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006

控排企业料“惜售”碳配额机构投资者入场呼声高

证券时报网2021-06-24 03:55:311

原标题:控排企业料“惜售”碳配额机构投资者入场呼声高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究竟要花多少钱来“买碳”,买卖能否活跃,成为参与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控排企业以履约为主且尚未引入机构投资者,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交易或不会太活跃。”上海碳交易市场主要设计者之一、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预测。

“启动初期,没有投资机构参与,且距离履约期尚有半年之际,涨跌幅限制预计不会触及。”在齐康看来,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参与交易主体只有控排企业,对控排企业而言,只有多余的碳配额才会出售,目前很大程度上会惜售,“另一方面,目前电力供应较紧,电力企业碳配额可能会有缺口,如果有企业卖,买方会较活跃。”

“条件成熟后,会尽快将机构投资者纳入交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表示,机构投资人的投资主体行为对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赖晓明同时透露,明年开始或纳入新的行业,增加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后续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据悉,“十四五”期间,除了首批纳入的电力行业之外,其他7个重点排放行业(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将超过50亿吨。

交易规模

暂难与证券市场相比

全国碳市场定价方面,齐康预计,“可能会采取全国试点区域的平均价,大概率落在15元/吨至40元/吨之间。”

根据7个试点省市近期碳交易情况,北京价格最高,约为70元至80元/吨;深圳最低,约为10元至20元/吨,上海约为40元/吨,其他几个试点区域在20元至30元/吨。

全国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为0.01元人民币。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在《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中透露,全国碳市场挂牌协议交易涨跌幅限制为10%,大宗协议交易涨跌幅限制为30%。

赖晓明此前在参加论坛时表示,全国碳市场总的原则是顺利启动,平稳运行,“不会像有些金融界人士想的那么大的交易量,碳市场经过几年试点,从试点情况看,国内碳交易总体规模较小。”

2013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七省市试点碳交易。截至目前,试点区域累计交易规模约100亿元。

试点情况显示,我国碳交易临近履约期时,有缺口的企业会购买碳配额,导致成交量放大,其余时间交易并不活跃。

在齐康看来,全国碳市场仍是一个小众市场,交易规模无法与证券市场相比,“2200多家电力企业碳配额是40亿吨,根据配额设计,每家企业最多只需要在市场上购买20%的配额,再按照中位数估算,可供市场交易的碳配额也就三四亿吨,即便按照40元/吨的价格,可供交易的规模也就160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配额发放规模计算,电力行业40亿吨的配额发放总额,已超过欧盟和美国等区域碳市场,在全球20多个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现货市场。

碳配额有偿发放是趋势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如何提升市场活跃度或将提上议事日程。

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齐康预计将抓紧推进机构投资者入场,“全国碳市场的活跃度将大幅提升”。

碳配额有偿发放被认为是未来增加全国碳市场流动性的一大措施。“现在碳配额都是免费发放为主,未来希望增加有偿分配比例。”赖晓明此前表示,“有偿分配已在欧洲市场上得到验证,对市场流动性有促进作用”。

在齐康看来,配额有偿分配未来将是趋势,有偿发放已成为欧盟等国际碳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在介绍“单向竞价”时提及“交易机构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配额有偿发放,适用单向竞价相关业务规定”。

据悉,上海和广东等试点区域此前已探索碳配额的有偿发放。其中,上海按照高碳比例确定有偿发放比例,比如高碳能源占比90%,第一次仅免费发放碳配额的92%,另外8%的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或通过自身节能降碳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海外市场经验,碳远期、碳期货等也是大幅提升碳市场交易规模的措施之一。我国碳期货市场也已启动建设。证监会近日表示,为配合碳现货市场的发展进程,证监会积极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的建设,完善碳排放权合约规则设计,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上海将筹建“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争取每年举办一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峰会,使之成为中国碳市场和上海的一张新名片,树立上海国际碳交易中心形象。

责任编辑:戚琦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