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868

李子园IPO发行火爆:8000倍申购难掩“单一产品打天下”之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2-01 20:33:29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90后“童年回忆”李子园IPO发行火爆,8000倍申购难掩“单一产品打天下”之忧

“新新鲜鲜李子园,自然而然爱上你”,这句广告语曾是许多90后甜蜜的童年回忆,李子园甜牛奶因此获得童年味道的美誉。

1月29日,李子园发布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高达8003.49倍。其IPO发行申购堪称超级火爆。

数据显示,李子园凭借畅销20余年的“甜牛奶乳饮料”系列实现业绩翻番,2017年-2020年1-6月,分别实现营收6.02亿元、7.87亿元、9.75亿元和4.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62%,相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亿元、1.24亿元、1.82亿元和0.82亿元。

尽管发行申购火爆,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却摆在了市场面前,单凭“甜牛奶乳饮料”这个单一明星产品,李子园能否继续保持增长?

甜牛奶营收占比超90%

李子园自成立以来,甜牛奶乳饮料系列一直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迄今已有20余年。

招呼书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1-6月,公乳饮料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78亿元、7.60亿元、9.29亿元和4.10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分别为96.12%、96.71%、95.53%和 95.75%。

“李子园”品牌甜味含乳饮料虽然在细分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规模优势,但单一的产品结构也让公司不安。李子园坦言,“从长期看,如消费者偏好、市场竞争环境、法律法规等市场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偏安东南一隅

从生产模式来看,李子园现有浙江金华、江西上高、浙江龙游三大自有生产基地,并陆续与红河云牧乳业有限公司、河南谷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委托加工生产。

招股书显示,在提供主材加工模式下,2017年-2020年1-6月,李子园前五名委托加工方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18.29%、25.13%、21.88%和17.06%;在购买成品模式下,2017年-2020年1-6月,李子园前五名委托加工方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24.05%、0.8%、0.03%和0.04%。

李子园此次公开发行募资净额6.91亿元,将投入募资6.29亿元用于河南鹤壁“年产10.4万吨含乳饮料生产项目”和云南曲靖“年产7万吨含乳饮料生产项目”两个扩产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将新增产能17.40万吨/年。

公司认为,随着上述两大募投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公司将进一步降低委托加工产品占比,降低单位成本,减少可能引发的相关异地管理风险。

而从销售区域来看,李子园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17年-2020年1-6月,其华东地区主营收入分别为4.13亿元、5.10亿元、5.90亿元和2.44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收入的68.71%、64.89%、60.67%和 56.96%。

2月1日,一位乳品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子园的知名度比较局限于华东地区”。

李子园明确,在巩固华东地区销售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开发河南、江西、云南等华中、西南地区市场。

单一产品隐忧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含乳饮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243家,2013年至2018年间每年增加约15家规模以上企业。

分类来看,含乳饮料行业可划分为全国性大型企业、全国性布局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其中,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02319.HK)和娃哈哈为全国性大型企业,稳居第一梯队;光明乳业(600597.SH)、新希望旗下的新乳业(002946.SZ)、燕塘乳业(002732.SZ)、均瑶乳业(后更名均瑶健康(605388.SH))、夏进乳业及李子园等为全国性布局企业,属于第二梯队。

此外,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含乳饮料行业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34.15%,而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42.26%,含乳饮料行业集中度较为稳定。

仅以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对比,第二梯队中,2002年上市的光明乳业居于龙头,2019年营收225.63亿元,归母净利润4.98亿元;紧随其后,新希望旗下的新乳业于2019年1月登陆A股,2019年营收56.75亿元,归母净利润2.43亿元;此外,2014年上市的燕塘乳业,2019年营收14.71亿元,归母净利润1.24亿元;2020年8月登陆A股的“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均瑶健康(605388.SH)(原名“均瑶乳业”),2019年营收12.46亿元,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相比上述企业,李子园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相对较小:2019年实现营收9.75亿元,归母净利润1.82亿元。

李子园董事长李国平在1月26日的网上交流会上表示,公司目前竞争劣势主要是规模效应尚未凸显,以及融资渠道单一。虽然公司发展较快,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营销渠道建设初具成效,已发展成为全国性布局的含乳饮料生产企业。但与全国大型含乳饮料生产企业如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娃哈哈等相比,产品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有限,规模效应尚未凸显。李子园将通过产能扩张和新产品研发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壮大业务规模,提升规模效应。

尽管李子园称,积极与江南大学、长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等方式开展协作,不过,李子园的研发投入占比仍然较低。

2017年-2020年1-6月,李子园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的0.68%、1.22%、0.97%和0.87%。

{image=1}

此外,一位乳品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李子园的品牌和技术壁垒不强,需要以高利润吸引渠道去推动产品销售,其产品在三四五线市场的生存空间较大,除了单一大单品之外,亟需拓展形成产品矩阵。”

(作者:朱艺艺 编辑:朱益民)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