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444

国际劳工组织:疫情令2020年全球劳动力收入下降8.3%

第一财经2021-02-01 16:30:180

国际劳工组织:疫情令2020年全球劳动力收入下降8.3%

作者:潘寅茹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2021年全球的就业市场将在不确定中复苏。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影响有多深?

近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最新版的监测报告《新冠病毒与全球工作》中指出,全球劳动力市场在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环境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工作时间损失占总时间的8.8%,这相当于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流失。”该报告写道,“这大约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劳动力市场损失的4倍。”

报告认为,工作时间的重大损失使得全球劳动力收入与2019年相比下降8.3%,相当于3.7万亿美元,约占201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

对于今年的前景,报告认为,尽管在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危机后劳动力市场正在实现初步复苏,但前景依旧高度不确定。

{image=1}

工时损失严重

国际劳工组织在上述报告中提到,导致去年全球工作时间重大损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岗位流失,另一个则是在职人员的工作时间缩短。就岗位流失情况来看,去年全球有1.14亿人因新冠疫情而失业。其中的8100万人转向了“就业休止状态”,即受疫情影响,求职者已经彻底停止了寻找工作;剩余的3300万人虽然因疫情失业,但依旧在尝试寻找新的就业岗位。

报告指出,工作时间的损失在去年第二季度最为显著。数据显示,去年第二季度全球范围内工作时间的损失占总工时的18.2%。当时也恰逢全球疫情最严重之际。多国均选择通过封城、停工等措施抗疫。在此后的第三、第四季度,随着疫情的缓和,企业陆续复工。在去年第四季度,工作时间的损失占总时间的比例已从疫情最严重时期的18.2%提升至4.6%,就业市场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就地区细分而言,美洲所遭受的工时损失尤为严重。其中,处于“就业休止状态”的人群比例达6.3%,为所有地区中最高的。这也导致该地区的劳动力收入损失为10.3%。在整体疫情应对较好的亚太地区,处于“就业休止状态”的人群仅为3.1%,劳动力收入损失占比约为6.6%,在全球各地区中受影响程度最轻。

除了对地区影响有差异外,报告指出,住宿和食品服务业成为了疫情下的“高风险行业”,就业平均降幅超过20%;其次是零售和制造业。相比之下,信息和通信、金融和保险行业的就业在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有所增加。同时,采矿、采石和公用事业的就业也略有增加。

此外,就年龄和性别而言,女性就业受疫情期间劳动力市场乱状的影响,比男性更为严重。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女性的就业损失(即失业与就业休止状态)为5%,而男性相对较低,为3.9%。

复苏依旧不平衡

进入2021年,疫情依旧在肆虐。当下,欧洲多国、日韩等地均遭遇第三波疫情,封城时间一再延长。

报告给出的2021年预测显示,随着疫苗接种陆续开启,大多数国家将在今年下半年迎来相对强劲的复苏,但不能忽略其中的不确定性。而就不同的疫苗进展,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恢复情景。

在“基线情景”中,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10月的预测,国际劳工组织预计,与2019年第四季度(工时减少4.6%)相比,2021年全球工作时数将减少3%,相当于流失9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悲观情景”则基于疫苗接种进展缓慢的假设,预计工作时间将减少4.6%,相当于损失1.3亿个全职就业岗位。而在“乐观情景”下,工作时间将减少1.3%,这一前提是疫情得到彻底控制,以及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高涨。在此情况下,流失的全职就业岗位数约为6800万个。

{image=2}

不过,在所有情景中,美洲、欧洲和中亚的工时损失都将是其他区域的两倍。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2021年要缓解就业损失的情况,各国政府的对策需结合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公共健康措施的制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扶持措施,制定“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复苏政策”。“决策者应该不遗余力地确保强劲、基础扎实的经济复苏,并且经济复苏应该关注就业、收入、劳动者权益。”报告写道。

为此,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以下建议,即维持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确保收入和投资活动的正常开展;在疫苗推广和接种政策方面协助中低收入国家;确保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女性、低酬劳和低技术工作者)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转变,平衡不同行业的需求;最后,执行复苏战略,促进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市场。(实习生刘晨曦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