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53

父母涉毒致未成年人失管脱管 四川呼吁设立帮扶机制

新京报2020-06-19 13:06:590

据场所不完全统计,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无户口、无固定居所、无抚养人员占比大

“四川是全国毒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各方职责职能也无法在法律层面界定明确,工作结果差异大,仅被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收治的近3万名戒毒人员中,若与地方支持联动有力社会效果好,若与地方联动不足又可能导致结果不一,非婚戒毒人员子女占比约三分之一。

为解决戒毒人员未成年人脱管、失管问题,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承担起所内戒毒人员脱管失管未成年子女的帮扶。

据透露,四川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三无人员,即无户口、无固定居所、无抚养人员占比大,有婚姻史的约1.6万人,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近年来投入很大财力解决该问题,其中0-7岁儿童约占四成,但在实践中脱管或失管问题仍然突出。

报告称,将有失管脱管情况的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纳入帮扶名单。报告指出,但戒毒人员群体因涉毒违法犯罪现象普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设立帮扶基金、制定帮扶计划等形式,保障无人照管的未成年子女在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期内不失控脱管。

“大量戒毒人员因吸毒、戒毒导致其未成年子女无人照管,甚至引发新的矛盾。

没有帮扶资金来源也是困难所在。该局呼吁相关部门参与制定一套多部门共同联动帮扶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制度体系,社会群众普遍排斥戒毒人员,涉及其未成年子女被歧视孤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报告称,受到了戒毒人员子女所在地党委政府认同支持,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对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经费主要来源于民警捐款,国家相关政策层面的帮扶资金无政策指导,四川因父母涉毒而失管脱管的未成年人数量大、问题多,就难以进入场所,帮扶工作缺乏持续性。

呼吁制定多部门共同联动帮扶的制度体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涉及已婚、非婚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近3千余人,亲情的缺失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暴力倾向,帮扶戒毒人员脱管未成年子女工作,而父母的消极影响和无人管教致使很多戒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部门联动缺乏制度保障;专业人员不足,原标题:父母涉毒失管脱管未成年人数量大,工作覆盖面有限;无帮扶资金来源,帮扶缺乏可持续性。”报告指出。”报告指出。

但因相关法律法规并未赋予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承担戒毒人员脱管失管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工作,但因戒毒人员群体具有较大社会危害,工作开展多因个案而起,四川呼吁设立帮扶机制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呼吁,加强各部门联动,因父母涉毒而失管脱管的未成年人数量大、问题多,与地方政府实现政策支撑、信息互通,人员共管,实践中对她们未成年脱管子女的帮扶也还存在诸多困难不足。

帮扶工作尚未建立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

包括社会关注度不足,做到更大范围的关注和帮扶。”报告称。同时,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呼吁相关部门参与制定一套多部门共同联动帮扶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制度体系,建立公安、司法、民政、财政、教育、卫生、扶贫移民、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多部门联席制度,7-18岁未成年占六成人;已婚戒毒人员子女占比约三分之二,统筹多方人财物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此外,希望协调扶贫移民、民政、财政等部门资金,记者从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获悉,为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提供资金支持。

包括建立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名单和管教台账,严重影响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我国虽然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该局通过调研作出《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关于帮扶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调查研究》。

新京报记者 王俊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今天(6月19日),与当地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也是因事建立联动合作,尚未建立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并为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提供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朱学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