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372

广发基金刘格菘:不会"all in"一个赛道 愿用三年时间种树结果

界面2021-08-23 10:50:460

原标题:【专访】广发基金刘格菘:不会“all in”一个赛道,愿用三年时间种树结果

记者 | 杜萌

编辑 | 宋烨珺

2019年,广发基金联席投资总监、高级董事总经理、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管理的三只基金年度收益率超过100%,包揽当年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前三名;

2020年,他再接再厉,多只基金年度回报超过60%,在百亿规模基金中相对领先;今年以来,在波动加大的市场中,他管理的多只产品排名前1/3,成绩持续可圈可点。

与业绩同时起飞的是规模,自获得2019年度冠军后,2020年上半年,刘格菘的管理规模就迅速超过600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他管理着5只公募基金,规模累计达到755.79亿。

面对投资圈常见的“冠军魔咒”现象,刘格菘持续打破自己的路径依赖,不断学习新技能,补上投资能力的盲点,成功打破了“冠军魔咒”。

刘格菘是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11年证券从业经历,近8年投资管理经验。他说,自己喜欢思想家陈寅恪讲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比较喜欢独立思考。

在今年的结构化行情中,刘格菘更愿意慢下来,用三年时间种一棵树,更加从容地去思考一个行业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周期的产业趋势,“严选”出那些长期潜在价值被低估的成长资产。

8月23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正式发售,这是刘格菘首次担纲三年持有期产品。这一次,刘格菘和投资者的三年之约,即将开启。

在此之际,界面投资记者对刘格菘进行了深度采访,聊了聊市场观点、投资策略、赛道研究,还有大家感兴趣的个人成长、兴趣爱好等等……

关于投资:摆脱路径依赖,拓宽能力边界,打破“冠军魔咒”

界面新闻:11年的从业经历,您觉得自己的投资能力有哪几次重要的突破?

刘格菘:第一次突破应该是在经历了2015年大幅波动之后的反思。2013年8月,我开始正式做投资。2013到2015年间,A股迎来移动互联网浪潮,市场风格偏向创新成长,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中小市值成长股成为市场的主流偏好。

我从求学阶段开始就一直密切关注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发展,在科技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对科技行业的中长期成长性、合理定价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取得了还不错的投资业绩。

2015年下半年之后,资本市场的政策发生变化,投资者将注意力转移到稳定成长类资产,研发投入比较高、当期估值较高的科技类资产则受到冷落。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政策的变化对市场风格、对产业的影响,还是按照之前的策略管理组合,业绩表现不理想。那一年,我对自己的投资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自此,投资框架和风格有了明显的改变。

第二次突破应该是2017年之后风格和策略的转变。在经历了2015年的大幅波动后,2016年我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复盘。

一方面,从业绩波动的反思来看,2015年下半年之后,股票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我还固守在自己原来的风格,存在路径依赖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将自己的方法论和过去A股表现最好、最差的行业表现进行复盘,发现在不同的宏观背景,在市场的不同阶段,总会有不同风格的资产阶段性占优,这是市场规律。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就是要更好地去理解市场,读懂市场的规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组合。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研究积累,当时我认识到,要从单纯的自下而上选股中跳出来,站在宏观、中观行业比较层面去思考,从经济发展、产业趋势的维度把未来几年表现比较好的行业找出来。

正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全面反思,2017年之后,我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加重视行业配置,组合中比较少纯自下而上选出来的标的。

第三次突破应该是从2020年管理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的能力圈拓展。

路径依赖是基金经理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当我们管理大规模的基金时,如果自己擅长的方向没有机会,怎么办?有些人选择的是依靠公司投研平台的支持,依靠研究员的推荐,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自己的核心能力,必须把自己的能力圈扩大,换言之,就是要堵上投资能力的“盲点”。

我个人的优势,可能在于综合能力还不错,接触的行业可能比别人多一些,在科技、大消费、制造业等不同板块都有一些积累。后来,我又经历了2015年大幅波动和2016年低谷,在那个阶段我个人成长很快,打破了自己的路径依赖。因为过去储备比较多,很多人跟我讲半导体时,我的理解跟其他基金经理不一样。当然,也有的人比我理解深,但是当我跟他聊医药,他的理解可能不如我。

界面新闻:2019年取得年度冠军, 之后基金业绩表现依然优秀。您是如何克服“冠军魔咒”现象的?

