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5752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四部门:13类App不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

《财经》新媒体2021-03-25 19:46:371

原标题: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以后不行了

来源:财经E法

文 | 《财经》E法 樊瑞 编辑 | 鲁伟

规范、整治手机App,监管部门又有新动作。

3月22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下称《规定》),明确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并明确39类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将于2021年5月1日起实施。

近年来,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工信部已连续两年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包括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在内的问题。截至2021年3月,工信部共完成73万款App的技术检测,责令整改3046款违规App,下架179款拒不整改的App,相关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有专家对《财经》E法表示,此次《规定》的出台,有助于避免App扩大范围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从而进一步压缩恶意使用个人信息的空间。

13类App不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

国家网信办指出,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大量App通过捆绑功能服务一揽子索取个人信息授权,用户拒绝授权就无法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变相强制用户授权。为聚焦解决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规范收集个人信息活动,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等四部分联合制定《规定》。

《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适用于《规定》的App包括移动智能终端预置、下载安装的应用软件,基于应用软件开放平台接口开发的、用户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的小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3月12日,工信部点名了2021年第三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136款App,这是2019年以来,工信部第12次针对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发布公告,这其中网络游戏多达十余款。

此次《规定》的出台,对于网游玩家的隐私也将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网络游戏App,《规定》认定其基本功能服务为“提供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必要个人信息仅为注册用户的移动电话号码。

《规定》还认定包括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浏览器类、拍摄美化类、实用工具类等共计13种App不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告诉《财经》E法,《规定》的出台显示监管部门对App治理呈现精细化的趋势,核心是要解决超范围收集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个人信息一旦被收集,即使再做处罚也无法改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经被损害的事实,所以要从源头上开始进行管制,明确什么信息可收集。”

何延哲表示,前述39类App基本涵盖个人生活的所有类型,《规定》的出台能起到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作用,但并不意味着结束,这是在释放以后会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信号。

明确必要信息的收集范围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了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需要遵守“正当”、“合法”、“必要”三个原则。关于“必要原则”如何理解,实践中经常存在着很大争议。《规定》是对“必要原则”的细化,明确了各类常见的应用软件所能收集的必要个人信息的范围。这对于解决“必要原则”的适用提供了非常明确具体的标准,也有助于避免应用软件扩大范围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规定》明确,“必要个人信息,是指保障App基本功能服务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缺少该信息App即无法实现基本功能服务。具体是指消费侧用户个人信息,不包括服务供给侧用户个人信息。”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啸表示,《规定》实际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保证App基本功能服务正常运行的需要。App的服务实际上在网络运营者和用户之间形成了网络服务合同,在履行合同中,合同当事人必须互相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否则就无法履行合同。

其二,体现合法原则。从《规定》列举的39类App可知,几乎绝大部分的App都将“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作为必要的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由此可见,中国的移动电话号码依法采取实名制。App要求将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作为必要的个人信息,一方面是对法律要求的实名制的落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网络运营者和自然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哪些App受影响最大?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乱象频出。中国目前有数百万个App,不少App都存在过度收集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依赖个人信息,在何延哲看来,“很难想象没有个人信息的互联网产业,那可能就类似于传统软件产业,限制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其实戳中了互联网产业的软肋”。

不过,何延哲也强调,过度搜集个人信息会增加信息泄漏和滥用的可能性。“我们不拒绝大数据,但是我们需要压缩恶意使用个人信息的空间”。

在程啸看来,对个人信息进行过度的收集、使用、存储等处理行为,为泄露、非法公开或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埋下隐患,客观上也增加了个人信息权益遭受侵害的风险,既不利于有效保护广大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权益,也不利于网络信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经济的发展。他指出,《规定》是对《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中对个人信息保护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何延哲表示,经过前期的治理,现在一些App学“聪明”了,把隐私政策放在前面,用户需要点击确认才可使用软件。用户授权同意获得个人信息,企业可能损失用户的体验度,但是换来了所谓的“合规”前提。《规定》实施后,如果企业通过捆绑基本功能和其他功能的方式,强制获取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即使经过用户点击过同意隐私政策,也依然是不合规的。

程啸分析,《规定》对于网络运营者来说,有了非常明确的、具有可预期的行为规范,可减少合规成本,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机关有更明确的执法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依法行政;对于个人来说,可有效维护自身的信息权益。

何延哲认为,《规定》出台后,对定向广告依赖强的App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这些App获利的方式就是根据精准的画像推送广告,如果不知道是谁在使用设备,那广告的价值要大打折扣。”

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其中13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女性健康类、网络直播类、在线影音类、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运动健身类、浏览器类、输入法类、安全管理类、电子图书类、拍摄美化类、应用商店类、实用工具类】均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地图导航类】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

【网络约车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乘车人出发地、到达地、位置信息、行踪轨迹;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

【即时通信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账号信息,包括账号、即时通信联系人账号列表。

【网络支付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注册用户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证件有效期限、银行卡号码。

【网上购物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收货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餐饮外卖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收货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邮件快件寄递类】寄件人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等身份信息;寄件人地址、联系电话;收件人姓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寄递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

【交通票务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旅客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旅客类型。旅客类型通常包括儿童、成人、学生等;旅客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车次/船次/航班号、席别/舱位等级、座位号(如有)、车牌号及车牌颜色(ETC服务);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婚恋相亲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婚恋相亲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

【求职招聘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求职者提供的简历。

【网络借贷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借款人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证件有效期限、银行卡号码。

【房屋租售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房源基本信息,包括房屋地址、面积/户型、期望售价或租金。

【二手车交易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购买方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出售方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车辆行驶证号、车辆识别号码。

【问诊挂号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挂号时需提供患者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预约挂号的医院和科室;问诊时需提供病情描述。

【旅游服务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出行人旅游目的地、旅游时间;出行人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联系方式。

【酒店服务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住宿人姓名和联系方式、入住和退房时间、入住酒店名称。

【用车服务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使用共享汽车、租赁汽车服务用户的证件类型和号码,驾驶证件信息;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使用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汽车服务用户的位置信息。

【投资理财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投资理财用户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证件有效期限、证件影印件;投资理财用户资金账户、银行卡号码或支付账号。

【手机银行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用户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证件有效期限、证件影印件、银行卡号码、银行预留移动电话号码;转账时需提供收款人姓名、银行卡号码、开户银行信息。

【演出票务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观演场次、座位号(如有);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

【网络社区类、网络游戏类、学习教育类、本地生活类、邮箱云盘类、远程会议类】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