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059

为什么财富让他们照耀了世界 却照不了家里的角落?

秦朔朋友圈2021-07-08 08:19:400

{image=1}

· 姜峰 | 文 秦朔朋友圈

如果说富二代里一定要选一位最具网红特质的代表人物,那么非八卦热搜不断的王思聪莫属。不知道王建林老板是否会因为儿子而头疼,但对于一代的中国企业家高净值群体而言,如何传承、二代如何顺利接班,的确是他们正在面临的难题。

我的研究聚焦在高净值人群,虽然始于财富管理,却延伸到了家族文化建设和传承领域,这种延伸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随着服务客户和调研的不断深入,基于这群人本身的需求、痛点,案例在不断丰富,画像也更为清晰。

如同傍晚的天空,由最初的月朗星稀,逐渐变得明朗起来,渐渐绘制出了一幅夜空中的星座图谱。

财富传承——传承之基础

财富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是基础,是高净值人群的标志,它像一个计数器,不断衡量着他们身处的不同财富阶段。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创造财富、管理财富、守卫财富、传承财富是四个完全不同的课题。

一个财富的创造者,很难同时是擅长财富管理的高手,守卫财富的能手和传承财富的好手。由于对财富和金融工具认知的不同,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image=2}

无规划状态

你很难想象有很多其他行业的翘楚们,在金融的世界里竟然还处在原始阶段。把大把现金放在银行,从不做理财,只收取微薄的定存利息;也有人把保险产品当成常规投资,保险柜里堆满了各种保单;亦或配置了远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而又不熟悉的高风险投资品。因为缺乏认知,常常被忽悠,缺乏财富管理的规划性。

单一配置

资产配置类别相对单一,完成基础配置后仅参与认知范围内的投资品种,比如:股票、房产等。这种单一的资产配置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不断重复上演,但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高净值人群毕竟不是专业的投资者,所谓的主角其实也就是跑跑龙套,无法实现资产配置发挥的最大价值。

多元配置

他们懂得借助专业的力量,有效地使用金融工具,在全市场、多品类、跨币种地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既满足这一代的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又兼备下一代或几代人的财富传承需求。这一类属于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里的高阶版本。

{image=3}

系统的财富架构设计

抛开财富管理本身,家族财富传承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超出了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服务范畴,需要更高阶定制版本的家族传承方案来处理和解决。制定一个有效的传承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家族传承体系,这些绝非易事,需要反复斟酌,并经历漫长的过程。

对于中国创一代的超高净值家族群体而言,基于传承的需要,一般都会对家族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安排,例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战略转型、企业所有权让渡、组织架构再造、接班人团队搭建与培养、家族成员的安置等等,可谓问题重重,如果是上市公司,架构设计就更为复杂。这当中建立好接班传承的机制是核心。然后基于家族成员人在哪?事业在哪?钱在哪?想去哪?再进行身份、资产等一系列系统而全面的规划。

“修房顶最好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些有前瞻性的中国企业家,正在或者准备用自己人生下半场的时间做好这些事,他们知道这是在做复杂但正确的事情。

{image=4}

特殊资产——传承之精髓

我们通常说的财富一般是指有形资产,也就是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总和。而特殊资产则是处于无形并可以创造有形资产的源头。如果将有形资产的价值定义为“1”的话,特殊资产的价值可能是有形资产的10到100倍以上,也正是这些特殊资产的存在,高净值人士们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财富。

{image=5}

特殊资产包含一代创富者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当一位企业家坐在我对面,和我分享他的对未来商业决策的思考时,我突然想到一些问题,他的日常行为准则是什么?面对困难时决策依据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怎样传承?这些都是指导他们成功获取财富最重要的核心思想。

但更多时候,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资源红利,一代们无法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或者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地思考和梳理,将这些特殊资产传承给后代更是难上加难。

特殊资产包含一代创富者的政商资源、人脉资源、产业资源、信誉、品牌、社会影响力等一系列重要的无形资源。

良好的政商关系不是搞灰色的权钱交易,而是在利国利民,助力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获取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把握住相关政策带来的商业机会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人脉就像一张大网,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不断生长,而所有的网都需要由众多重要的节点才能相连,才能变得坚固。随着时间的累计、资源的汇集,这些关键的位置就会变成一个个强大的吸引力中心,不断地汇聚着财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强者恒强。他们会推动很多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影响重大商业变革。

特殊资产的价值如能充分利用,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但传承的难度也是极大的,因为带有极强时代特色和领袖标签的特殊资产很难量化和标准化,如何交接、怎样传承,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image=6}

文化传承——传承之脉络

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中国人对幸福、平淡家庭生活的追求由此可见。所谓的家族文化融汇于无形,却如同空气一般无法缺失。而想要有形资产和特殊资产的有效传承,前提是家族文化的认同,价值观的统一。

{image=7}

两代人文化交叉下的文化认同

代际文化的差异一直存在,只是在高净值家庭中,可能差异会尤为明显。财富托起的是光环、地位、权力,但他们往往照耀了整个世界,却照不了家里的角落。事业的成就感、人前的无限风光,与家庭关系的失败形成强烈反差,内心得不到归属又无处释放,让他们精神产生撕裂和对抗,有着如鲠在喉的悲凉。