刘格菘:我们常说,投资组合是基金经理认知的变现,这个认知包括知识结构,覆盖行业的广度,对市场的理解等。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扩大覆盖的行业广度,完善知识结构,力争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市场机会。

投资的核心是基金经理要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框架,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掌握新的东西,然后不断打破这些东西,让新的东西进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投资这个行业跟中医非常像,只要在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经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前提是你不是只会把脉、只会开药或者只会几招鲜,而是构建了一个哲学的思考体系。

关于市场:A股大概率结构分化,关注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

界面新闻:您的投资策略是中观行业配置,在基金行业中很有特色,您如何挑选资产?

刘格菘:前两年,我把资产分为两类,一是稳定成长的核心资产,包括消费、医药等供需格局稳定的行业;二是效率资产,是供需格局发生变化的资产,以科技行业为代表。我根据效率资产的估值水平和业绩增长趋势,动态调整效率资产和核心资产之间的配比。

后来,我在梳理之后发现,这样去思考两类不同的资产会有所割裂,比如,我不太能接受为什么稳健成长类资产可以有比较高的估值。

现在我用现金流贴现的方法去考虑资产的价值。首先,我将企业的成长简化成四个阶段:高速成长阶段、中速成长阶段、低速成长阶段、永续成长阶段。用相同的贴现率和永续成长速度看待这四类资产。这是用统一的框架去分析不同的资产,需要考虑的就是两样:一是长期价值,二是未来几年景气进入成长中期。

用DCF模型贴现回来,什么样的资产可以高估呢?长期永续能力比较强、市场认可度比较高、壁垒比较高、分歧比较小的板块,长期价值会比较大。用这个方法比较容易分清楚,一个资产现在的估值程度反映市场的预期在哪里、预期的差异在哪里。无论是中短期景气度还是中长期的长期价值,从这两个方向思考,更容易选出性价比高的资产。

从供需格局角度分析,我关注A股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资产,包括光伏、新能源车、化工、面板、部分性价比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等行业。

界面新闻:今年言必称“赛道论”,过去几年,有些基金是重仓白酒、医药等赛道,但您的组合中有4-5个行业。您是如何看待赛道投资这种现象?

刘格菘:我属于中观配置的风格,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做行业比较,争取选4-5个行业进行重点配置。在研究时,我面向所有行业寻找机会,每个板块都会花精力看。因为不带偏见地看每一个行业,才不会形成路径依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大方向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行业非中性配置。

我并不推崇“all in”某个赛道的做法,而是选择4-5个符合框架标准的行业来构建组合。这样,既能抓到当年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同时在单一行业出现波动时,组合中的其他资产也能发力,实现组合层面的Alpha,业绩更具有持续性。

这一点,从我的持仓中也能看到。以广发创新升级举例,2017年末,我的前三大重仓是电子、食品饮料、通信;2019年末,前三大持仓是电子、通信、计算机;2020年末,前三大行业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医药。

界面新闻:目前您重点配置哪几个行业?更看好哪些细分行业?

刘格菘:目前,全球各国基本上已经适应了控制疫情与经济复苏同步的节奏,疫情后的复苏依然是隐含的主旋律。从供需格局角度分析,我关注A股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资产,包括光伏、新能源车、化工龙头、面板、部分性价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等行业。

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简单来说即为供应链大部分在国内、需求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其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供给由于国内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可以快速响应全球复苏需求的资产。目前,中国制造业通过自身的制造成本、产业链响应、工程师红利、研发实力、企业家精神等优势,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这将是未来全球复苏的重要供给力量,成长空间广阔。

过去一段时间我调研的制造业比较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过去十年,很多公司在经历了比较严峻的竞争环境后,竞争格局出现很大变化,龙头公司的成长速度、壁垒、成本控制优势、技术引领优势都已显现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公司在行业中建立了比较强的护城河,行业的供给格局集中度比较高。这些公司成长为中国的龙头之后,未来跟世界上其他企业竞争,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关于广发行业严选三年

界面新闻:广发行业严选是您首次担纲的三年持有期基金,在投资策略上,和现有的5只开放式基金是否会有不同?

