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549

900亿硅片龙头 沪硅产业何时能扭亏?

新浪财经综合2021-02-01 17:20:5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900亿硅片龙头,沪硅产业何时能扭亏?

来源:英才杂志

作者|顾天娇

{image=1}

2020年1月13日,沪硅产业(688126.SH)公告拟定增募资50亿元,用于300mm(12英寸)硅片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建设完成,预计到2025年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产能将达760万片/年,相比2020年产能翻了2倍,甩开国内硅片企业中环股份(002129.SZ)、立昂微(605358.SH)一大截。

但是,2020年4月上市的沪硅产业目前市值超900亿元,至今尚未摆脱亏损状态。2016-2019年沪硅产业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达5.3亿元,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仍亏损。

前期建设项目尚未带来可观盈利,又继续投入巨额资金建设12英寸硅片,沪硅产业是否将长期陷入亏损旋涡?

50亿定增扩产,巩固大陆硅片龙头地位

产能和先进制程技术保持领先优势。

沪硅产业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的产品类型涵盖12英寸抛光片及外延片、8英寸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及SOI硅片。

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目前已成为中国少数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硅片企业,客户包括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华润微等芯片制造企业。

硅片也称硅晶圆,是最主要的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占整个半导体材料市场总销售额的32%~40%。

根据尺寸分类,半导体硅片的尺寸(以直径计算)主要有50mm、75mm、100mm、150mm、200mm(8英寸)与300mm(12英寸)等规格,目前已发展到450mm(18英寸)等规格。直径越大,在一个硅片上经一次工艺循环可制作的集成电路芯片数就越多,每个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

根据制造工艺分类,半导体硅片主要可以分为抛光片、外延片与以SOI硅片为代表的高端硅基材料。单晶硅锭经过切割、研磨和抛光处理后得到抛光片。抛光片经过外延生长形成外延片,抛光片经过氧化、键合或离子注入等工艺处理后形成SOI硅片。

从市场格局来看,半导体硅片巨头林立。据SEMI数据,2019年日本信越化学、日本SUMCO、德国Siltronic、中国台湾环球晶圆、韩国SK Siltron全球五大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中国大陆企业全球市占率不到3%。

前五大硅片厂商之所以近年来市占率不断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掌握了12英寸硅片的生产技术。12英寸硅片主要用于逻辑电路、存储器等半导体产品,随着逻辑电路和存储器逐渐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超过一半,尤其是近两年存储器需求猛增,12英寸硅片成为了全球硅片市场的主流产品,据SEMI统计2019年出货量约占硅片市场的67%。

而我国应用于先进制程的12英寸半导体硅片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因此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实现12英寸硅片量产是加快国产替代速度、提高市占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硅片厂商主要有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有研半导体、超硅半导体、合晶科技、超硅半导体、奕斯伟等。

沪硅产业不仅在一众企业中率先实现12英寸硅片的量产,通过定增募投项目的实施,还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公司的差距。根据定增预案,沪硅产业将新增30万片/月的12英寸硅片产能以及40万片/年的12英寸SOI硅片产能,建设周期分别为24个月和42个月,也就是说预计到2023年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产能为720万片/年,到2025年为760万片/年。

{image=2}

也就是说,近5年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产能将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硅片厂商。

在技术储备方面,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可应用于40-28nm、65nm、90nm制程,20-14nm技术节点的外延硅片和抛光硅片产品正在进行认证,立昂微、中环股份则均未披露其12英寸硅片具体应用范围,沪硅产业用于先进制程的硅片技术或为行业领先,这是除产能外的第二大优势。

连亏4年,沪硅产业或迎转机

逆周期投资导致持续亏损,2021年下游需求增加、扩产带来中长期盈利改善空间。

虽然沪硅产业在产能和技术方面领先同行,但是其目前的盈利能力却不强。

2016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沪硅产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元、6.94元、10.10亿元、14.93元、13.0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0.99亿元、-1.03元、-2.37亿元、-2.07亿元,均为负值。

与周期对抗也许是半导体产业玩家的宿命。1984年,三星刚突破美日技术封锁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从4美元/片雪崩至每片30美分/片,此时三星的成本是1.3美元/片,换句话说,每生产1片三星就亏损1美元。直到1987年三星才迎来行业转机。

沪硅产业作为国内率先实现12英寸硅片量产的企业,也遭遇了行业周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2018年下半年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进入规模化量产,但2019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降低,全球约有80万12英寸硅片产能不堪亏损,被迫关闭或退出市场,沪硅产业当时的产线产能利用率也仅为44%,而且2019年其12英寸硅片平均销售单价较2018年下降近17%。销售端量价齐跌,成本端机器设备转固产生的折旧费用却大幅增加,沪硅产业扭亏艰难。

根据沪硅产业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主要原因为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业务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持续增高,影响毛利所致。

同时,沪硅产业自身造血能力也不强。其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仅为2025.45万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2.03亿元,2019年的现金流入则是主要来自于收到的政府补助。

那么沪硅产业何时迎来转机?

过去沪硅产业大部分订单来自于海外,2016年到2019年,其境外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90.91%、88.77%、80.88%及71.92%。不过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正在逐渐减少,从国内外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最有可能为沪硅产业带来营收突破的是国内晶圆制造厂和IDM厂。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长江存储计划2021年将产量提高一倍,并生产192层产品,存储芯片对12英寸硅片需求大;IDM企业士兰微、闻泰科技也纷纷开工新建12英寸晶圆厂,主要用于功率、模拟等特色工艺芯片制造。

目前长江存储等下游企业已经开始在沪硅产业处采购12英寸的晶圆,而国内其他企业12英寸硅片量产能力还没有跟上,沪硅产业现有硅片产能消化不成问题,预计2021年产能利用率和产销比都将获得提升,实现扭亏为盈。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