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988

接种新冠疫苗能选品牌吗?打过疫苗后还需戴口罩吗?权威回应

新浪财经2021-03-21 16:05:500

【要点速览】

【工信部:全年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接种需求】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表示,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

【全国新冠疫苗已接种7495.6万剂次】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2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新冠疫苗接种7495.6万剂次。

【连续31天后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国家卫建委:要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反弹】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连续31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后,3月18日陕西省报告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提示,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反弹。

【低风险地区持“绿码”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码】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2021年春运已安全结束,各地正在全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群众安全、顺畅出行。当前,国内低风险地区持健康通行“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码。

【工信部:我国已有5款疫苗,新的疫苗还将陆续上市】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表示,目前,我们有5款疫苗,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了紧急使用。这些企业目前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的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而且这些疫苗的产能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就绪,一旦产品获批,就会启动生产、上市供应,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打过疫苗后仍需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流行,国内疫苗接种率较低,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或物品入境,仍有导致在境内传播的风险。因此,我国在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并遵循各地的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

【中疾控: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情况与同类品种相比无异常】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不管是从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上市后监测的结果来看,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类品种相比,结果是类似的,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

以下位发布会实录:(来源于中国网)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2021年春运已安全结束。各地正在全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群众安全、顺畅出行。当前,国内低风险地区持健康通行“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码。

国内疫情防控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是仍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要更精准、更有效地防。继连续31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后,3月18日陕西省报告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提示,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对新增散发病例,要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反弹。

当前,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截至3月2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7495.6万剂次。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相比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疫苗接种率是否偏低?原因是什么?当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整体的接种情况怎么样?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让更多群众接种到疫苗?谢谢。

贺青华: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涉及到三个方面,目前全国正在按照国家的统一方案、统一部署和安排,分阶段开展各类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刚才主持人也讲到,已经超过了7000多万人次,接种人数正在稳步的增长。群众对接种疫苗的意愿也在逐步的增加,刚才讲到,由于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很多群众认为疫情得到控制了,错误的认为疫情离我很远,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所以接种疫苗的紧迫性不是太强。在此,我要呼吁大家,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所以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大家积极接种疫苗。

关于60岁以上人群接种,部分地区在充分评估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开始为60岁以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开展接种新冠疫苗。同时,疫苗研发单位也在加快推进研发,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以后,我们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贺青华:关于下一步怎么推广,下一步我们继续按照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常态化防控与接种工作相统筹,依法审慎稳妥有序落实地方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更加安全、有序、有力地推进疫苗接种,逐步扩大人群的覆盖范围,尽可能让更多群众接种疫苗,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新冠病毒疫苗规模化生产的保障情况,能否满足全面接种的需求?谢谢。

毛俊锋:谢谢记者的提问。刚才贺局长讲了,我们的疫情虽然在国内防控的很好,但是并不能错误地认为疫情离我们很远。从全世界来看,各个主要国家都把接种疫苗作为最终战胜疫情的有效手段,都在全面推进接种工作。为了保障好我国疫苗接种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组织和保障工作。目前,我们有5款疫苗,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了紧急使用。这些企业目前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的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而且这些疫苗的产能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就绪,一旦产品获批,就会启动生产、上市供应,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疫苗的产量、供应量,保障好接种工作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向有关企业派出了服务保障小组,逐家企业推动他们研究制定增产扩能的方案,特别是要求企业倒排工期、做好科学排产,要做好人员、设备、耗材等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尽量保证生产的稳定,不要出现太大的波动,确保按照产能设计的最高限进行产出,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毛俊锋:随着增产扩能工作的向前推进,我们的疫苗产量也在逐步放大。可以告诉大家,目前我们的疫苗产量和2月初相比,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下一步还会进一步提升。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当然,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它不同于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不同于这些防疫物资,它的扩产增产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大家也知道,疫苗的生产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多,技术含量更高,特别是对它的监管要求也更为严格,尤其是新冠病毒疫苗,现在我们的疫苗生产总量、扩产增产速度在我国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反复强调,企业在增产扩能过程中要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企业要切实履行疫苗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健全自查自检自纠的企业内审机制,要盯紧关键工序、关键节点,确保在目前大规模放量的情况下,我们的疫苗的质量始终是安全和稳定的。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目前国内已有4款新冠病毒疫苗上市,请问个人能自主选择不同品牌的疫苗吗?如果之前接种过一个品牌的新冠疫苗,明年还需要继续接种的话,请问是只能选择同一品牌还是可以叠加?谢谢。

