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258

左晖:功成身退

贝果财经2021-05-21 14:57:470

原标题:左晖:功成身退

本报记者 余燕明 北京报道

左晖走的这一天,他的对手们突然发现都与他达成了和解。

从链家崛起的那一天,整个经纪行业就只有两种企业——链家,非链家。

左晖病故之前,对手们对链家、贝壳的攻讦不遗余力。

对他们而言,左晖是经纪行业的“暴君”,他要用摧枯拉朽的气势,砸掉其他人的饭碗。

但作为拼搏的企业家、行业的变革者,左晖无可指摘。

左晖走后,他的对手们都承认,左晖自律、非常好学,更值得敬佩,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而且为了理想,他一直用命在拼。

左晖的理想,于宏伟的事业上,是他创办、引领了一家万亿商业帝国;于朴素的情感上,他希望孩子们再不会喊他“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

左晖给经纪行业留下的,不只是独霸市场的中介巨头——链家、贝壳,还有他的无数标准,那些让53万名经纪人步履一致的规则标准。

强力的规则管控逻辑下,左晖让传统中介的江湖厮杀,变成了一门植入价值观、重构标准化的生意,最后堂而皇之地在资本市场兑现了价值。

与其说笼统地概括链家、贝壳颠覆和变革了经纪行业,倒不如说左晖通过资本迅速堆积的方式,让经纪行业接受了他的玩法。

对整个经纪行业而言,左晖既是引领,也在倒逼,他拉高了这门生意的门槛与格局。

在此之前,从没有哪一家中介公司,可以像链家这样从资本市场吸引了最豪华、最有实力的投资者,合纵连横、抢占市场,进而制定行业标准与规则。

左晖让一个从不入流、莫不起眼的中介行业,也能够跟资本市场接壤,攀上千亿市值,创造亿万财富。

精神遗产

左晖是摩羯座,在十二星座里,摩羯座是一群最有耐心、为事最小心也最善良的人,执着现实。

他们做事脚踏实地,也比较固执,不达目的是不会放手的。

摩羯座的忍耐力也是出奇的强大,同时也非常勤奋,因为他们心中总是背负着很多的责任感。

从查出肺癌到离世,左晖是边治病边工作,他罹患绝症断断续续地工作了8年之久。

只有在左晖病故之后再去回忆,患病的这8年时间里,当他穿着体面、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无数公开场合下,站立、坐定几个小时,慢条斯理地奉送演讲、侃侃而谈地接受采访,这其中的煎熬,旁人难以预知。

每时每刻,公开场合下的左晖,都在谈论他的链家、贝壳以及整个经纪行业,几乎没有谈论过自己的艰苦。直到病故离世,许多人才觉知,原来左晖是个病人。

如果说生前的左晖给经纪行业留下了他的智慧和见识,这不是溢美之词,丝毫没有夸大。

时至今日,外界对中介行业、对链家、对贝壳依然充满了困惑与敌意。左晖一直在做的,就像布道者一样,阐释他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兜售链家和贝壳的价值观。

即便不属于“链家系”和“贝壳系”,处于与之对抗的“非链家”“非贝壳系”阵营里,但“中介教父”施永青可能是最懂左晖的人。

有时候,只有对手才真的、也更懂对手。

作为抗拒加入贝壳系的对手,左晖曾经邀请这位长者莅临过链家的周年庆。施永青对左晖不吝赞美,中肯动听。

施永青说,左晖的人生虽短,但很有作为,人要立功立言立德,他做到了。

左晖的身后留下了一家市值4000亿元的商业巨头——贝壳找房,以及一大批帮他打理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左晖的离去,让无数的贝壳高管、员工恸动。对这群人来说,左晖不仅是老板,还是精神上的领袖。

在链家和贝壳的崛起过程中,左晖喜欢说一句话,我们的信仰就是“慢就是快”。而在他的生命旅途里,最缺少的却是时间。

许多的公开场合里,跟随左晖的职业经理人,乃至最基层的员工,对左晖的想法、理念和价值观都能够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如出一辙地对外输出。

