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448

信达澳银冯明远最新路演:年初科技股回调是好事 好苗子未来会长大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6-13 10:35:490

年初科技股的回调是个好事。因为去年科技板块积累的涨幅已经过大了,很多科技股的估值处在比较高的水平。所以在这两个因素的负面冲击之下,有一定回调是好事。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等待公司业绩的兑现,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真正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在一定的回调期之后,能够在后面更上一层楼。

国内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些有潜质的股票,这些未来是有可能长大的。

科技上,我们需要时间去追赶欧美国家,需要融入世界去学习,毕竟我们起步得比较晚。美国,日本,欧洲在科技上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有开放的态度来拥抱世界。

投研工作,业绩却领跑行业,就是要在现有的框架下不断控制风险,积累经验,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以下为路演全文(部分内容有删减,采用第一人称)

01

年初科技股的回调是好事

科技板块在2019年的整体涨幅还不错,在2020年前三个月也是有一波不错的上涨。到今年一季度中后期,因为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在这两个因素的冲击下,科技板块回调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觉得,科技股价格回调是个好事。因为去年以来科技板块积累的涨幅已经很大了,很多科技股的估值处在历史比较高的水平。截至今年1季度末,他的两个基金都是同类基金中三年期业绩最好的产品。所以在这两个因素的负面冲击之下,有一定回调是好事。

另一方面,我们觉得也应该等待上市公司业绩的兑现,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所以,年初的调整是好事。真正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在一定的回调期之后,能够在后面更上一层楼。

02

科技股要抓细分机会

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大家都比较关注我国的科技产业。我们的判断是,我国科技产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工业体系也比较完整,这里面的细分领域会很多,对于里面的公司需要仔细去分析。

国内每一个细分领域,是近年市场里最受关注的基金经理,都有一些有潜质的股票,这些好苗子未来是有可能长大的。

所以我们未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在对的大方向里,不断挖掘额细分领域里的好的公司,然后能伴随企业一起成长。

03

静态估值往往会引发较大错误

对科技产业公司进行准确估值,其实是比较有难度的。

对传统的公路、公用事业公司来说,它们的发展比较稳定,可预测性会比较强。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它们经常会有创新性的技术或者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巨变式的发展,这个估值就很难了。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苹果公司在2010年前后从一家做音乐播放器的公司,在短短两、三年内就成了一家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公司。它发生这种巨变,仅仅是从企业发布产品的那两三年开始的。这个而显然很难预测。

当然,苹果公司本身是有很多年的技术沉淀,因此在它新产品发布之后,公司就能快速地成长。但我想强调的是,对科技股进行估值确实比较难,因为它经常有这种突发性变好的事情。当然,也有突发性变差的事情,比如诺基亚。

因此,我们倾向于关注企业的发展,通过深刻理解它的产品、技术以及未来走向,来源:资本深潜号

部分要点如下:

作者 | 张雨娜

编辑 | 袁畅

信达澳银的“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来把握公司价值。

最好不要静态地对科技企业进行估值,这往往会发生比较大的错误。

04

要以更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

欧美国家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时间非常长,在二战前后,它们整个信息化产业,包括半导体,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我们国家的早期的底子相对薄一些,我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信息产业才走上正轨的。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资本市场助力发展起来,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所以目前是“大个子”跟“小个子”的较量,我们在技术上的沉淀还是不够的。

最近,在他的路演中,他又分享了最新的投资体会,以及在科技股投资和研究上的思考,读来让人颇受启发。

所以全球的科技领域的竞争,我们一方面要冷静,正视自身的不足,明白确实需要很多年的追赶。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信息产业这块,决策层的应对还是比较好的,通过一些产业基金,一些风险投资基金,以及科创板等手段,我们国家在信息化产业、高端技术上的发展势头是很好的。

从我们日常工作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环境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特别是科创板的启动,一方面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增长力,另一方面对于这些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他的投资风格与众不同,也有比较好的回报机制。不会再出现“造原子弹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情况。

当然,我们需要时间去追赶技术先进的国家,需要融入世界去学习,毕竟我们起步得比较晚。很多领域上,别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有开放的态度来拥抱世界。

05

投资核心是控制风险

金融投资这个工作,不是一种科研型的工作,也不是有完全创新性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其实是核心就是控制风险。我们的投研框架体系,总体都是非常传统的。

投研行业,是要在现有的框架下控制风险,同时不断积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我们希望能够不断积累经验。这个行业就是,经验越丰厚的人,水平越高。巴菲特这样的老人可能是水平最高的。

本期责任编辑 陈嘉懿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