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277

13年后郑永刚再度挂帅 杉杉股份53亿并购“豪赌”终落地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05 20:12:331

投资研报

【白酒投资日报】茅台到底值多少钱?DCF告诉你答案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全球一月销量预示高景气 赛道长坡厚雪谁更受益?

【硬核研报】科技解放双手,这个赛道去年竟增长1970%!小巨头业绩爆增16倍

【基金经理集结令】嘉实明星基金经理集体入驻微博

13年后郑永刚再度挂帅,杉杉股份53亿并购“豪赌”终落地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原创 盛佳荦

从服装到新能源硅片,再到如今的面板偏光片,杉杉股份似乎又开始了第二次跨行业布局。这次,由极善于资本操作的创始人郑永刚亲自挂帅,是否能够再现上市公司从“双主业”到彻底转型的资本神话。

2月4日,杉杉股份发布《关于重大资产购买之中国大陆交割完成公告》,这场拿下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的“豪赌”似乎已经尘埃落地。

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竞争逐渐激烈,而杉杉股份的锂电业务发展也并不顺利,于是公司决定跨行业布局面板业务,转型求生。为了拿下LG化学的LCD偏光片业务,公司不惜使出定增、投资套现、银行贷款等各种资本手段,终是凑足53亿元的巨额收购款。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此次重大转型,阔别一线经营13年的公司创始人——郑永刚再度出山。有了资本大佬坐镇领航,杉杉股份这次转型能否成功,其一系列激进操作背后的风险,又是否能被顺利消化?

多措并举,护航53亿巨额并购

去年6月10日,公司首次宣布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将以约53亿人民币的代价收购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 LCD 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70%的权益。消息一出,公司股价便一路走高,下半年涨幅超130%。

公告显示,公司拟以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收购韩国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不过,根据2020年中报,杉杉股份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21.41亿元,53亿元的收购价显得有些沉重。

于是,杉杉股份想尽一切办法募集资金,自2020年6月宣布收购起,迅速完成了向大股东定增、减持套现、银行贷款三步棋。

第一步,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获得母集团输血。

这份与收购公告同步发出的定增预案显示,发行对象为杉杉集团,以及两家杉杉系全资子公司,拟募集不超过3.37亿股,发行价格为9.31元/股,募资总额预计不超过31.3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对持股公司增资以收购标的资产。定增完成后,杉杉集团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提升至44.55%,实控人郑永刚合计控制上市股份比例提升至53.78%。

第二步,清仓宁波银行,减仓洛阳钼业,一年时间从二级市场套现34亿元。

公告显示,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一年内,杉杉股份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数次逐步卖空了其持有的宁波银行股份7335万股,交易成交金额共计约12.95亿元。

另外,杉杉股份全资子公司宁波创投于2020年通过单一资产管理计划间接持有的宁波银行1898万股,并已于2020年末清仓,对应成交金额约 6.3 亿元,获得投资收益约2.2亿元,占公司2019年净利润10%以上。

同样在这段时间,全资子公司宁波创投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数次出售所持有的洛阳钼业股份约2.4亿股,交易成交金额共计约14.76亿元。截止21年2月5日,宁波创投仍持有洛阳钼业2.31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1.07%。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钼业为全球主要钴生产商,也是杉杉股份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2017年,杉杉股份对洛阳钼业进行了战略投资,方式为以18亿元认购后者收购海外金属资源的180亿定增项目,完成后,杉杉股份持有股份占洛阳钼业总股本约2.18%。

彼时双方约定,就未来钴产品采购以及钴、锂等开发进行战略合作,有效期为3年,如今时间已到,杉杉股份不仅通过入股与上游矿源紧密绑定,同时也获得了二级市场的超额收益,可谓一步双赢的巧棋。以20年初至今洛阳钼业的均价5.94元/股计算,杉杉股份以3.82元/股入局,收益率超过55%。

除了多措并举大额募资之外,公司还走出了第三步险棋:向银行举债。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已与招商银行、建设银行联合牵头的银团就并购贷款事项签署了《银团贷款合同》,贷款总额高达30亿元。

如今凑足了钱,收购事宜也得以快速推进。根据最新公告,截止2021年1月底,公司已通过增资方式取得收购标的70%股权,并完成了大陆地区业务的交割,具体包括LG原先在苏州、南京、广州、张家港、北京五地的LCD偏光片资产。相关知识产权的初始转让价格将在完成相关外汇登记和税务手续后由苏州杉金以美元向LG化学支付。

不过根据条约,在三年内,杉杉股份还需要持续支付约23亿元以获取LG化学手中的另外30%股权,这将成为未来又一笔隐藏负债。

豪赌双主业转型

资料显示,杉杉股份目前主要从事锂电池材料业务。然而随着新能源赛道竞争加剧、补贴退坡,公司近年业绩大幅下滑,似乎正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

