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2640

龙湖大点将背后的故事

财经自媒体2021-07-09 21:19:412

来源:一勺言

龙湖的动静越来越好玩了。

昨天下午,龙湖发出公告,宣布了几件事,其中,最值得探讨的是两条:

一是,成立地产航道,下设投资发展部、研发部、运营部、工程部、供应链管理部、市场营销部。集团总部更名为集团赋能平台,做轻量化设置。

任命陈序平为地产航道总经理,兼任地产航道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陈序平向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汇报,其他龙湖高管、城市总则是双向汇报,既向陈序平,也向邵明晓汇报。

二是,把之前的客研部和战略部合并为战略研究部,由邵明晓兼任部门总经理,原来这两个部门的总经理,一个降为新部门的副总,一个只管投发。

从昨天开始,好多朋友在问我的看法,董小姐写几点观察和解读:

1、打包、下沉

龙湖把地产阵容整体打包、下沉到了一个新的壳子里,名为地产航道。

通过转移业务的方式,把集团整体摘出来,做轻集团,有一种走控股模式、将龙湖集团向多元化投资集团靠近的感觉。

其实,这种思路在行业中早已有之,颇受地产老板们的青睐。

吴亚军这么做的理由会有很多很多,但是,桌面上最明显的那一条理由,或许跟资本市场相关。

最直接的诱因就是股价。

过去半年,龙湖的股价在今年3月兜兜转转到了最高点之后,就一路下跌。

截至目前,公司动态市盈率已经跌到了10倍。而今年一季度的时候,龙湖的市盈率还在14倍左右。

这半年来,股价下挫,吴老师希望保卫股价和市值,乃人之常情。

我们可以合理地把此时的大动作理解为,一种战略救赎、提升市值这一长远考虑下的前序动作。

一般来说,若是想把公司做成多元化金控平台,需要分几个步骤。

一是,各个业务板块之间需要边界清晰,给未来成熟业务线分拆上市,留下操作空间;二是,总部主要精力放在玩钱,搞投资,相当于金控,玩战略,做创新,未来集团控股各个子业务,子业务上市时,也方便集团释放股权。

从这个角度看,龙湖的地产航道有一种与其他航道业务平起平坐的感觉。

当然,其他航道业务上市,还只是非常长远的预期和愿景。

眼前看得到的红利是,就像万科集团旗下许多新业务板块一样,多航道布局越清晰,越有利于龙湖集团在资本市场讲故事。

这可能才是吴老师比较介意的。

就拿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业务C2龙湖商业来说。前有华润商业、中骏商管上市,表现出不错的溢价能力;万科王海武奔赴印力集团,也有摩拳擦掌做大之意。以此类推,龙湖商业未来何时独立分拆上市,也未可知。

有朋友告诉董小姐,龙湖新航道还在不断扩展中,内部又提出了好几个打算进入的业务,包含物联网,物流等等。

从这个层面推演的话,董小姐觉得,龙湖集团战略部门的内涵与外延可能会大变,重要性也可能提升。

因为,大龙湖如果要做投资控股集团,就需要跳出地产,去研究大市场、多航道,感受多元化消费市场的水温。

不过,是不是同一批人来做,就未必了。

2、衰落

龙湖把客研部和战略部合并,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号。

那就是,当今天一些地产同行开始高调学习龙湖,重视客研的时候,在公司内部,龙湖地产客研的地位却悄悄衰落了。

董小姐了解到,在合并到新部门后,龙湖客研大概率会慢慢减少纯住宅地产业务的参与程度,可能将工作重心往战略做偏移。传统的客研业务将部分做精做小。不过,部门业务暂时还维持不变,后续会慢慢再行调整。

理由之一是,龙湖布局的很多热门城市里,调控政策都在收紧,导致客研在传统地产航道发挥的空间和价值开始下降。

毕竟,客研的底色是假设市场是自由的,去做定位,做户型,做溢价。

一位龙湖的朋友说,在限价城市里,产品受限也越来越多,很多地方一二手房价倒挂,连户型配置都会有限制,客研能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

‘龙湖三大粮仓,重庆、成都、浙江,也就重庆第一轮供地还能找找机会,其他地方如果不带商业,客研基本就是算账的活。’

这个明星故事是如何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的?