所以,即便是再成功的企业家,管的了上万员工,驾驭百亿、千亿的资产,也未必能在家里得到成就感和尊崇感。

一代高净值人群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追求奋斗者为本,大量时间放在事业上,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和温暖是他们天性形成中最重要的支撑。而几乎大部分高净值人群家庭的两代人情感关系都是缺失的,要么是父爱、要么是母爱,所以或多或少,你会看到新生代性格中的缺陷,反叛或逃离,甚至寻求刺激的犯罪,这些更像是情感得不到归属和实现的报复。

人生从来不公平,也很难平衡,同样的时间里要获取事业的成功和金钱的累积,自然会缺失对家人孩子的陪伴和爱护,很多一代高净值选择老来得子,也是为了弥补那些丢掉的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岁月。

一个新生代告诉我,从小父母忙,他是姥姥带大的,很多时候他觉得姥姥像妈妈,而父母更像外人。家族里的舅舅更像是自己的精神导师,所谓的安全感和精神寄托不是来自父母,而是由家族里的其他成员赋予。他长大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父母的奋斗给予了他更好的物质条件,让他不用思考生计,让他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社会资源,但从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他突然想明白,于是摆正了心态,与家人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家庭中,文化的认同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了一定分歧的家庭。打下江山的一代高净值群体,凭什么向儿子低头,而拥有独立人格的新生代更难以妥协。

与此同时,中西方文化交叉下的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难题,大部分高净值家庭父母从小接受中式传统教育,而孩子从小背井离乡,远赴海外求学。出国年龄越小,西方文化对其渗入性越深。疫情之年,大批海外留学子女归国,重新建立家庭里的文化融合并不容易,源自不同时代背景下,人格的形成与多元文化的影响,两代人的冲突和矛盾始终存在。

要么顺从,要么反抗,很难找到最佳的平衡点,需要一个外力的契机或者重大事件引发的观念转变。

重塑家族文化的基础是关系的礼乐和鸣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古时的白居易一定想不到,如今的家庭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且多元,心安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心安的前提是关系的和谐,而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认同不一定是全盘接受,而是允许“和而不同”的存在,如果没有建立基本的认同机制,就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有的家庭连成员们坐在一起吃顿便饭都成为奢望。任何一种僵持的关系下,传承都无从谈起,所谓财富的传承更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礼记·乐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在这个后喻的时代,一定会有人在“贵贱”的问题上与古人有不同见解。古为今用,应有新义。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礼义立”的不应是尊卑贵贱,而是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评价体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即便很多企业家很成功,但在孩子们的价值体系里可能一文不值,长幼尊卑未必能够作为形式上的准则。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只有形成一套针对于家族成员的特殊制度,才能作为形成共识的行事准则。

“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建立制度。礼乐应尽的职责,就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合情合理又有别。礼的制度建立了,大家行事才有准则,乐的文采协调了,上下关系才能和睦。

重塑家族文化,“礼”就是一套体系制度 ,而“乐”则是实现“礼”的手段 。“乐”要先行,就像学校操场上自由散步的人群,当听到分列式进行曲响起后,用不了多久大家的步调就会变得一致。

家族里的“乐”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默契与和谐了,家族成员的价值观才有可能趋向统一。“礼”为后,就是为什么古代的皇族、大的家族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家族都要定期举办家族会议,订立家训、家族宪章这些规章制度的原因,为的就是有礼可依,有章可循。

礼乐和鸣,是家族凝聚力的核心,也是继承和发扬的基础。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终极目的在于求和,能奉行此道者,必先和其家,所以才能家和万事兴。

{image=8}

继承并发扬——优秀基因的升华

家族是由姓氏、血缘等亲缘关系连接而成的人的集合。中国古代国君或诸侯都是依靠家族关系维系社会发展。在所有的情感中,血缘之爱是无可质疑的,孩子爱父母,哥哥姐姐本能的要照顾弟弟妹妹——这些都是从血缘中自然生出来的真性情。

对于优秀家族而言,血脉的传承是根本,对于超高净值人群而言,传承的要义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另一个自己,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的基因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传人,不只是继承者,而是继创者,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的女儿刘畅,在接手家族企业不到八年的时间,新希望的市值已从当年不到300亿突破了1000亿大关,成为优秀继创者的典范。

新生代们,努力承接好这份重担,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在转型、创新和迭代中不断发展,重塑家族价值,完成基业长青的愿景和使命。对于打下江山的一代而言,后代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他们人生下半场最值得荣光的成就,更代表了家族血脉和优秀基因的传承和升华。

关于传承,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衡量标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你可以开除员工,却无法改变家族成员的血脉相连。家族灵魂人物是传承的核心要素,他有多大决心?能影响多少人?家族的文化如何建设?传承规划如何制定?这一代可以言传身教,下一代又要如何遵守?这些都与家族里的灵魂人物息息相关。

历史上,每一个成功家族的兴盛都是从一个人开始的。老梅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兴起的起点。他们家族的族徽是一只手臂握着五支利箭的图案,象征着老梅耶的五个孩子团结一心。“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自此之后,以团结著称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出身草根,却通过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成为富可敌国的金融王朝。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希尔斯,写过一本书叫《论传统》。他在这本书中讲,一个传统的形成,最少要过三代人,经过两次传承才能成为传统。任何一个家族,它的精神、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都是一个家庭长时期历史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人生活和奋斗的结晶。

从家族财富、特殊资产、家族文化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家族基业的继承和优秀基因的升华四个阶段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我们关于中国家族传承领域的探究,也如日升月恒,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王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