贺青华:谢谢你的提问。目前国内上市的4款疫苗都是经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是安全、有效的。由于各省市采购的上市疫苗品种可能不同,所以每个人需按照所在省市的统一安排尽快接种疫苗。

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不同企业生产的疫苗是否可以叠加或替代接种的问题,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等研究结果出来以后,我们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明确的政策措施。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现在国内的疫苗接种已经超过了7千万剂次,我注意到国家非常注重在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监测,请问目前监测到的不良反应到底有哪些?国家是不是有这样的考虑,能定期把相关的数据向大众公布,打消公众的疑虑。谢谢。

王华庆:谢谢记者的提问。不良反应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关于疫苗,它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外来的抗原,由于疫苗的特性,还有个体的差异,接种疫苗之后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疫苗总的发生率还是相对较低的情况。不良反应除了和个体、疫苗的特性有关系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新冠疫苗在前期,不管是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还是上市后监测的结果,它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类品种相比,结果是类似的,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现在我们监测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的反应和全身的反应,局部的反应,接种之后会出现疼痛的情况,有的会出现红肿,有的会出现硬结,但是这些局部的反应都不需要处理,自行会痊愈。全身反应表现相对多的,一个是头痛、乏力,有的还会出现低热的情况,这是我们目前监测的结果。现在不良反应报告上来的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也就是说是疑似不良反应,怀疑和疫苗有关的反应,实际上后续我们要对这里面涉及到的比较严重的疑似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对有些病例还要开展补充的检查,要了解他的接种史,了解整个疾病的发生情况,最后由专家组做出诊断。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后续我们会对这些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相关的评估。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请问冯主任,我国大规模开展了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在接种之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否将予以调整?怎么调整?公众是不是可以摘掉口罩了?谢谢。

冯子健:谢谢您的提问。现在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目前全球的疫情仍然在持续流行,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疫苗的接种率仍然比较低,离较高的人群免疫保护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话,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入境或者物品入境仍然有导致我国境内传播的风险。同时,即便是在高流行国家已经感染过了,或者已经接种过疫苗,这也不能完全避免出现感染,虽然发病风险会大大降低,但仍然有再感染的风险。他入境以后如果防范不好也可能会导致在境内的传播。

目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疫苗,各个类型的疫苗都有这样的现象,对重症的预防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感染,包括对轻症的预防效果,可能没有像预防重症那么好。境外出现了几个特别令人关注和担心的变异病毒,有些变异病毒对疫苗的保护效果造成了一些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国家现阶段常态化防控工作还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措施,根据全球的疫情形势和全球的接种情况,也包括我们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有序地对部分措施进行调整优化。

冯子健:在外防输入方面,我们将继续严格实施远端防控措施,做好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集中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暂不对疫苗接种者免除检测和隔离的措施,有效阻断边境非法越境通道,并坚持人物同防。同时,将考虑根据不同国家疫苗接种水平和疫情水平来实施差异化的签证发放、航班和入境人员数量管控政策,同时关注疫苗护照的国际进展,国内民众达到较高的免疫保护水平且具备可行性后再适时调整防控措施。

在个人防控方面,我国在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保护水平之前,广大群众仍然要保持预防新冠感染和传播的意识,做好个人卫生习惯,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的场所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并遵循各地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在国内的疫情得到比较好控制的条件下,请解释一下为什么还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刚刚专家介绍,现在咱们国家新冠疫苗接种率是比较低的,如果在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下,一旦世界开始自由流动,或者说开放流动之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将会面临哪些风险?谢谢。

贺青华:谢谢你的提问。我前面提到,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仍然在全球流行,根据目前国际疫情形势来看,疫情仍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甚至今后还要与我们共存,所以我们随时都可能因为传染源的引入而导致新冠疫情在国内流行,甚至暴发流行。前期由于我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人群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获得的免疫力比例比较低,所以在这个时候,现在我们有了疫苗,所以必须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让更多人群获得免疫力,获得保护力。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建议大家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早日获得免疫力、保护力。谢谢。

责任编辑:李思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