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5202

陆铭: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新浪财经2021-08-11 09:19:100

点击进入专题: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陆铭

一、候选理论名称

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二、主要贡献人候选人

陆铭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简介(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编订)

陆铭在理论上提出适用于中国模式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构建跨区域跨时期分工模型,阐释规模经济和动态比较优势关系,拓展了策略性分工模型,提出平等分配促进有效分工机制,并论证经济活动集聚的客观性,反思重复建设和分割市场及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据此,形成了改进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和推进区域间分工协调发展的路径,为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资源空间错配问题提供了解释,又为促进市场一体化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推荐理由(由推荐人/推荐机构提供)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地区间的地理条件差异巨大,探寻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陆铭的理论研究中,结合了空间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阻碍资源最优配置的政治经济学因素,提出了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在他建立的跨地区跨时期的区域分工模型中,经济增长基于现代经济的干中学效应,并且由此而产生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行为却是最大化本地的经济规模和动态比较优势,会形成地区之间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在这样的理论机制之下,如果中央政府发挥协调作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让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那么就可以促进地区之间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从而获得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是陆铭教授在十余年期间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分析中国大国发展模式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其最早的基础理论是2004年发表在《经济研究》的《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这篇论文。之后,陆铭教授又在2007年的《经济学(季刊)》发表了《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一个基于收益递增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这篇论文,进一步地拓展了策略性分工模型,对分工与分配的关系做了一般化的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家庭分工、区域发展和国际贸易等问题,提出了平等分配可以促进有效分工的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陆铭教授后续的研究又深入到了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市场分割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所导致的资源空间错配,以及在统一货币区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了《空间的力量》、《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通过这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陆铭教授在近年来提出了“空间政治经济学”这样一个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源于中国的实际问题,在经典的空间经济学理论上叠加了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因素,提出了改进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和推进区域间分工协调发展的路径。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陆铭教授构建的,在2004年、2007年发表的基础理论论文中,陈钊教授作为合作者,也做了重要的贡献。

(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不同地区之间的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始终是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态势,规模经济和干中学这样的现代经济发展机制越来越重要,客观上,这产生了经济活动集聚在少数地区的空间格局。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地方政府却存在最大化本地经济规模和税收的行为特征,因此存在重复建设和分割市场的现象。陆铭早在2004年和2007年就已经用理论模型刻画了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所产生的重复建设和分割市场现象,及其对国家全局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他也分析了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可能产生促进地区间分工的作用机制。即使在今天看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让相对欠发达地区能够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推动地区间的有效分工和高质量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于中国的实践,又上升到了一般理论的高度。这个理论将空间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因素相结合,发展成为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既为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资源空间错配问题提供了解释,又为促进市场一体化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学术意义上来讲,这个理论同时包含资源的跨地区和跨时间配置,有机地结合了现代增长理论和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对分配与分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于比较大的国家和经济体而言,通过克服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推进市场一体化,实现发展与平衡的共赢,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意义。

有效分工与平等分配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还为进一步开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陆铭教授在提出了上述理论之后,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证和政策研究。他的研究始终都在分析阻碍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近年来,他还把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用在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上。

陆铭教授的研究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设,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发展政策改革,提出了“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近年来,相关政策建议已经被逐步采纳和实施,为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的指导意见提供了依据。“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理念也呼应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思想。2020年8月,陆铭教授作为九名现场发言专家之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为“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建议。这些改革建议的理论基础都在于让地方政府的行为能够顺应现代经济发展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区域间平衡发展。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陆铭、陈钊、严冀,《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经济研究》,2004年第一期。

2.陆铭、陈钊、杨真真,《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一个基于收益递增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六卷第2期。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