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27.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4.3%。2020年全年利润预计在4亿元左右,PE在锂电材料可比同行中偏低。

关于此次收购目的,公告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LCD市场。受益于下游面板行业的迅速发展,作为面板的核心材料之一的偏光片需求量稳步增长。通过资产并购进入LCD偏光片领域,有望增强杉杉股份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析观点认为,借由此次收购,杉杉股份将得以继承原LG化学占据的行业领先地位,进入全球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的LCD偏光片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韩国偏光片产能居全球第一,占比约为40%。

据悉,此次跨行布局面板领域,主要是由于杉杉股份新能源业务的增速下滑。公告中也指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完成后,能够降低锂电材料市场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公司将实现剥离服装业聚焦单主业后再次变成双主业发展。

不过,杉杉股份这次“双主业”转型并不容易,除了财务上压力颇大,其收购标的本身质感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有分析观点认为,该收购的业务或许已是“夕阳产业”。

LG化学官网显示,2018年以来,受到下游大尺寸LCD产能严重过剩、收益持续恶化影响,大尺寸偏光片价格开始急剧下降,南京、广州法人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于是,自2019年底开始,LG化学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人事调整,将LCD材料业务剥离的同时,迅速转型至OLED战略业务,似乎是急于将这块“烫手的山芋”转让。

不过也有分析观点指出,虽然盈利空间不大,但目前来看,面板行业内尚未有能够取代LCD地位的显示技术,绝非“淘汰产能”。即使OLED产业化已有十年,但由于成本因素,在大尺寸领域,连3%的份额都不到。且京东方在去年以几十亿购买了熊猫广电的LCD产品线,TCL以几十亿购买了三星的LCD线,两位面板龙头已经用脚投票,给出了答案。

关于并表后的的业绩影响,有分析师测算称,由于广州的两条新生产线于2020年投产并贡献利润,LG偏光片业务在2020年的净利润有望从去年的6亿元提升至10亿元,考虑到21年国产化后有望获得税收优惠,以及产业下游需求增加,净利润有望达到13亿元。

资本大佬郑永刚,13年后再出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杉杉股份第一次跨行业布局。公司成立初期从事的是服装业务,此后跨步转型向新能源,避开了服装整体行业下行的趋势。然而十年后危机再现,为了护航第二次转型“豪赌”,杉杉股份创始人郑永刚,在卸下公司一把手位置13年之后,再度出山。

即使在精明的浙商中,郑永刚的战略眼光也算得上领先且独到。1989年,31岁的郑永刚接手亏损千万的甬港服装厂,更名为“杉杉”,不仅迅速帮助服装厂扭亏为盈,还联合其他四家公司联合成立杉杉股份。

1996年,郑永刚带领杉杉股份实现资本化,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1998年,杉杉服饰实现国内销量7连冠,综合市场占有率高达37.4%,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大王。

出人意料的是,在公司风头正盛的时候,郑永刚却开始“未雨绸缪”,寻求全面转型。1999年,杉杉股份向一家碳素材料研究机构共投资3.8亿元,象征着其“双主业”布局开启,此后公司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

事实上,早在2007年,完成转型布局的郑永刚就辞去了杉杉股份董事长一职,从杉杉股份具体的事务性管理中正式脱离出来,其埋下的种子在之后的十年间开花结果,收获颇丰。

2013年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当年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业务的营业收入首度超过服装,成为公司的营收主力。次年,公司归属净利润便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13年的1.84亿元增至3.48亿元,涨幅高达89.58%。猛烈的增涨势头甚至持续到了第三年,2015年归属净利润6.91亿元,涨幅90.81%。

此后,国内服装行业逐渐下行。杉杉股份一边乘着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东风起飞,一边从“双主业”逐渐剥离亏损的服装业务,圆满完成转型。2018年,其锂电业务收入达到峰值,当年锂电材料营业收入为70.0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高达79.13%。

而辞任后的郑永刚,重心便转向了投资领域。其操作涉及上市公司包括商赢环球、希努尔、艾迪西(现申通快递)、中科英华(现诺德股份)、*ST江泉、新华龙等。还曾公开表示:“依靠服装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而此次郑永刚重回一线,亲自上阵操持杉杉股份第二次重大转型,市场也颇为看好。甚至有市场人士表示,从这次快速收购LG偏光片业务看出,郑永刚回归上市公司后,公司的执行力明显加强,决策和执行更为快速高效。

资本大佬的这场“豪赌”结果如何,能否帮助杉杉股份度过锂电业务下滑的难关,后续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