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801

BAT齐聚港股 李彦宏借造车重回第一梯队?

新浪财经综合2021-03-13 12:55:190

来源:华盛通

美股上市16年后,百度于今日正式开启港股招股,至此BAT齐聚港股。

3月12日早间,百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于3月12日-3月17日期间进行招股,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295港元,每手50股,入场费14898.64港元,预期公司3月23日上市。

说起百度,很多人都知道是刚开始是做搜索引擎,然后研究了无人驾驶技术,是一家重技术的第一代互联网巨头,董事长李彦宏与腾讯和阿里的二马齐名。随着字节跳动对于搜索业务的进军,爱奇艺的连年亏损,前任CEO陆奇的离职,无人驾驶迟迟未能商用,百度也陷入发展瓶颈,李彦宏也掉出首富队伍。

{image=1}

彼时的搜索引擎巨头,今日AI业务的“领头雁”,摘掉“落伍生”帽子的百度可谓风头正盛!在过去一年,是百度价值被重估的一年:股价翻了两倍多,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正式加入造车大潮......

逆风翻盘的百度如何十年磨一剑?此次赴港上市,李彦宏能否借助造车势头重回一线阵营?

01.

营收连续三年超千亿,赴港上市目标明确

核心数据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百度分别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023亿元、人民币1074亿元及人民币10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76亿元、人民币21亿元及人民币225亿元。

从财报来看,百度的营收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线营销收入在百度总营收中的占比正在降低,其他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收入中,搜索与信息流广告收入为663亿元,云计算、智能驾驶等业务收入124亿元,增长28%,爱奇艺收入297亿元。

百度美股的涨幅亦是十分亮眼,在2020年最后一天股价大涨近13%,创52周内新高;进入2021年市场最高突破千亿美元,虽近期回落,但仍为2020年初股价的2倍有余。

研发投入是股价增长的驱动力:2020年百度核心研发费用195亿元,占总收入的18%,研发投入强度位于中国大型科技互联网公司前列。即使对比科技巨头华为,研发投入也不过占收入的10%-15%,百度作为科技公司的决心一目了然。

募资用途

本次赴港上市,百度将募资用作持续科技投资,并且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发展百度移动生态进一步实现多元变现,具体包括:

百度拟用作持续科技投资,并且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包括吸引及留用人才、通过开发更多AI能力、提升智能驾驶与其他增长计划的发展与商业化、投资AI芯片及扩展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收购及投资其他企业;

百度拟用进一步发展百度移动生态,进一步实现多元变现;

百度则是拟用作一般公司用途,比如补充流动资金等。

百度的逆风翻盘,用实力证明,投入与收获是成绝对的正比!

02.

死磕AI,多元化商业模式潜力巨大

“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在聆讯资料中,百度这样定义自己。含有“AI”的字眼在文件中出现了450多次,百度也明确描绘出了由AI驱动的三大增长引擎全貌,“AI第一股”呼之欲出。

首先,百度是迄今唯一已开发全栈AI能力(从芯片设计到深度学习框架及应用层面AI能力)的中国公司;同时,百度持有最多中国AI专利数量以及AI专利申请数量,按开发者数目计,百度开放式AI平台拥有超过265万名开发者,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式AI平台;

正式加入了“造车”大潮,同样着眼于“软硬一体”架构的提升,来推动Apollo计划进一步展开,于3月2日,集度汽车公司正式成立,百度、吉利分别持股55%、45%,表明了百度以“整车制造商”身份进军汽车业、深度参与造车的决心;根据百度CEO李彦宏的表述,公司旨在制造一款融合前沿技术的电动汽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百度车联网、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

其次,拿云计算服务来说,百度在2015年才对外开放运营,比腾讯云晚了五年,比阿里云晚了六年,却凭借灵活的“云智一体”战略,将AI链接到农林渔牧等各个实体产业,加速了智能云业务的市场化进程;

不止于此,百度还推出了“搜索+信息流+直播(收购YY)+智能小程序”的多轮驱动战略;

手握多年技术沉淀的筹码,百度在收获了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了市场的认可:

《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全球AI公司五强”榜单中,百度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指出,百度广告在2021年有望恢复双位数以上增长,而创新业务的商业化亦有望加速,将目标价上调至360美元;同时汽车公司的积极进展将为公司提供更高的估值弹性;

华泰证券也已将百度美股目标价上调至357.1美元,其认为,百度已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基础设施、AI云服务以及下一代操作系统方面建立了技术领导地位;

招银国际表示,百度在造车业务、自动驾驶以及智能云方面的进展将进一步加速百度AI商业化,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陆续推进,增强了变现可预见性。

百度的核心业绩一直很稳健,而新兴业务屡屡踩在时代的热点上,这是百度长期技术投入与研发积累的过程。十年的卧薪尝胆,伴随着百度回港上市,时间将给出答案。

03.

二次上市的股票,是否能够打新?

答案是可以的,港股二次上市与普通的新股发售有相似之处,叔整理了历史二次上市数发现。中概二次上市的确存在套利机会!

定价上,二次上市通常较美股有 2%-5%左右的折让;

中签率,和普通打新相比, 虽然一手资金平均过万,但一手中签率整体偏高,意味着成本更低;

基本面,二次上市,有市值或盈利的要求,相比于新股,二次上市公司大部分适合长期持有;

回顾历史中概二次上市表现:

{image=2}

熟悉港股的朋友都知道,另一家国内科技龙头公司快手今年2月5日上市,股价在6个交易日,股价上涨超过250%,6天近3倍的收益对于打新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块肥美的蛋糕。可以说,中签快手的朋友都拿到了丰厚的春节红包。

快手的上市才刚刚拉开中概股回归的序幕。2021年还有汽车之家,奈雪的茶,B站,字节跳动等优质公司上市。由于港股具备杠杆打新的特点,规则制定有助于散户中签,对于具备港股打新资格的股民来说,今年还有多次中头奖的机会。

{image=3}

责任编辑:张海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