2013年被查出患病,左晖和链家向外界呈现的风格,确实有着明显的改观。此前,他讷言敏行、低调作为;此后,他侃侃而谈、金句迭出。

就如施永青所说,对于自己的病,可能左晖也有心理准备,他在无数次的演讲、采访、内部会议上留下了许多的理论,在相当程度上都会指引着贝壳的战略与发展。

但是熟稔左晖的言论字句之后,他的追随者们能够多大程度地将其内化成一以贯之的理念、价值观,甚至在激烈竞争下淬炼、创新,才是决定贝壳的生存与未来的关键。

链家和贝壳的崛起,仰赖于左晖在浸蕴中介行业20年后观察、沉淀、反思、提炼得来的理念和价值观,以及他迅速堆积数百亿元资本的庞大资源。

在他走后,他一手创办、倾尽心血的贝壳,最终是云坠雨落,还是后浪翻越前浪,结局都在此刻他离世的瞬息之间。

凶猛崛起

链家和贝壳的最后崛起,源于左晖被查出肺癌两年前的一个重要的内部会议。

这次内部会议讨论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干掉链家”,这其实也是左晖在当时不断拷问自己和管理层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到来,究竟能否改变传统中介?如果可以,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传统中介,传统中介又将如何应对?

在会议上,左晖把他的职业经理人分为了两个阵营——互联网派、传统派。显然,互联网派最后占据了上风。

彼时,房地产是互联网渗透率最低的行业之一。但在那个时候,带有IT求学背景的左晖,就能够意识到互联网对产业的巨大价值。

优化消费者体验、提升效率、建立竞优机制,而与之对应的,左晖认为互联网体现的这些价值,恰是传统中介行业的沉疴弊病。

从左晖更大程度地投身互联网开始,实际上他就已经把链家推向了传统中介的对立面。

链家要依靠线上数据的真实、透明、对称、精准和无差别呈现做真房源,其实就撬动了传统房产中介和信息平台的“蛋糕”,它们要靠发布低价房源信息的方式,吸引流量后,再去促成交易。

链家要优化消费者的体验,就要杜绝经纪人在中间吃差价,而这又破坏了当时传统中介“一锤子买卖”赚快钱的门路,成交为王是这个行业的圭臬。

左晖在阐述公司价值观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做难而正确的事。”那时候,他想要根除传统中介行业由惯性形成的弊病,同时继续稳固链家在行业里的地位,当然是一件尤为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左晖在内部深度改造了链家,夯实线下门店管控、效率的同时,在线上对业务经营进行赋能,比如开始做真房源底层支撑的楼盘字典。

另一方面,左晖在外部通过资本的手段,合纵连横地进行收并购,在全国完成了布局,并迅速抢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这不仅让链家一下子走出了北京,同时让它在整个中介行业拥有了巨大的话语权,也促使它有能力开始制定新的标准和规则。

通过资本加持的方式扩张,这是传统中介行业从未有过的打法。

在此之前,传统中介的经营模式极具地域性,散兵游勇的作业方式,经营和管理半径都十分有限。

左晖通过制定强力管控的规则和标准,以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延展能力,解决了管理上的难题。

当然,大举扩张的根本原因,还是链家足够有钱。链家在北京一直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北京也是全国房价最昂贵、二手房交易最活跃的城市。

当时,北京一些中小中介公司的佣金费率最低能达到0.5%,而链家的收费标准一直是2.7%,相当于中小中介公司必须要有5倍于链家的效率,才可能赚到跟它一样多的钱,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通过股权交换和现金收购的方式,链家在2015年~2017年之间开启了同业并购的疯狂扩张。

从南到北,中国最主要的房地产市场里,左晖在上海收购了德祐,在成都收购了伊诚,在深圳收购了中联,在广州收购了满堂红,不一而足。

与此同时,这些中介公司的老板,也都改换门庭,加入了链家。左晖向他们许诺的,是在一门赚钱的生意之外,更加宏伟的商业帝国。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链家的线下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数量激增,同时都纳入到链家统一制定的规则和标准之下实现强管控。