刘格菘:这只产品和我其他在管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三年持有期,这能让我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去思考一个行业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周期的产业趋势,行业龙头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行业的成长红利。

落实到组合管理上,这也能让我更加从容地去实践用价值投资的方法投成长的理念,希望“严选”出那些长期潜在价值被低估的资产,更好地为持有人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

界面新闻:为何选择在目前这个时间段发行新基金?是否认为现在市场迎来建仓良机?

刘格菘:今年市场波动比较大,短期市场走势很难判断。但站在中长期来看,现在是布局权益资产的较好时机。2018年三季度,我当时曾提出一个观点:2018年四季度是未来几年资本市场的“黄金坑”。现在这个时点往后看,也是非常值得投资的时点,短期市场波动有估值调整压力、流动性压力等原因,这些问题在四季度或有较大变化。

三、四季度可能是为明年挑选资产的好时点,很多公司三季报出来之后就能看清全年的方向,产业趋势的判断也会比较明朗,这个阶段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或迎来比较好的配置机会。

界面新闻:截至二季度末,您管理的基金净值规模大约在755亿,加上此次这只三年期的基金,预计管理规模将进一步抬升。您如何看待管理规模对投资的影响?会有压力吗?

刘格菘:投资这个职业就像是一棵树,这棵树想看到什么风景、想长多高,取决于树根扎得有多深,树根是基金经理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是我怎么理解市场,用什么框架看市场,如何用这个框架去分析行业。

当管理大规模基金时,基金经理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如果单一资产的景气度下滑,或者自己擅长的领域机会比较少时,应该怎么办?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看很多行业,在这些行业选4-5个行业进行配置。至于单一行业的配置比例,我会根据行业成长空间的稳定性、持续性、性价比等进行排序。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能力圈。除了科技,我也一直坚持在跟踪其他行业,包括周期、消费、医药,都在投入精力学习,尤其是做行业比较的基金经理,要研究更多的行业。

我是做中观行业比较,不是单一赛道型选手,也不是自下而上选股的选手,我的投资框架理论上能容纳的资金更多。

关于工作和生活:日程安排很满,抽时间看书

界面新闻:日常您会看基金论坛吗,在一些讨论区出现的“投资者指导基金经理炒股”,您是否遇到过这种现象?

刘格菘:现在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能看论坛,如果能挤出一些时间,我更想去看看书,积累沉淀一下自己。

界面新闻:您现在还会亲自参加上市公司的电话会议或者去实地调研吗?参加的频率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企业会吸引您亲自调研?

刘格菘:我们会主动调研上市公司,也有一些是上市公司过来交流,线上交流的形式也很多。工作日程安排得也很满,最多的一周,接待了6-7家公司的路演。

我更愿意投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产业,选择在这个方向做业务布局,有产品力、有研发能力、团队愿意为这个方向努力的企业,这种企业我愿意去亲自调研。

界面新闻:除了基金投资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刘格菘:工作实际上已经占据了我绝大多数的时间,但我还是想尽可能抽出一点时间看看书,不仅是看产业方面的相关书籍,也会看哲学层面的东西,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理解这个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推荐安?兰德写的《源泉》,是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本小说。作者是一位非常有个性、非常有思想的建筑师,他设计的建筑跟周围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非常实用。

当时,世界上很多主流建筑是罗马风格,华而不实的东西比较多,但是这个建筑师勇于坚持自我,最后终于被世界认可。这本书的励志之点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有的时候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到最后往往能收获不错的回报。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