好像都认为养老是朝阳产业,春天来了,养老这桶金,再不挖就没有了,其实过热没有必要,没有必要大干快上,跑马圈地。”

总体来说,他认为,从浙江的情况看,目前养老机构不是床位紧缺的问题,“关键是资源整合。缺的是普惠性的养老服务,就是实惠的。”

他把目前养老市场的供求关系形容为“橄榄形的”,“中间大两头小,一头是保底线的,比如五保户,政府兜底的,这是少数。还有另一头是高端的,像有的养老机构没有几百万住不进去,每个月没有1万根本住不起,这种有少量市场,面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包括子女富起来的,但这不是我们的方向。”

徐佳增强调,要提倡发展的是让老人住得起养得起服务比较好的,三五千元左右包吃包住含护理费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如果退休工资有四五千块,不需要子女掏钱,自己的退休工资就够了”。

他认为,现在的养老需求是橄榄型的,实际上供给却是哑铃型的,“现在是中间小两头大,但需要的是中间大两头小。”

励建安表示,如果按照“9073”逻辑,养老床位数的建设目标已经完成,但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养老床位数的问题,客观看待机构养老的困境,并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自2013年养老产业元年以来,虽然这些年养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有新动作。在1月26日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厅(局)通道”上,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王剑侯透露,将开展养老机构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当地空间规划,保障落实养老机构用地,将“老人跟着机构走”转换为“机构跟着老人走”。浙江将新建340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街道)级全覆盖,做到主城区每个老年人在1公里范围内就有养老院。

责任编辑:王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