同业并购完成后,在进入的24个城市里,链家在当地的市场份额都是数一数二。

自始至终,链家所擅长的,其实是在市场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城市里取得成功,但在市场相对成熟的城市里反而做得不好,在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这样的城市,链家都极难突围。

因此,左晖自己也意识到,只有利用资本投入、同业并购的“非常之法”,才可能实现链家的崛起,从而掌握行业的话语权。

而这也是左晖与行业割裂、对立的开端。

帝国初成

左晖对链家的反思和拷问,他的问题一直都带有终极性。

链家的崛起过程中,左晖总喜欢问自己和职业经理人们两个问题——

“对于消费者、开发商还有我们的经纪人,链家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有链家和没有链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2016年,链家在上海遭遇了一起客诉事件,遭遇了自创办以来最大的一次舆论危机,左晖也深受质疑。

当时的左晖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巨大的舆论喧嚣与质疑,他也在反复地问同事两个问题——

“上海的消费者到底喜不喜欢链家?对于上海的经纪人,有链家和没链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也可能正是这些“左式反问”,让链家完成了它的迭代和进化。

最终贝壳找房的脱胎成形,才是左晖在经纪行业构建起商业帝国的终极形态。

如果将链家形容为一家自营式的容纳房屋交易的“超级市场”,那么贝壳就是聚拢了万千商家的“天猫商城”,后者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无比巨大。

与2015~2017年的凶猛收购扩张风格一样,贝壳找房在2018年上线,掀起巨大声浪的同时,也招致了更猛烈的批评、攻击和怨恨。

从自营的中介公司到经纪行业的交易平台,在链家之外,左晖要尽可能多地纳入市场上其他中介品牌,并受到贝壳的管控。

但这在根本上切割了传统房产信息平台的生意模式,也极大地挤压了其他中介公司的生存空间。

因为贝壳让加入平台的中介公司“二选一”,同时让业主签下独家售卖协议,贝壳在人、房两端,就彻底钳制其他中介品牌的发展要素,孤立与对抗也就自然而来。

借助资本的手段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的同业并购,让左晖在链家的崛起过程中尝尽了甜头。

为了放大贝壳的声量,左晖募集和投入了更多的资本。他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平台和端口烧钱投放广告;他在内部鼓励、扶持更多的成熟经纪人、管理层出走创业,参与城市、区域的行业竞争,抢下市场份额,然后加入贝壳平台。

甚至为了带动中介品牌加入贝壳,左晖通过入股、收购的方式,逐一将它们纳入到平台之上。

如果没有从资本市场募集巨量资金,进而砸向经纪行业,就不会诞生左晖一手缔造的贝壳。

当然,贝壳提供的从来不是经纪行业的终极形态和唯一答案,反而它更深地把行业推向了割裂和对抗,贝壳系和非贝壳系,界限更加分明。

贝壳的崛起故事,其实跟链家的同业并购、扩张布局的过程一样,也是左晖擅用资本的故事,最后他也在资本市场换取了丰厚回报,建成功业,留下了亿万财富。

左晖在一生中以命相搏的事业,之所以如此之难,是因为他在平地起高楼,在经纪行业里用一种从未有过的手段和方式,构建了一个无人敢为、也无人能为的商业帝国。

左晖对这个行业深富经验、见解和远见,但他自己其实更加清醒和诚恳:“我也不知道再过几年会发生什么,更不会在十年前就想到十年后的事。我只是在做一些我认为正确的事,这些事做起来都很难。但这正是有前景的先兆。”

也许左晖的初心还是害怕女儿在《我的爸爸》命题作文里写下,“爸爸是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才让他能够鼓起那么大的勇气、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去改换传统中介行业的面貌。

很多年前的一天下午,左晖去一家中介门店送东西,刚一下车,他看到一个经纪人在跟客户聊天,阳光照在两个人的脸上,轻松愉悦,互相传递着坦诚和信任的气息。

这一幕,让左晖深为感动。“这才是行业里最该有的景象,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