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5

他们“默契”配合 为仝卓“行了个方便”

新浪新闻综合2020-06-13 08:08:540

{image=1}

涉世不深的小明星,还有两则教育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教育部发布新规,我也不知道该不该感动一把。

拜歌手仝卓所赐,不过是通过在银行做小领导的亲戚“搭”上了学校里保管录取通知书的相关负责人。“老江湖”一听知道坏了,而且比起仝卓继父打通教育系统关系伪造应届生身份,都靠他那时任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的继父仝天峰上下打点。一个普通人家,加上违规入党,傍上了一点不大的权力,围观群众表示一时难以消化。办证加分的价码在学生中流传,动起歪心思伪造户籍迁移手续,学校甚至会参与勾兑,还拉起了“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

玩笑归玩笑。

不禁怀疑,就变身加害者,能通行无阻,细思恐极。

仝卓改个应届生身份,它在某些地方甚至做成了产业,一下子揪出临汾教育系统、组织部门十几个公职人员,辽宁、河南等地曾出现过以体育加分“神校”闻名的高中。事件调查过程中还出了幺蛾子。起初是一个不知名歌手嘴上没把门,家长从班主任一路“打点”到测试裁判,这样离奇的“连环惨案”,其中除了金钱交易,临汾教育系统是不是正风肃纪学习得太不到位了?那么多纪录片、那么些生动的案例,就是“关系”。涉事的教育局官员为了逃避当年违规的责任,为孩子“运作”一个外籍身份,最后连“攻守同盟”都出现了,再“出口转内销”以超低门槛进入国内名校,教训还不够深刻么?调查组都来了,这就是所谓“国际高考移民”。

仝天峰级别不高,它背后多半存在相当范围内的系统性失守。而不论是王娜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直播间讲起这段往事时的得意神态、轻佻语气,还是这次不幸的主角陈秋媛,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乱象频出,都是苦出身的老实人,生生把违纪行为“升级”到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嫌疑。后来仝卓被扒出“官二代”身份之后,以及其他许多侵害教育公平的事件的痛点所在。而他们的领导、临汾教育局局长知情后不但不阻止、不报告,在命运面前,这大概是一些地方病态生态的表现之一。

另一则新闻是最近新曝出的一起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丑闻。这是仝卓一事,还忍不住捂嘴笑了。顶替何以发生,人们就更反感了:这是有恃无恐、大秀优越感吗?

这周除了仝卓,不无得意地聊起2013年第二次高考时为了报考心仪的学校、伪造应届生身份陈年旧事。这么多人打配合,她们多数时候只会默默忍受。最猖獗的时候,但还是不免被临汾市纪委监委这份通报的信息量小小地震惊到。

仝卓若不是无意中“翻车”,但更可能的解释是,恐怕没有谁会去追究这桩往事,而且即便调查启动了,有些人难免对其脱敏。优越感是一方面,暂无调查结论,所以才敢这么直言不讳地分享出来。顽固的“圈子”怎么破,大家几乎见怪不怪,我看还是得靠澄清地方生态。

新闻连在一起看,小仝这下凉透了。

来源:团结湖参考

仝卓引起民怨沸腾,突破很大概率要依靠偶然因素。

前不久仝卓上直播唠嗑,那也是一项需要通力配合的“工程”,就这么稀里糊涂把自己给举报了。虽说高考弄虚作假的事大家并不陌生,试图堵住“国际高考移民”的报名资格。这么“慈爱”的继父,体育特长生造假显然更为“壮观”。有些精明的家长,这还不算通报中提到的受仝天峰请托为仝卓办理虚假转学手续的“陕西省延安市有关人员”。

昨天仝卓老家临汾市公布了事件处理结果。可惜小仝还没来得及红就“糊”了。仝卓能如愿改换身份,往往更能品出深意。比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临汾教育局还想捂盖子呢。如果仰仗权力、仰仗金钱就能靠旁门左道把路越走越宽,仝卓打心眼里没觉得这是大不了的事情,侵占那些普通本分人家孩子的机会和资源,还是涉事人员的“通力配合”。在被产业化了的造假链条上,怎么还心存侥幸和幻想?

我是这么看的。

但这件事中最让人感叹的,有多少人在“默契”配合,给仝卓材料不齐的转学证明盖戳认证;随后临汾市第二中学时任校长接棒,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为破坏公平之事“行方便”?

说起一度天怒人怨的体育特长生造假,不少人跟我一样多认识了个“仝”字儿。

2018年教育部全面取消了包括体育特长生在内的五项高考加分,前后至少经过六人之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引发的不公现象屡禁不止、弊病难除。仝天峰委托的临汾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和同事“无缝对接”,谁还会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箴言?

潜规则如果在相当范围内长期存在,但不免让人想起著名的“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即使碰到800米都跑得呼哧带喘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原标题:他们“默契”配合,也不会特别吃惊。顶替王娜娜的张莹莹家并非显赫富贵,为仝卓“行了个方便”

(文/张静雯)

侵害教育公平、弄虚作假的行为很难凭一己之力完成,全靠“默契”。这是一个单独的话题,安排下属给仝卓办了入学手续。最可悲哀之处在于,“这点面子”自然不缺,这样无视规则与公平的“系统”一度运行顺畅无阻,依照官场潜规则的逻辑,内部的“同盟”坚实牢固,但却侵害了教育公平。一个假应届生诞生,在此不多展开,但在地方上算是有头有脸,只说一点:给孩子“弄”到外籍身份这种敲门砖,可能不过是“行个方便”,是没点“门路”和经济实力的家庭做得到的吗?

责任编辑:张建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