早年,龙湖做客研的导火索之一是,年轻的龙湖拿地时太乐观,因为拍脑袋太多,踩过不少坑。后来,为了加强对项目的谨慎研判,开启了客研。那个时候,龙湖的客研部门对标万科,是依靠大规模挖万科人建立起来的。

龙湖客研前负责人叫吴疑,在岗多年,直到去年,才从任上转去双湖投资。

吴疑带领下的龙湖客研,一直善于抠细节,建体系,搞工具,关注微观市场,以防御风险为主,对宏观市场关注不多。

很多朋友说,吴疑本人比较‘佛系’,更像一个‘守门员’角色,重在防守,视规避风险为第一要义。

吴疑及其部门的客研方法论,因为符合龙湖的气质,延续至今。龙湖的气质在于,因为受到外企影响,也天然喜欢抠细节,找规律。

很长一段时间里,客研帮助龙湖解决了很多问题,也规避了很多坑。

但是,最近几年,热点城市市场开始非理性火热,在客研过分谨慎的风格影响下,龙湖在很多地方屡屡错失拿地机会,导致一线的部门积压了很多不满。

龙湖客研将很多城市的高热市场,归因为泡沫太多,风险太大。这么做的好处是,公司甚少‘追高’,将自己置于悬崖之上;但不足在于,近些年来,龙湖在一些热门城市的市场存在感,也在直线下降。

‘很多投资失利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倒推给客研,最后发现是客研定的指标太保守,卡的太死,我们拿地时举牌都举不上。’一位龙湖投资部的朋友说。

龙湖客研就这样成为了内部矛盾的焦点。

前短时间,董小姐了解到,吴亚军在公司内部对客研部门做了定性。

她批评龙湖客研手伸得太长了,认为他们三天两头提各种意见,又不对结果负责,简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评审部门。

‘走得稳和走得快确实很难平衡。’一位龙湖的朋友反思说,在一些热点城市,客研部的预期,确实没有给到位,每年客研也在复盘问题。

不过,在龙湖,传统住宅客研的地位正在衰落,但是,综合性客研可能正在崛起。

毕竟,龙湖还有很多业务航道,客研依然有发展空间。

写到这里,突然有种很魔幻的感觉。龙湖客研在外界与同行那里,是就业市场上的金字招牌与明星标签,但是在自己公司内部,却正在发生地位与态度的变化,与外界的追捧形成明显对照。

看来,其他地产公司还是要加强对同行的了解,以后还要多看看董小姐的文章吖。

3、悬念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新上任的地产航道总经理,陈序平。

不久前,陈序平刚从成都总经理任上调到集团。看来在高层心中,陈的高升计划早已有之。

地产开发一把手这一岗位人选,公司内部早有各种传言版本,但是,最终在业绩不错之地成都诞生,也不意外。

龙湖业绩不错的城市有成都、重庆、浙江,但浙江因为市场顺风顺水,入围理由要打折扣。

成都是龙湖大粮仓。在成都,陈序平的资源和人脉均稳固,他对产品要求比较高,把成都地产业务与其他新业务都做出了亮点。

陈序平是80后,一毕业就加入龙湖,‘仕官生’血统纯正,能力过硬。

有朋友说,陈序平在集团的受信任度很高,体现在一些拿地的授权上。当然,成都公司近些年几乎没怎么踩过坑,指标的兑现很高。这些都成为了加分项。

此番上任之后,龙湖各位副总裁级高管和所有城市总,都要向陈序平汇报。

这个队伍中,也有一些高层领导恰恰是陈序平此前的汇报对象,如今,角色颠倒,足见地产航道总经理这一角色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虽然,陈序平依旧要向邵明晓汇报,不过,在高管和地区总的双向汇报中,未来业务管理重心可能会在二人中有所倾斜,这也构成了后续最大的人事看点,留下了诸多伏笔。

伴随着这次组织架构调整,龙湖各位高管也进行了下沉式挪移,从集团进入地产航道,不少人的业务权限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轮大点将之后,悬念来自龙湖新的业务调整。

不少人都在等待地区公司的后续变化, 更大的可能是,地区公司也可能和地产航道的组织架构调整做联动,未来分为业务板块和赋能辅助板块。

不过,手术刀一进入地方,就会爆发更深层次的业务层面波动,人事流动与出走,董小姐会继续呈现更多的变化。

减少中层,已经是很多地产同行的共识。龙湖会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期待龙湖的新动静。

责任编辑:何中夫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