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3565

快手IPO的“狂欢”与“警钟”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05 14:38:120

来源:潮汐商业评论

作者|David

编辑|Reyna

快手的火爆,超出想象。

2月4日,快手公布配售结果。富途证券数据显示,此次申购快手人数高达142万人,冻结资金1.28万亿港元,一手中签率仅为4%,中签人数为17.4万人。快手也直接刷新了香港新股认购中申购人数、冻资额的纪录。

在暗盘交易中,发行价115港元的快手,最高时突破400港元,涨幅超200%,截至收盘,快手暗盘涨193%,总市值近1.4万亿港元,与招商银行市值不相上下。

在这场“资本狂欢”中,快手能为哪些人创造财富与价值?1.4万亿的市值是泡沫居多,还是实力使然?与抖音的“短兵相接”,胜负如何?

快手的造富盛宴

在中签率仅为4%的情况下,那些打新快手成功的投资者是幸运的。

根据配售结果,快手一手中签率仅为4%,认购500手才能稳获一手,即至少冻结资金575万港元。而参与“顶头锤”认购人数达到225人,每人认购股数456.52万股,单冻结资金就达到12亿港元,这225人最终每人获配1400股。

“顶头锤”:指一个账户在单只新股上最多可认购的股票数量,类似A股打新的“顶格申购”。以“顶头锤”认购,目的是增加获分配股数。

对比散户“挤破头”的认购,机构投资者还是被优待不少。

资本集团、淡马锡、GIC、摩根士丹利等10家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组成了快手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合计认购了1.65亿股。

众人追捧之下,“短视频第一股”快手暗盘股价也是一路攀升。

根据富途暗盘交易数据,快手暗盘开盘价263.8港元,随后股价一度攀升至400港元,涨幅248%,振幅高达136.7%。若获配投资者在400港元卖出,每手可赚28500港元;如果按照每股400港元计算,快手总市值将达到1.644万亿港元,超越京东,成为港股中ATM之外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

在这场“造福盛宴”中,对比那些靠着运气中签的投资者,真正的大赢家无疑是快手的创业团队以及早期的投资者。

招股书显示,完成IPO之后,宿华、程一笑、银鑫、杨远熙等管理层合计持股达23.14%,腾讯持股17.744%,5Y Capital持股13.704%;晨兴资本持股13.7%为最大外部股东。

如果把快手按照1.25万亿港元的市值进行测算,公司董事长兼CEO宿华的身价将达到1400亿港元,公司联合创始人程一笑也将突破1100亿港元;而腾讯、5Y Capital和晨兴资本所持的股份价值将分别突破2000亿港元、1500亿港元、1500亿港元。

从账面财富来看,这些在快手上市之前就抢下大笔股份的机构投资者是公司管理团队之外最大的赢家。

快手“变慢”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快手能否撑得起自己的万亿市值呢?

如果投资者足够冷静,对快手的经营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或许整个市场会变得理性很多,因为快手的发展似乎在“变慢”。

1.用户增长乏力

根据1月24日更新后的招股书,截止2020年11月数据,快手的日活由2020年H1的2.57亿微升至2.62亿,月活由2020年H1的4.85亿下降至4.81亿,经营亏损由2020年H1的75.7亿扩大至94亿。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快手的平均日活仅增长500万,而平均月活则出现了400万人的下降。

如果把时间拉长一些,我们也能看到快手用户规模增速在2018年后开始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受2020年疫情的影响,用户休闲时间增多,快手日活月活和用户使用时长又实现了增长,但增速仍不及2018年。

作为对手,体量更大的抖音反而“越跑越快”。

根据抖音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抖音平均日活已突破6亿,相当于快手的两倍多;而Quest 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半年大报告》则显示,抖音的平均月活早在去年6月就已经达到了5.3亿,彼时快手的平均月活仅为4.3亿;艾媒咨询调研显示,在各线城市,短视频活跃用户中,快手与抖音占比约为1:9,快手表现最好的仅占用户的两成。

2.业务发展遇阻

在用户增长乏力的同时,快手的赚钱能力也有待提升。

招股书,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个月,快手的营收分别为83亿元、203亿元、391亿元及407亿元。快手直播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95.3%、91.7%、80.4%及62.2%;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7%、8.2%、19%及32.8%。

虽然营收在持续增长,但快手亏损的问题却愈发严重。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00亿元、124亿元、197亿元及974亿元;采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2.048亿元、10亿元以及-72亿元。

从快手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自身业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直播、线上营销服务、以直播电商为主的其他业务。

其中,直播业务主要依靠向观众销售虚拟物品获得收入,也就是“直播打赏”。从2017年至2019年,快手的直播收入由79.5亿元增为14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9%。但快手用户的人均付费金额却没有保持高增长,反而在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

对此,快手给的解释是,“由于用户基础扩大,而新用户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形成付费习惯”。

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在近年来表现出色,该部分的收入从2017年的3.91亿元增至2019年的7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6%,收入占比也由2017年的4.7%增至2018年的28.3%,成了快手的主要业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的直播电商业务在面临“量大利薄”的窘境。

随着直播电商业务的火爆,快手也加码其中。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快手的电商GMV(成交额)高达3326.82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并与淘宝直播、抖音共同瓜分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

然而高GMV的背后,快手的电商交易货币化率非常低,且远低于时长的平均水平。

电商货币化率:主要指电商平台GMV转化为平台收入的比率,主要通过佣金和广告等来实现,这一数据可作为电商平台变现能力的直接参考数据。

2020年上半年快手的其它收入为8.1亿元,假如同样全部视为直播电商收入,那么快手的电商货币化率仅为0.73%(8.1亿/1096亿),这一数据严重低于行业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直播电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微信视频号直播功能开启、抖音进军电商闭环、B站积极尝试直播/视频带货等,快手重金加码的电商直播业务将面临诸多挑战。

短视频行业已敲响“警钟”

作为“短视频第一股”,快手的相关业务还面临宏观政策层面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政策层面,监管在不断加强对直播行业的管理,而这或将对快手的直播业务带来不小的影响。

2020年11月12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列明网络秀场直播或电商直播平台的登记规定及直播业务有关实名登记、用户虚拟打赏消费限额、未成年用户虚拟打赏限制、直播审核人员资格、内容标签及其他方面的规定。

其中,用户虚拟打赏消费限额的规定可能对快手的虚拟打赏收入及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快手上短视频作品的“侵权问题”也是屡见不鲜,而这显然与快手的审核不严有关。

2月1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在官网披露了《关于要求快手APP删除一万部涉嫌侵权视频的公告》,指出其近日委托“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快手上未经许可使用音集协管理的录音制品的行为进行监测,发现涉嫌侵权复制录音制品作为背景音乐的视频数量达1.55亿个。

与此同时,音集协还提供了首批1万部涉嫌侵权视频的链接,向快手公司发出了要求删除涉嫌侵权视频、停止侵权行为、自查歌曲版权的通知。

虽然这并没有影响快手的上市进程,但也的确体现出快手在合规审核方面的漏洞。

截至发稿前,快手上市首日的股价暴涨168%,达到308港元,公司市值接近1.3万亿港元,在这场“短视频第一股”IPO的狂欢背后,投资者更需要冷静思考,快手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和美好。

-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婕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