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250

碳中和背景下,铝能否有大行情?

财经自媒体2021-07-09 17:56:530

下载新浪财经APP,查看更多期货资讯和微博汇观点

来源:牛钱网

沪铝从去年疫情缓和后一直处于上涨状态,走势和有色龙头铜趋同,6月铜出现了一波大跌,铝反而止住跌势,有反客为主的意味。

一,全球宏观经济主宰铜铝价格

有色品种的走势是遵循长期趋势的,一旦启动可能会延续很久的单边趋势,因为有色品种的价格主要由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价格对全球宏观经济因素的不同适应性而博弈出结果。所以研究有色只研究国内供需情况是极为不科学的。

{image=1}

上图是美国25年的就业率。对全球宏观经济情况的量化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用美国就业率作为简单的宏观因素锚点进行检测。

{image=2}

2000年初至2003年中旬,美国就业率下降,对应上图的下跌。

2003年中旬至2007年初,美国就业率上升,对应上图中间的波动上涨过程。

2007年中旬至2009年末,美国经历次贷危机,就业率大降,对应上图铝价大跌,但2009年因放水救市而快速反弹。

{image=3}

2010年至2012年末,全球经济底部震荡,铝价冲高回落。

2012年末至去年疫情前,美国就业率上升,铝价先跌后涨。前半段经历了全球钱荒,1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值出现负增长,14/15年也较惨淡,全球商品普跌。2016年中国供给侧改革,商品走牛,铝价领先于外盘开始启动。

去年疫情期间,美国就业率大降,对于全球经济衰退,商品普跌,有色也不能幸免。

疫情缓和后至今,全球经济复苏,美国就业率上升,并开始可怕的印钞之旅,有色价格一路狂飙。

{image=4}

{image=5}

美国M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色的价格变化主要由全球宏观经济表现为跟随标的,铜铝富含金融属性,对就业、QE、房地产销售等宏观数据和宏观政策非常敏感。

目前铝价主要跟随标的是:美国持续向好的就业率和大量放水,如果我国碳中和在中美博弈中成为新的宏观跟随标的,铝价有望持续热度。

二,国内现货价格及生产情况

铝的生产流程:铝土—氧化铝—电解铝—型材等成材。

截止至2021年07月08日,长江有色市场1#电解铝平均价为18,810元/吨。从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当前长江有色市场1#电解铝现货平均价格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内因发生矿难、环保、党庆等因素,河南矿石供应出现紧张,山西部分复产企业因担忧供应紧张而不增产。

{image=6}

{image=7}

进口铝土矿,当前仍是买方市场为主,价格波动十分有限,仍需持续关注海运费对价格的影响。2021年5月我国进口铝土矿911.25万吨,环比小增4.27%。

截止至2021年05月,国内氧化铝产量为659.6万吨,较上一个月增加10.6万吨,当月同比增加11.2%,国内产量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

进口量方面,国内进口氧化铝为14.5万吨,较上个月减少9吨,国内进口量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平均水平。

产能方面,国内在产产能为7,825万吨,总产能为8,842万吨,开工率为88.5%,国内开工率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

预计6月冶金级氧化铝产量在607.2万吨左右,日均产量20.24万吨,环比继续抬升。但需求端料云南、内蒙古政策扰动持续,预计6月氧化铝净进口在28万吨左右,该月中国氧化铝预计过剩15.2万吨,需持续关注西南氧化铝新投进度。

{image=8}

{image=9}

{image=10}

{image=11}

国内电解铝,截止至2021年05月,月度电解铝产量为332万吨,较上个月减少3万吨,同比增长11.3%,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当前产量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截止至2021年05月,电解铝在产产能3,989.1万吨,总产能4,280.1万吨,开工率为93.2%,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开工率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

短期可能保持供给略微过剩的情况。

{image=12}

{image=13}

三,国内需求情况

截止至2021年0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为74,348.71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加6.9%;房屋竣工面积为27,582.69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加16.4%;汽车产量为209.6万辆,当月同比减少4%;空调产量为2,205.8万台,当月同比增加14%;家用电冰箱为748.7万台,当月同比减少4.2%。

{image=14}

{image=15}

7月初,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开工率下降到73%。传统消费淡季,下游加工企业的订单减少,后期开工率可能持续下降。

汽车产量季节性分析中,月度产量较同期偏低,加上芯片短缺,高温到来持续压制原生铝合金的需求。

铝型材龙头企业订单较为充裕,其他规模企业及小规模企业订单不变或略有下滑。

出口方面,由于海外疫情及海运费提高,部分企业出口量同比降幅达20%-30%。

总体来说,国内的需求并不算好,短期有供给过剩的情况,进口方面依然是买方持有话语权,但面对宏观环境导致的上涨也显得无力。后期大概率跟随宏观经济复苏和货币印发的逻辑,可能保持向上的态势。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双碳政策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这个因素将被列入国际影响因素分析的重要标的。

责任编辑:陈修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