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4250

12家国企首批碳中和债:发行近200亿元 平均融资利率3.5%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3-02 22:41:380

投资研报

【硬核研报】供给侧+需求侧双轮驱动下,“碳中和”的大重构已经开始!机构高喊最低估的超级赛道已找到,未来10年成长空间超50倍

【新能源车动见】涨价潮谁受益?布局时机来临?涨价背景下多角度看产业链最新变化

【食品饮料α掘金】这家酒企或有α行情:Q1预增60%,估值才24倍

【硬核研报】高点已回调32.9%!数据中心行业当前估值与机构持仓位均处历史低位!机构高喊底部已现,被低估五成的寡头即将起飞

原标题:详解12家国企首批碳中和债:发行近200亿元,平均融资利率3.5%,发行人集中于大型电力企业

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这也是首家发布具体减碳行动方案的央企。

自去年9月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从各省市的战略部署,到各大发电集团的积极转型布局,国内各界在能源转型方面按下了加速键。

中信证券的研究指出,2018年,电力部门碳排放比重最高,约占51%;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重分别为28%和10%。可以看出,在所有行业可实现的全面脱碳情景中,电力系统的脱碳至关重要。

在国家电网之前,已经有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等能源央企相继提出了各自的碳达峰目标,并成功发行了碳中和债券。此外,全国31个省市区也响应号召,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纷纷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首批碳中和债发行 规模近200亿元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共有12家国企央企发行14笔碳中和债券,截至3月2日,已有13笔成功发行,涉及金额约为200亿元。

具体来看,2月25日至3月1日,交易所市场陆续发行7支碳中和债,发行规模合计达135亿,发行人包括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天成租赁、深圳地铁、三峡集团和京投公司。

2月7日,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批6支碳中和债,发行规模共64亿元,发行人包括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华能电力、雅砻江水电和四川机场。

{image=1}

在首批碳中和债券中,仅有中核集团的“GC中核01”取消发行,该笔债券原计划是用于徐大堡核电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风电和光伏发电低碳项目借款。原定本期债券网下询价利率区间为3.10% -4.10%。

公告显示,中核集团认为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经发行人、主承销商与投资者协商一致,决定取消发行本期债券,后续发行时间另行确定。

从发行主体来看,首批碳中和债“吃螃蟹”者都是信用资质达到“AAA”级的国企央企,央企共有9家,主要为电力电网企业;地方国企仅有3家,分别是深圳地铁、京投公司和四川机场,主要是交通运输企业。

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对相关市场主体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对企业而言,碳中和债创新发展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拓宽企业绿色项目融资渠道,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企业形成正向激励,推动绿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从募资用途来看,主要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部分用于归还之前因低碳项目建设而欠下的借款,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募资50亿元,是此次发行规模最大的企业。

水电、核电、光伏发电以及风电均属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也是此次首批碳中和债主要进行投资的领域。根据交易商协会官网信息显示,“碳中和债的募投项目需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且聚焦于碳减排领域,主要包括:一是光伏、风电及水电等清洁能源类项目;二是电气化的轨道交通等清洁交通类项目;三是绿色建筑等低碳改造类项目”。

比如南方电网发行的首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碳中和债券,主要用于阳江、梅州两地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经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测算,上述项目预计可实现年碳减排量达74.35万吨,减碳效果显著。

收益率方面,这批碳中和债票面收益率均在3.5%附近,横向比较来看,利率均低于发行日同等级(AAA)、同期限的中债估值收益率水平大约5-25个bp,票面利率较低可能与第一批试点以及发行人整体资质较好有关。

不过,在普遍低利率的情况中,也出现了例外。3月1日,华能天成租赁公告显示,发行的“GC天成01”的票面利率为4.05%,而同日深圳地铁发行的“21深铁G1”的票面利率仅为3.50%,二者相差了55个bp。

发债主体评级相等,利率相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募集资金用途不同。深圳地铁主要是用于城市电气化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而华能天成租赁是用于光伏发电站,风电电站项目融资租赁款项投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碳中和债的推出,有助于投资者识别出对碳中和目标贡献最大的领域,满足投资需求。”兴业经济研究相关报告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都面临深度转型,这意味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而绿色债券具有期限长、一定价格优势等特点,未来市场需求将日益提高。

能源央企提出“碳中和”目标

从上述碳中和债券发行情况来看,能源央企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在国家政策倡导之下,响应碳中和目标最为积极的也是各大能源企业。

中信建投近期的研究指出,从能源结构看,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来自煤炭的燃烧;从产业结构看,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接近90%。

2018年,电力部门碳排放比重最高,约占51%;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重分别为28%和10%。可以看出,在所有行业可实现的全面脱碳情景中,电力系统的脱碳至关重要。

国家电网在3月1日公布了其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短期目标是,在能源供给侧,预计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预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以上。

为了实现行动方案的目标,国家电网设置了电网建设、协调调度和交易机制、节能提效、公司自身减排、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六个方面18项举措,对未来的“碳中和”路径进行了细致的要求。

近期也成功发债的华能集团在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为战略目标,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

2020 年 12 月 8 月,国家电投率先宣布初步测算到 2023 年就可以实现碳达峰,计划到 2025 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 60%,2035 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 75%。

2021 年 1 月 20 日,华电集团提出到 2023 年实现“5318”目标,有望在 2025 年 实现碳达峰。

就此次发行碳中和债券而言,能源央企也对建设项目的减碳效果做出量化。

比如三峡集团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项目建设,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后,与同等供电量的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可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367.79 万吨,协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1.18 万吨。

南方电网募集的资金将用于阳江、梅州两地的抽水蓄能项目的建设或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4.34万吨、可节约标煤33.64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6862.56万吨。

国家电投募投项目为风电和光伏发电类项目,募集资金用于吉林扶余三井子风电场一期项目、临泽县 50 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和高台县高崖子滩 50 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22.23 万吨、可节约标煤 8.29 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 50.58 万吨。

在“碳中和”的号召之下,各大发电集团均在“十四五”期间有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计划,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在 2025 年都将至少提升至 50%以上。

长江证券的分析指出,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近期相关企业“碳中和”债券的发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企业进行新能源发展转型在融资渠道方面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与此同时,央企自身融资成本的优势叠加光伏、风电设备成本下降,项目收益率或好于预期,企业发展转型具备内生意愿和经济考量。

能源革命下“碳中和”投资机会

3月2日,“碳中和”概念板块中,中钢国际、国网英大、中材节能等多只相关个股涨停,随着后期重要会议的召开,市场对其政策预期较高,“碳中和”逐渐成为市场主线之一。

根据国家去年12月在气候峰会上公布的指标,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例达到25%。

广发证券指出,碳中和大概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资源再生、节能增效、能源替代。碳中和需针对本国国情,循环再生、节能增效是中国碳中和的必然选择。

中信建投表示,碳中和下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第一,电力能源将迎来深度脱碳,风光发电将成为主要能源。光伏、风电和储能产业将极大受益。第二,非电力部门更加清洁化+电力化。新能车和装配式建筑等行业也存在着持续发展机会。第三,碳排放端深度绿化。以生物降解塑料为代表环保产业会得到显著的发展。

兴业证券表示,能源革命下将带动经济转型,新旧产业皆有可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不仅直接推动风光发电产业链的发展,也将影响下游能源消费的局面,将加速新能源利用技术效率;碳中和或承担起“供给侧改革2.0”的职责,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此外,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方向,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编辑:杜弘禹)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